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人民体育的创新发展
2023-05-11张矛矛刘艳芹
张矛矛,刘艳芹
新时代人民体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执政的本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的高度,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治国理政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人民体育建设的根本遵循,引领人民体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发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体育道路,推动人民体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历史性成就。
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人民体育内涵的创新发展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18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展人民体育是其党性使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规划人民体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和延展了人民体育的内涵。
(一)深化了人民体育的美好生活向度
中国共产党发展人民体育事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着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体育观与其他体育观最本质的区别。我们党在从事人民体育事业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人民体育的内涵向纵深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工作方针,颁布《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等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广泛地开展人民体育运动,使之为人民的健康、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 年10 月—1966 年5 月)》第15 册,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年,第63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体育思想,提出“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③何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传承与演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383页。,明确“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出发,规划和发展我国体育事业”④《江泽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497页。,积极推进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使体育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发展人民体育事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⑤《胡锦涛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1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新发展思想,党的宗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9页。。人民体育工作也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原则,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方法,推进人民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我国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人民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明晰全民健身与全面小康、健康中国的关系,确立体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地位。新时代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针对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从加强全民健身、提升竞技体育、发展体育产业等方面颁布一系列新政策,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等一系列新措施,推动人民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体育事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体育事业的主体,把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政策,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①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25页。他对新时代体育应该坚持的发展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出了明确指示,为新时代人民体育赋予了新使命新任务。
(二)延展了人民体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度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14页。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责任担当。在世界大变局大发展大调整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全人类立场,深刻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总结国内、国外历史经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应对全球各种挑战,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全人类”为主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为解决新时代人类面临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体育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把世界各国人民对体育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人民体育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展。为实现这一美好生活向往,国家在体育文化互动、体育参与以及体育治理等方面作出了诸多探索。体育文化互动方面,积极加强中外体育人文交流,注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体育文化互鉴,为全世界人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体育参与方面,积极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强调合作共赢,保障体育公平正义;体育治理方面,积极参与体育全球治理,强调共建共享,主动承担体育国际治理责任,推动全球体育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人民体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延展。新时代人民体育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遵循;坚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胸怀天下,主动承担大国体育责任,个人、国家、人类多维度协调发展的体育事业。
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人民体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创新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新发展理念来引领的。”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167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研判国内外新发展形势,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辩证把握危机与挑战,站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我国治国理政各项工作提供了理念指导。新发展理念是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旨,是解决体育矛盾问题的导向,是体育发展的手段与目的,是评价体育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25页。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②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85页。。人民群众是推动人民体育从体育救国、体育大国迈上体育强国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依靠人民首创精神,推动体育科技、体制机制、人才、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创新,为体育注入新鲜活力,赋能体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我国推进人民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面对世界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的时代背景,加快科技创新,有助于把握发展自主权,形成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提高体育核心竞争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放管服”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极大地激发社会办体育赛事的热情;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革新体育人才选拔理念,以跨界跨项目选材为突破口,筑牢人才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活力,铸就体育文化新辉煌;推进体育治理专业化,遴选优秀运动员参与项目协会管理,在其擅长的领域尽其所长,实现运动员多维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运动项目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二)推进多核心发展模式,强化协调发展机制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30页。这深刻揭示了协调发展不仅是人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且也是强调从系统观念出发提升人民体育各领域间平衡发展的手段,同时还是衡量人民体育发展健康水平的标准和尺度。新时代人民体育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解决体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为人民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平衡杠杆。
其一,新时代人民体育践行多核心发展模式,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科教等领域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加快人民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其二,“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间发展、城乡间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31页。,这表明现阶段要着力推动体育城乡间、区域间协调发展,这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的有力抓手,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其三,推动体育与社会其他领域协同发展,有助于明晰体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与有机统一,更加深入地挖掘体育的综合价值。
(三)推动“绿色低碳”的体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融合建设
“绿色”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解决我国乃至全世界突出生态问题的重要理念,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也为人民体育高质量发展亮明底色。
一方面,坚持理念先行,筑牢绿色发展理念。“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9页。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绿色体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宣传模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转变传统粗放型发展观念,推进人民体育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体育参与方式的形成。另一方面,坚持实干笃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于体育事业全方面、全流程,不仅是体育场所绿色化低碳化的建设与改造、健身运动场所的空间节约集约利用、体育产业的调整与优化等可操作层面的具体行动指南,更是从体育事业及体育衍生事业整个生态系统共同积极建设“生态雨林”,推动体育事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也有助于倡导人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
(四)深化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拓展人民体育的发展空间,是人民体育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变化形式,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是解决当前国内国际复杂形势的重要突破口。开放办体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协调各方力量,更大空间地办体育,为人民体育增添力量。
在对内方面,传统上我国体育属于福利性事业,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不够,体育辐射作用不明显。新时代我国为促进人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制度性创新,积极探索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形式,优化主体结构,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在对外方面,扩大人民体育对外交往空间,为大国体育注入新活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另外我国始终坚持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动承担大国体育责任,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建设与改革,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更好地满足全世界人民对体育的高品质需求。成都第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杭州第19 届亚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承办全过程践行“开放”的发展理念,体现在举办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全球征集赛事的文创设计、选聘国外专业人才等。开放办赛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中国与世界搭建沟通的桥梁,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五)健全共建共享发展模式,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共享发展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人类为发展主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发展全过程的公平公正问题。最终达成共赢的局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亦是人民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①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3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共享发展的四个内涵:
其一,全民共享。新时代全民共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还是世界人民的共享,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主动为人类进步事业谋发展的责任担当。其二,全面共享。对人民体育而言不仅是体育本身的共享,更是体育衍生事业的共享。其三,共建共享。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人人参与,充分吸收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推动人民体育高质量发展。其四,渐进共享。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和过程,而不是一瞬间就能实现的,人民体育亦然。新时代人民体育始终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国际体育援助、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等一系列实践始终坚持以全世界人民为主体,践行“一起向未来”的行动指南,让现代化体育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世界人民。
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人民体育路径的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体育事业发展,在世纪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叠加影响背景下,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外交等人民体育事业角度,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是新时代人民体育发展的最高战略目标,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完善深度融合机制,发挥全民健身多元价值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人民认知偏差,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①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121-122页。全面落实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战略,需要破除原有的体育与医学之间的学科界限以及各自为政等局面,“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全民健身组织架构”②胡扬:《从体医分离到体医融合: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体育科学》2018 年第7 期,第11页。,推进体育与医学携手前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全民健康关口前移,形成新的“大体育”“大健康”体制机制,构建运动促进健康的新模式。运动促进健康的新模式,有助于人民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抗击流行病的能力,促进身体健康。为提升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国通过多种措施完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健全政策法规。新时代我国将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载入《体育法》,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提供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使其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第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以满足人民健身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手段,统筹安排与人民的基本体育权利有关的公共服务项目,解决人民体育发展共享的困境,实现社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公平正义③刘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体育学刊》2011 年第3 期,第34页。。新时代我国积极推动全体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新格局。针对体育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大力增设农村与西部等关键地区体育与健康主题公园、健身综合体、健身步道等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全地域覆盖,使之逐渐趋于均衡化,从而实现全民共享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4页。。第三,健全体医融合健身指导员人才队伍体系。为更好满足人民科学体育锻炼需求,加强公益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非医疗健康干预专业培训,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指导员活动点。进一步开发“互联网+体育”健身模式,聚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定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让全民健身更科学化、标准化。第四,创新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国内大赛举办形式,“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①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125页。,让更多人民群众实现参与体育竞赛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增强全民健身运动的内生动力,让体育赛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体育赛事。
(二)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高竞技体育综合水平
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竞技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更新竞技体育理念,科学研判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②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第406-407页。,为推进竞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不断开创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优势,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新型举国体制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激发各方活力,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竞技体育体系。做到全国“一盘棋”,锚定竞技体育整体目标,紧抓“参与”和“荣誉”两条主线,以“线”促“面”保障现代化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多措并举提高竞技体育综合水平。
其一,新型举国体制发展目标呈现多元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仅要拿竞技奖牌,也要拿精神奖牌、廉洁奖牌,要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赛事要争取竞赛成绩,努力超越自我,积极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在赛事组织上,既要发展竞技体育又要兼顾群众体育。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全运会为满足人民群众参与竞技体育需求,设立群众体育项目,形成以竞技体育为引领,群众体育为补充,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赛事组织模式进一步解决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赛事整体规划上,既要看到竞技体育需要,也要看到绿色发展需要。北京冬奥会场馆在原有场馆基础上结合周围生态布局进行改造建设,实现了原有场馆的充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最小化消耗,在满足赛事需要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其二,探索竞技体育政企分离制度改革。从2015 年《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颁布,到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建立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组织治理格局”,我国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理念,成功完成了中国足球协会、中国滑冰协会、中国篮球协会等与政府的“脱钩”。另外简化了体育竞赛活动相关管理规定,各协会还积极引进姚明、郎平等优秀退役运动员加入协会,协助管理,提升协会的专业性,保证协会会员的权益。在市场化日益发展的时期,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多主体共建,有助于优化运动员选拔与退役、受教育、就业与创业等权益,还有助于扩宽职业运动员发展路径,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其三,开放共享办赛事。大型体育赛事办赛主体从以政府为主导到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国内国外共同筹办,参赛人群从竞技体育选手到竞技体育选手、群众体育选手、青少年选手相结合,赛事项目从单一的竞技体育项目到竞技体育项目与群众体育项目相结合。由此表明,竞技体育与群众健身以往泾渭分明的边界逐渐模糊,辐射效能逐渐凸显,其产生的辐射效能远超越竞技体育的本身。
(三)深化供需双侧改革,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阶段,体育产业不仅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内容,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公布六大任务,制定七大举措,明确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丰富人民物质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政策法规引领,深化供需双侧改革,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转型。
首先,政策法规方面。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鼓励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相近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等,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提出深化体育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体育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融合、资源配置转换等,为体育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并激发企业、市场、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深入推进体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其次,供给侧方面。借助互联网加强数字化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扩宽思路,集聚体育产业的全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做强赛事运营、经纪服务、体育认证、体育经济等体育业务板块,积极推进体育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渐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绿色产业为引领,体育制造转型升级,复合型产业高速发展”①黄海燕、徐开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就、走向与举措》,《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 年第5 期,第16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求。最后,需求侧方面。其一,满足人民健身需求。将体育产业、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统筹整合场馆资源,将竞技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基层健身点免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其二,满足人民体育消费多元化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我国积极采取放宽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措施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体育文化、体育竞赛、体育科技等体育消费业态的繁荣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更健康的体育消费体验。其三,满足各国人民体育消费需求。中国是体育产业出口大国,但体育服务业等高端产品出口占比较少,无法全面满足各国人民对体育消费美好需求,应优化出口体育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41页。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我国为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完善体育制度文化、优化体育物质文化、丰富体育精神文化,逐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体育制度文化方面,强化体育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体育文化发展,让体育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新时代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运动项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保障运动员文化教育等要求,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政策法律保障;体育物质文化方面,深入推进项目间、区域间、结构间的协调发展,解决新发展阶段体育物质文化最突出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首先,大型体育赛事设施建设与全民体育文化需求深度融合,建设成“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②《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抓好各项筹备工作 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成功》,《人民日报》2022 年1 月6 日,01 版。为一体的体育综合体,让人民在健身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影响,让优秀体育文化深入人心,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次,针对城乡、偏远地区体育公共文化设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抓住关键问题,采取文旅精准扶贫战略等,在全国扶贫工作重点村里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实现常态化开展。最后,注重将中华传统优秀体育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多种形式融入体育物质文化,让全世界人民领悟体育物质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体育精神方面,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髓,丰富中华体育精神内涵。中华体育精神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百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结合,是体育发展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推进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推动中华体育精神与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助大型赛事加快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教育相结合,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活力与能力,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力、自信心、向心力。
(五)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大国体育外交
“大国外交、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特色。”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年,第213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的高度,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向世界中央舞台,为体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叠影响下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体育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积极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承担全球体育治理责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全人类谋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广泛开展国际体育人文交流活动,主动向缅甸、泰国等国家开展体育国际援助,大力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积极承办世界军人运动会、2022 北京冬奥会、杭州第19 届亚运会等多项国际体育赛事。新时代体育赛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2022 北京冬奥会承办过程中,国家坚持合作共赢,引进全世界赛事专家,向全世界人民征集公共艺术作品设计,推动北京冬奥会高质量按时举办;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国家贯彻大安全、大健康观,将全体参与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多措并举为运动员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竞赛环境,保障全世界参赛运动员健康;办赛过程中国家坚持公平、公正、干净,维护全世界运动员权益,推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发展。在党领导下人民团结协作,克服艰难险阻,践行奥林匹克理念,向世界呈现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大国体育外交始终坚持和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新时代人民体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执政本质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科学回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为了谁、依靠谁、由谁共享”的问题,同时人民体育的内涵得到升华与拓展,也为解决新时代全球体育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新阶段,人民体育事业坚持全面、完整、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为人民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确立平衡杠杆、亮明底色、开拓空间、明确目的,是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人民体育包括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外交等诸多要素,发挥全民健身多元价值,提高竞技体育综合水平,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大国体育外交,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体育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