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的混合式研修

2023-05-11陈欣王萍唐泽静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东北师范大学中原研修

陈欣 王萍 唐泽静

受河南省教育厅的委托,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基地招标的形式,承办了学前教育中原名师的高端培养项目。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陈欣进行全程的中原名师项目统筹指导,并成立“东北师范大学中原名师项目办”,聘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王萍担任首席专家,唐泽静担任项目负责人。

目前,基地组织学前教育专业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在东北师范大学完成了两年的研修,基于PBL融合的方式开展了深度学习、导师指导、专家下校指导、课例指导、课题开题、中期汇报、跟岗学习等,进行了八次集中混合式连续培育,帮助学前教育名师提炼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的培养铸魂奠基。

聚焦目标,学前名师培养聚焦核心能力提升

项目办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通过线上线下导师引领,使参训学员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的趋势,掌握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通过经验分享,提高学前名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指导水平,使其胜任新时期教研员工作;提高学前教育名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帮助学员解决困扰他们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提高其对学前教师进行培训的能力,使其具有前瞻性,引领学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实践反思意识,发展其对学前教学研究工作的批判性反思能力和对学前教学工作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升学前名师的科研能力,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高質量地完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学前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项目实行“双导师制”。一是由东师项目办组织聘请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理论导师”,对学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引领和指导,帮助名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二是从教育管理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学前教育研究经验的名师作为“实践导师”,对名师进行科研及培训方面的实践能力指导。导师的选择和分配充分尊重多方意愿,并体现个性化。东北师范大学项目办参照国家教育硕士的培养要求,实行以PBL为载体的研修学习。

在混合式研修中,导师要求学员带着实际问题参与研修活动,并围绕问题的解决来组织、开展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提升培育对象的学前教育理论修养、实践能力和科研指导能力。

立足需求,基于PBL的学前教学名师深度研修

基于PBL课题研究,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把科研问题作为学习起点,围绕科研课题开展学习活动,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使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和深度探究的能力。PBL项目学习强调的科研问题是复杂、真实、有意义的。

中原名师研修项目以学前教育科研任务驱动为载体。在两年的研修期间,学前教学名师以PBL课题为载体,学员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预开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汇报、成果展示等。在这一过程中,学员是问题的解决者,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查询资料、相互讨论、研究及反思,不仅让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激发深度学习,还能建构学员与导师、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当地学科教师的多元学习共同体。

提质增效,名师高端培养项目的混合式研修

在两年的研修中,中原名师高端培养项目分阶段进行。训前准备阶段,我们了解项目要求及目标,对项目组提供的导师名单进行选择,根据学员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探寻基于PBL的科研共同体建构。研修期间,学员走进东北师范大学,我们为学员办理了“研究生”校园卡,组织专家团队入校进行项目评估,教师发展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现场指导,学员分阶段进行科研汇报。集中阶段,项目组根据研修计划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专题论坛、教授工作坊、研修主题汇报、科研沙龙、影子跟岗、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开题报告会、结题报告会、研修成果展示等系列研修活动。有效的混合式研修是保证项目高效实施的关键,我们按照比例分配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时间。

名师的日常任务繁重,学前教学名师研修最大的难题是工时矛盾。混合式教学模式凸显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既要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强调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从而科学安排网络研修时间,提高研修效率。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导师根据学员的时间,安排线上与线下讲授,以期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组织形式上,混合式教学有线上点播课程、直播课程、线上或者线下的主题研讨等,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由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研修需要进行,加强了导师与学员的交流。在职研修期间,通过网络研讨,导师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研修困惑。对于参训学员来说,在混合式教学培训过程中接受的学习内容更丰富,线上线下学习互动效果显著。而且,科学规划的混合式研修形式更适合成人学习,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为名师成长助力。

因材施训,课例指导强化精准供给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名师引领学科建设的任务愈加紧迫。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名师需要对学前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学科引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重要使命,就是引领工作室教师乃至全体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这就要求名师深入研究学前教育政策的目标转向、保育等工作要求,探究激活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自主性与发展内驱力的路径,与教师结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形成学前教学研究共同体。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不仅要进行教研指导,还要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教学指导。结合中原名师的实际需求,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专家团队深入一线,指导中原名师选派骨干代表,进行工作室骨干教师课例展示,并设有专家点评、磨课研课等环节,与各地区中原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面对面交流、指导答疑,及时解决主持人及团队的困惑。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

名师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研室相关领导的持续关注与指导,项目办具体负责人的精准实施建议,以及东北师范大学中原名师项目办根据参训学员的动态培养需求聘请专家持续发力,名师的专业成长才有持续助力。项目组还为参训名师组建由理论导师、实践导师组成的“教授工作坊”,形成研究共同体。

研修以PBL的科研课题为载体,参训学员作为基于PBL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名师带领骨干教师完成基于PBL的科研课题立项,并在河南省教育厅科研处正式立项。研修期间,学员在东北师范大学全体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基于PBL的混合式培训模式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立项与中期检查,期待中原名师科研成果的发表。目前,导师团队定期对学员的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学员组建的科研团队的骨干成员参加导师组的课题及学前教育困惑指导,导师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准聚焦,帮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建构多元、高效的学习共同体。在项目实施中,东师项目办也在不断尝试探究基于PBL的混合式研修——中原名师高端培养项目实施探索、教师发展学校和名师工作室成员评价机制探索。东北师范大学中原名师项目办将秉持东师精神,始终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UGS模式:大学—政府—学校,三位一体),为河南省学前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式专业发展助力,为河南省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贡献东师智慧和力量。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东北师范大学中原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Charlotte’s Web: A Fantasy Pig,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Death
A Feminist Analysis of Aunt Georgiana in A Wagner Matinee
Addressing Forms of Gender in Andersen's Five Fairy Tales
御中原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