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力二目一中心”,打造高质量的名师培养体系

2023-05-11陈恩伦骆鹏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课题

陈恩伦 骆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有着百年师范教育传统的西南大学,理当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助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

2021年4月,西南大学培育基地承接了中原名师培育项目,对5个学科39名教师进行为期3年的培育。中原名师培育项目关注人的成长,借助人的大脑、双眼、四肢,形成了“四力二目一中心”的高质量名师培养体系,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围绕中心任务,聚焦核心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根据中原名师培育工程的中心任务——“铸就能够代表河南教育发展内涵的基础教育领域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群体”“造就一批基础教育战线的领雁人才和教育教学专家”,中原名师培育项目确立了核心发展理念,即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实践导向、长效发展,致力于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富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豫派名师”群体。

二、锚定发展目标,落实培养原则

如同人的双眼既要看到长远目标,又要看到脚下道路,为促进教师发展,项目组明确了“双目”培养方案,一目锚定方向,一目锁定落实。

(一)培养目标

一是提升教育情怀,加强师德修养。以“四有”好老师和课程思政为指导思想,强化教师使命感与责任感。以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培养集厚重文化底蕴、高远人生格局与精深专业素养于一身的教师,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二是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使其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思想、教学水平,具有教育智慧、教学艺术,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对教学情境有敏锐的直觉感受力,教师技能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

三是促进专业发展,助推教育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使其树立专业理想,培养卓越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素质和团队精神,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与个性化教师的集合体,向学科专家、教育名师发展。

(二)培养原则

基于学员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属的层级和类型,我们把研修的原则确定为三个落地务实的“坚持”。

一是坚持成果导向。坚持以学员为本,成果导向、逆向设计。通过确定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制定策略并实施教学——跟进成果的评估认证—逐渐进阶的学习过程,倒逼参研教师专业成长。在专业学习社群中,学员与专家团队扎根学校、扎根课堂,发现原生经验,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共同研究,产出研修成果,在探索和解决工作问题的同时重新建构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二是坚持能力提升。促进学员提升综合能力这一目标,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更好地治理学校,更好地引领河南基础教育改革。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着力提升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反思性实践能力、思想提炼能力、成果表达能力和引领示范能力,使学员通过感知、体验、反思,生成具有个体特征与情境知识的实践智慧。

三是坚持双向滋养。采用相互陪伴、双向滋养、融合共生的方式,构建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基地的专业学习社群,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共同理性对话、共同案例分析、集体问题解决等为渠道,不断进行反思与重构,共享思想、概念和经验。

三、驱動“四力”培养,突出个性指导

如同人的四肢支撑人的发展,西南大学中原名师培育基地探索出“四力”研修模式,即以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优质中小学名校、名师工作室的基础教育联盟为核心资源力量,以读书和理论指导为线索,以任务驱动式与目标成果导向式的培育课程为架构,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抓手,进行了系统性、专业性、递进式的培育。

(一)借力明师推动名师

配备师德好、教学好、会带团队的专家担任班主任,组建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一是指导学员反思教育教学,进行自我“画像”,从职业理想、成长环境、个人优势、个人劣势、成长机会等方面找到成长点和方向;二是指导参研教师提炼成果,如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

(二)活力资源夯实名师

将读书和理论指导贯穿研修始终。每个学科导师指定必读的教育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书籍,安排集中通识和分散专业的理论学习,如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逻辑与改革路径,大师的教育思想启示,名师的校内引领与影响,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发表等。

(三)致力课堂打造名师

扎根课堂是研修的重中之重。项目组充分拓展集中学习外的教学空间,走进重庆市求精中学校、重庆市第29中学校、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重庆各名师工作室和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训练基地等,围绕课堂问题进行诊断、研讨、改进,促进了教师教学理论向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化。

(四)潜力挖掘引领名师

课题研究是研修的重要抓手。针对大部分学员的研究力弱于教学力,以及成果提炼缺乏抓手的实际问题,项目组将课题研究作为3年研修的重要任务。一是指导学员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二是将学员纳入导师的研究课题,鼓励学员参加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材编写团队、课程建设团队、课题研究团队,或者以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外聘教师名义参与“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育;三是对选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进行实效性指导;四是帮助学员建设名师工作室等,搭建课题研究的平台;五是在研究中提炼研究成果,提高学员研究的兴趣与效能。

四、总结名师硕果,起航教育新章

西大明师引领,中原名师跟随,五大学科“按图施工”,3年培育迎来丰硕成果:37个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2项国家级课题、70余项省市级课题成功立项;发表高质量论文80余篇,核心期刊20余篇;获得各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优秀作品奖、校本课程设计大赛奖、优质课、示范课等奖项100余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30余人次。

例如,学员耿爱英在3年培养期间,“耿爱英体育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立足教学实践,定期开展教研交流,成立了豫派中原名师体育联盟,成功举办了两次线上联盟主题活动,河南省十几个地市的体育教研员、近1000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参与了主题活动。在培育期间,耿爱英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主持和参与了7项省市级课题,其中“在新课标下商丘市区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获省成果二等奖,同时出版了专著1本,发表论文5篇,所做优质课“曳步舞”获得国家级展示一等奖,辅导的60名学生获得河南省青少年“运动达人”称号。

“四力二目一中心”的高质量名师培养体系,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着眼于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教师培养层次,着眼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转变育人方式。一批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宽广的教育情怀、精湛的教学水平、高深的理论修养的名师,正在成为河南省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名师简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