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向度*

2023-05-10岿,

关键词:建党校园精神

严 岿, 朱 希

(1.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示范学院(微电子学院),武汉 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建党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是党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也是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和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富有深厚的底蕴和无穷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明确定义和精辟概括,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政治宣示,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32字的凝练总结,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鲜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信念宗旨、初心使命、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富含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展现的崇高精神和意志品格及其凝结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的最大的精神创造和精神遗产,是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奋斗的精神动力。因此,全面挖掘和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遗产,系统构建、不断完善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项重大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任务”[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手段,是融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非常需要精准找到切入点和契合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意涵和价值旨归,更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靶向聚焦和实践路向”[3]。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大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向度,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精神路标和实践指南,可以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厚度、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育人功能。

一、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厚度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厚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 融入思政课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的思想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重要形式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4]。伟大建党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党性原则、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和领悟建党精神的有力工具和载体,能够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践要求,为青年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武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环节,采用案例分析、讲座报告、主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思想性更加突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实践意义,更深刻地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内容和精神核心,激发和加强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进而帮助青年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担当,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铸魂育人功能和思想引领作用。

(二) 融入课程思政,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活跃度

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中,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及知识融合。将伟大建党精神纳入课程思政,提高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将促进知识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领悟专业知识,更有针对性地直观地理解与应用伟大建党精神,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综合和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将思政课与专业课割裂开来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乏深入理解,而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专业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从思想层面上理解专业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伟大建党精神,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加入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课元素,将伟大建党精神和专业有机融合在课程设计中,促进学生全面理解党的精神核心,将其贯穿于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中,通过对学科的深入剖析,可以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含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例如,在工科课程中,可以探讨科学家们为国家繁荣做出的贡献,以及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情感,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高校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三) 融入实践课堂,增进参与社会实践课堂教学的获得感

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发挥实践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是高度契合的。这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5]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信仰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锻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中国特色,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育中,作为指导实践教育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遵循客观规律,为实践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正确的思想和实践的紧密相连,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教育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可以增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堂教学的获得感。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育中,通过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旨,在实践课堂中,通过选择与建党精神相符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扶贫、助残、环保等,让青年通过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伟大建党事业的伟大胸怀和使命担当,使其亲身体验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建党精神的尊崇认同和实践需求,促进他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建党精神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达到以实践促学习、以学习推实践的效果。

二、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

日常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能够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推进德育教育与治理现代化。

(一) 融入大学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引领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支部是基层组织体系的主体部分,必须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担负起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发挥在基层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主体性,增强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及时解决地方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可能存在的“肠梗阻”“断头路”问题,切实使党的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更加严密。大学生党组织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优秀共产党员和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组织建设,是党支部主体性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引领力,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将建党精神深度融合在党支部各项活动中,如召开理论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集体谈心谈话、开展志愿服务、举行先锋模范事迹宣讲、参观红色基地等,向党员传播建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党员深入了解和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伟大力量,可以帮助学生党员深刻领会党的初心使命,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激发责任担当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伟大的建党精神,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此外,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利于完善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帮助学生党员加强自我约束,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 融入大学生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学生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日常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党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力量,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坚强自信的心态,激励他们为理想奋力拼搏的昂扬斗志,提高他们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增强他们攀登学术高峰的进取心。另外,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社交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伟大建党精神要求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其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律自省的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关注社会、热爱集体,并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高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方式,如开展学生管理服务创新能力培训、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理念当中,使学生管理人员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掌握正确的思想引导方法和教育技巧,提高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三) 融入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重点,深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

高校教学科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的核心职责,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重点中,能够深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伟大的建党精神崇尚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顽强拼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凝心聚力,英勇战斗,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发展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之魂。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大背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也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需要攻坚克难,需要广大的师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敢想敢做的决心和魄力,这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实质高度契合。通过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贯彻伟大的建党精神,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为广大师生赋能增智,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精神的指引和信仰的力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入理解国家战略需求,关注国家发展重点领域,将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活动,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提出新观点,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真理,科学求实,培养他们崇尚科学、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科研态度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和追求,从而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崇高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引导大学生把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内化为个人道德品行和规范,在知行合一中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转化为实践指引”[6],能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推进德育教育与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现代化。

(一) 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初心使命之源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可以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和深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和影响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充实的精神保障。高校要深入研究党史和校史,深刻分析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充分挖掘高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高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巧妙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契合点,将伟大建党精神和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打造高校高辨识度文化符号和独特浓郁的文化氛围,打造高校的文化品牌,从而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文学讲座、文化艺术展览、文化比赛等,向大学生介绍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展示优秀的文化作品和艺术成果,让学生感受到伟大的建党精神在文化艺术中的影响和表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吸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达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形成并发扬光大的精神风貌,树立和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现代化。

(二) 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之效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中物质环境和物质元素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党的先进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能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推进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历史和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合,注重风格化和品牌化,打造高校独特的建筑风格、校园景观和标志性建筑,让高校成为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从而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潜移默化育人功能。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建设建党纪念馆、红色教室、纪念碑等红色文化景点,通过展览、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党的奋斗历程和重要事件,向学生传递党的光荣传统和丰富内涵,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和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场所;也可以在校园的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运动场等公共区域的显眼位置设置红色主题的墙画和标语栏,图文并茂地展示建党精神和革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视觉冲击力,让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建党精神的认同感和理解力,有针对性地营造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三) 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之力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效果,高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并结合现代价值观,推动高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变革,形成高校独特的行为文化特色。伟大的建党精神中蕴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对于学生思想品行的培育和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制定校园行为准则、开展文明礼仪培训、举办文明用语宣传活动等,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行为文化建设,明确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用语、文明行为等方面的习惯和规范,从而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礼仪,形成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校园行为氛围,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润物无声之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将伟大精神融入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如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文化艺术表演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切身体会和深刻领悟建党精神,从而优化自身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和熏陶效应。

猜你喜欢

建党校园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