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载物骆驼俑看北朝文化蓬勃发展

2023-05-10侯佳婧太原市博物馆山西太原030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载物北齐骆驼

侯佳婧(太原市博物馆,山西 太原 030000)

古代丧葬制度中,随葬器物往往体现了人们对于地下世界的想象。自新石器时代起,动物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就已成为常见的墓葬文化因素。动物俑作为殉葬动物的替代,从两汉时期开始发展,经历魏晋南北朝的战乱,于隋唐时再次兴盛,其作用不仅是突出了墓主人财富和地位,呈现与动物有关的丧葬礼俗文化,更重要的是成为反映当时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有力物证。

一、北朝时期载物骆驼俑的出土背景

骆驼因其耐渴、耐热、性情温顺、行走速度快等特点成为古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在民族融合和“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骆驼常出现在长途商业贸易中,往往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和用具。骆驼形象在北朝之前的墓葬中也有发现,但较为零散,多作为装饰图案。但自北朝起,骆驼俑作为随葬动物俑的一种,常见于墓葬俑群中。在“事死如事生”的墓葬观念下,其身上驮载的物资往往传递出人们对死后世界的财富观念,其中有用于贸易交换的丝绸、绢帛等贵重物品,有供胡商沿途使用的胡瓶、水袋,有表达丝路商旅宿营的帐篷、帐具,也有供旅途食用的野鸡、野兔和大雁等,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游牧部族向内地的迁徙和丝路贸易通道的建立密切相关。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龟兹、疏勒、于阗、高昌乃至于中亚的粟特、西亚的波斯等国前来朝拜次数俱增②,中原与西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因能长时间驮运重物的特性,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成为丝路商旅中的一员。故而北魏时期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但由于此时中原与西域各国的往来多属政治行为,而商业沟通有限,骆驼在当时人们的印象里仍是来自异域的珍奇动物,对其外观和生活习性仅停留在初步认识,缺少完整的形象材料,所以当时的驼俑造型多装饰简单。

北朝时,官方对骆驼的合理养殖和规范管理,逐渐使其数量大幅增加。北魏分裂之后,养殖地由西北地区向中原转移,北齐设立有牧政机构对骆驼进行管辖。《周书》卷五〇《吐谷浑传》③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无论在战争、商贸,还是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葬驼俑背部装饰内容也逐渐复杂,除帐架、驮囊外,往往还挂有物品,并且出现了胡人骑驼俑等造型。

北齐时期的骆驼俑大体沿袭北魏,形象变化不大,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不完全统计,北齐时期以骆驼俑作为随葬品的墓葬有18座,共计出土骆驼俑24件,多发现于中原地区,主要集中在都城附近,其中10件出土自晋阳地区。北齐时晋阳为下都,“齐氏别都”“霸业所在,王命是基”,不仅是中原北大门,而且作为控制北方的战略要地,是北方最重要的军政中心④。在民族大融合的浪潮中,亚洲各地和地中海各国的使者和商人云集于晋阳,异域的思想和文化艺术被广泛吸纳,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晋阳城遗址及其周围,同样能看到当时民族汇聚和东西交流的遗存。如晋阳城遗址附近发现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即是一例,墓主人娄睿为北齐皇帝高欢妻娄昭君内侄,鲜卑望族。娄睿墓出土了610件陶俑,其中动物俑最具特色,能够清晰地看到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痕迹。本文以太原市博物馆馆藏北齐娄睿墓彩绘陶骆驼为研究重点,配合其他形态完整且出土于有明确纪年墓葬的田野考古实物资料,对北朝墓葬中的骆驼俑进行分类观察,讨论其艺术特征及反映出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载物骆驼俑的形象特征及文化因素

骆驼俑取材的来源多为丝路商旅和民族迁徙途中满载货品的骆驼,从骆驼俑的形象类别、驮载物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因素出发,可对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进行简要探析。

从对实物资料的观察来看,根据驼俑驼峰数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双峰驼俑,第二类为单峰驼俑,第三类为无峰驼俑,其中双峰驼俑发现最多。双峰驼俑根据骆驼的姿态不同可分为站立状、跪卧状和半立半卧状。下面以太原市博物馆馆藏北齐娄睿墓出土的彩绘陶骆驼为重点,结合北朝时期其他考古实物资料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件为双驼峰直立状载物骆驼俑,此型最为常见(图二)。骆驼造型手法写实,比例协调。小耳,短尾,通体驼色,头高昂,仰天嘶鸣。黑色颈毛,颈挂有联珠纹的黑色驼铃带。背负满载货物的灰色驮囊,受泥塑材质的限制,无法探知驮囊盛装物品的具体情况。驮囊两端被捆扎束紧,下面为横置的帐篷杆(圆顶蒙古包插杆及插杆的圆形架)及拧起的似麻花状的丝织物,顶上平放帐篷顶圈,前部两侧各挂有两个枣核形物品,可能是水袋或水壶之类的盛水器。骆驼四肢刚健,挺拔有力,充分体现了“沙漠之舟”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⑤。在实际状况下骆驼驮载着物品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中,风沙袭来,为防止这些珍贵的货物和生活物资受损,骆驼驮载的物品不会直接暴露在驮囊外,驮载物在驮囊上的实体造型正是工匠们智慧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体现⑥。

第二件是直立状载物骆驼俑(图三)。骆驼仰头直立,张嘴露齿,背负驮囊,顶端放有圆形帐篷顶圈,两端底部饰有兽面,双目圆睁,獠牙外露,面部狰狞,栩栩如生,颇具西域风格。兽面形象特征既吸收了中亚元素,又融入了中原本土特征和工匠的艺术加工成分,是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又一印证。E.Knauer女士的《骆驼的生死驮载——汉唐陶俑的图像和观念及其与丝路贸易的关系》一书,注意到了货袋上的兽面,认为形象特征是虎,而白虎是四神中代表西方的兽,西方正是死者的目的地。她反驳了把驮载物当作现实物品的看法,特别强调了它们的精神作用,认为骆驼所载的物品是供给墓主灵魂的牺牲品,成为精神供品,明器并非反映现实生活,骆驼驮载的织物、乐器等多是幻觉般的舶来品⑦。驮囊上所装饰的兽面与北朝墓葬中的镇墓兽形象颇为相似,而镇墓兽在墓葬中起到的镇墓辟邪守护亡灵的作用与驮囊上兽面在漫长的商贸交流中对交易物资的守护、辟邪保护亦有异曲同工之处⑥。

图三 北齐娄睿墓出土彩绘陶骆驼 太原市博物馆藏

第三件是双驼峰跪卧状背部载物驼俑(图四)。小耳,短尾,全身躯饰驼色。黑色颈毛,昂首,张嘴,作休息状。背负丝绸和帐篷架(圆顶蒙古包插杆及插杆的圆形架),可见毡帐具有便于移动的特点,不论是在游牧民族向中原迁徙还是丝路商旅贸易交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物资。帐篷架外负有满载货物的红边黑色驮囊,搭负在双峰之间,犹似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难困苦,正在沙漠绿地小憩⑧。

图四 北齐娄睿墓出土彩绘陶骆驼 太原市博物馆藏

第四件以东魏茹茹公主墓的骆驼俑为例,属于双驼峰卧姿欲起状载物骆驼俑(图五)。骆驼背负帐具和货袋,旁挂瓶、大雁及兽腿,这些物品常被作为一个组合刻化在驼背上,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物品和商旅生活息息相关,是商人的生活必需品,或者说是驮物骆驼的分工,是专门驮载生活用品的骆驼。骆驼后腿站立,前左腿跪地,前右腿蹬地,头微微昂起,有跃然欲起之势。这件作品抓住了骆驼习性中一个精彩的瞬间,即骆驼站起的时候是后腿先站立,而卧下的时候则相反,是前腿先卧。这一充满动感的捕捉,表现了骆驼的真实习性,也表明人们对骆驼的熟知⑨。

图五 东魏茹茹公主墓骆驼俑

通过丝绸之路,西亚和中亚各国得到了来自中国的珍贵丝绸,西域的各种珠宝器物,甚至植物品种也被引进中土。众多的物品在骆驼俑的刻画上无法一一反映,那些鼓鼓的货袋只能给人带来想象。不过有时驮载物品的细节描写也达到惊人的程度⑨。值得注意的是,骆驼驮物中既有绢匹等适宜长距离运输的物品,又有鱼、兽腿等时鲜货物,充分说明此时期的骆驼已不只是在陆上丝绸之路中充当运输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市井贸易中骆驼也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⑨。

骆驼塑像既是随葬品,也是艺术品,其制作是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想象升华。北朝时期的骆驼俑造型虽略显古朴,但追求写实,艺术手法生动逼真。在中原人心目中,早已把骆驼和对外交往、贸易交通紧紧联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造型不仅反映出工匠精心创作时的审美特点,也体现了在产生神化和向往心理之后映射出的艺术刻画,表达了特定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意在全力讴歌对外开拓的精神⑩,这说明对丝路贸易的重视已不仅是政府和统治阶层独有的崇尚,也是社会各阶层对于北朝文化逐渐更新变迁的接受与认同。

三、结语

“无数驼铃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骆驼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沟通东西方商路贸易与文明互通的重要媒介,使不同文化穿越大漠融汇碰撞、互相渗透。可以说,北朝时期的载物骆驼俑作为民族融合和丝绸之路的文化遗粹,有着不可多得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

结合北朝多元融合的历史视角,从载物骆驼俑展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来分析,北朝文化的形成应有三方面重要因素:一是传统的汉文化,秦汉以来,汉文化已经在这里扎根繁衍、生生不息。二是游牧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汉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不断融合渗透。三是丝路文化,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世界贡献最大的贸易与文明交流之路,把中外交流推向新的高潮,对北朝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在多种文化广泛交融的历史进程中,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甚至西域诸国远方来者也逐渐融入汉文化中,孕育出了“胡汉”交融的特色文化,促使北朝文化蓬勃发展。

注释

①葛承雍:《丝路商队驼载“穹庐”“毡帐”辨析》,《中国历史文物》,2009 年第3 期第60-69 页。

②黄烈:《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内地的关系》,《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

③引用自《周书》卷五〇《吐谷浑传》:“夸吕又通使于齐氏.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率轻骑袭之于州西赤泉,获其仆射乞伏触扳、将军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中华书局,1983 年第913 页。

④张庆捷:《山西在北朝的历史地位——兼谈丝绸之路与北朝平城晋阳》,《史志学刊》,2015 年第1 期第14-19 页。

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文物出版社,2006 年第121页。

⑥郭颖珊:《丝路贸易的缩影——以汉唐时期骆驼形象为例》,《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 年第5 期第94-101 页。

⑦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修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年第406-410 页。

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文物出版社,2006 年第124 页。

⑨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 年第6 期第6-25 页。

⑩赵聪颖:《洛阳地区北魏墓葬出土动物俑研究》,西北大学,2020 年。

猜你喜欢

载物北齐骆驼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基于TRIZ/专利规避集成理论的快递无人机载物装置
基于升降机-梭车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船舶舱室物流系统设计与仿真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大骆驼
腊节
氡室内载物车无线遥控系统设计
骆驼
一种烫金辊表面缺陷检测仪调节装置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