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增强结合DWI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5-10纪明海王莉莉
纪明海,王 颖,王莉莉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肝脏肿瘤类病变的早期确诊工作对其病情的控制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对患者生存周期的长短也构成积极的影响。随着现代高场强磁共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完善,其可用于诊断脏器内肿瘤病灶的定位、定性等,且可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期评估,对于增强早期阶段肝脏肿瘤类病变诊断工作的准确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仍存在部分局限性问题,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1]。肝脏肿瘤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越高,对其病变类型的判断准确性越高,越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为提升相关检查的准确性,可通过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等进一步观察健康肝脏组织和病变组织间的区别,对比评估病变的具体情况,以作为诊断工作的准确参考[2]。本次研究针对2020年1月—2022年10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诊治疗肝脏肿瘤患者60例,分析磁共振增强结合DWI技术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60例进行观察,包括男性36例,女性 24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8.95±3.52) 岁;病灶直径1.6~6.9 cm,平均直径(3.42±0.56)cm。患者均同意参与配合诊疗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疾病者;②存在交流障碍或精神方面疾病者;③抵触配合诊疗者。
1.2 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开展MRI检查,设备型号为Philips Ingenia 3.0T,针对其上腹部进行扫描。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双侧上肢高举过头顶,或双手交叉放于脑后,以充分暴露腹部,避免检查时出现阻碍问题。扫描范围由胸腹膈顶起始,直至髂嵴下缘为止,覆盖整个肝脏实体。①MRI平扫:平扫包括3个位面,分别是冠状位、横断位T2、T1加权像,扫描时的层厚设定为8 mm,扫描间隔为1 ms,矩阵设定为256×224,视野范围设定为36 cm×36 cm,回波时间为86 ms,重复时间为7 500 ms。②DWI扫描:选择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时的层厚设定为8 mm,扫描间隔为1 ms,矩阵设定为225×225,视野范围设定为35 cm×35 cm,放大功率为0.712,回波时间定为56 ms,重复时间为1 581 ms,采取单次激发方式。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设定为50 s/mm2、400 s/mm2、800 s/mm2,分别在b值达到上述3个数值后开展扫描。③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时矩阵设定为256×100,扫描层厚为4 mm,回波时间定为2.2 ms,重复时间定为2.5 ms。增强扫描前,需经由静脉通路为患者注射造影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注射剂量为15 mL。根据检查后获得的DWI序列绘制感兴趣区域(ROI),测量弥散系数(ADC),共需选择3 个ROI测量的ADC值,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值。所有MRI检查均需由至少2名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开展,准确记录单独增强扫描、联合DWI扫描下的病灶数据,包括位置、直径、形态、增强信号特征等,并计算ADC值。
病理检查:取适量怀疑为病灶组织的样本接受检测,最终确定检测结果。
1.3 肝脏病变MRI诊断标准
①肝脏囊肿:该病症的T1WI信号属于复合型,既具有低信号,又可能检测出高信号,而T2WI则具有高信号的特征。在使用动态增强扫描后,可见各期内信号均无强化的趋势。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该病症的T1WI序列具有低信号特征,而T2WI序列则均呈现高信号,临床将这种特征称为“灯泡征”。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门静脉期阶段病灶周围均可发现结节状的强化信号,对比剂逐渐填充(向心性填充)后,可渐进性转变为高信号,表现为快进慢出的情况。③肝细胞肝癌:该病症的T1WI序列具有稍低信号的特征,而T2WI序列则呈现稍高信号。使用动态增强扫描后会表现出异常强化的特征,门静脉期时强化的趋势会有所降低,在延迟期阶段则呈现低信号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的情况。④肝脏转移瘤:在超声影像中可见类圆形的肿块、结节等病灶,具有多发性的特征。其中的T1WI信号稍低,而T2WI序列的信号稍高,在动态增强扫描下可见病灶周围呈环形强化,显示为富血供特征,在门静脉期、延迟期内环形强化的趋势会下降。而部分缺乏血供的病灶则在动脉期内无信号强化,于门静脉期、延迟期内则呈现轻度环形强化的特征。
1.4 观察指标
①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记录磁共振增强、DWI技术诊断单一及联合诊断结果,计算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00%。②记录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不同b值对ADC值的影响,分析组间数据差异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
60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共计35例(58.33%),其中19例(31.67%)患者确诊为肝细胞癌疾病;16例(26.67%)患者确诊为肝转移癌疾病;25例(41.67%)患者确诊为肝细胞良性疾病,其中20例(33.33%)患者确诊为肝血管瘤疾病;5例(8.33%)患者确诊为肝囊性病变。磁共振增强联合DWI诊断灵敏度97.14%、准确率95.00%高于DWI检测的77.14%、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n/m)]
2.2 不同肝脏肿瘤患者不同b值下ADC值
结合b值记录良恶性肝脏肿瘤患者ADC值结果显示,b值为50 s/mm2、400 s/mm2、800 s/mm2时,恶性肝脏肿瘤患者ADC值均显著低于良性病变患者(P<0.01),见表3。
表3 不同肝脏肿瘤患者不同b值下ADC值(± s)
表3 不同肝脏肿瘤患者不同b值下ADC值(± s)
病理结果 b=50 s/mm2b=400 s/mm2b=800 s/mm2良性肝脏肿瘤 肝囊肿(n=5) 2.78±0.232.52±0.212.33±0.11肝血管瘤(n=20)2.62±0.212.44±0.182.25±0.13恶性肝脏肿瘤 肝转移癌(n=16)2.41±0.192.15±0.161.79±0.12肝细胞癌(n=19)2.36±0.172.01±0.131.72±0.10 F 15.936 44.745 145.982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影像学技术在诊断肝脏肿瘤类病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目前早期筛查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序列呈现技术的革新和完善,磁共振诊断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不仅可以用于鉴别疾病种类,还能够对病情分期给予确定,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数据[3-4]。实际应用时如仅采取MRI平扫的方式,则很容易受到目标脏器周围软组织或内部腺体等的影响,导致影像中存在大量的伪影,严重影响整体的判断。在20世纪60年代时便将DWI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类病变的诊断工作当中,该技术是通过分析不同磁场梯度下质子发生位移的差异,从而确定软组织中弥散性水分子不同的衰竭信号特征,继而判断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的差异,该技术捕捉水分子运动规律的准确性相对较高[5-6]。进入21世纪以来,DWI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已经可用于多种肿瘤类疾病的诊断工作当中,也丰富了MRI技术诊断信息的内容,使得临床参考项进一步增多,提升了检查的整体准确率[7]。ADC值是DWI技术下测量的关键指标,其属于水分子扩散影响下对DWI测量数据进行定量描述的参数指标,能够准确显示肿瘤病灶内的组织密度。通常情况下肿瘤病灶内的细胞排列密度较高,其中核、浆所占比例更大,这也使得细胞内部和外部水分子的弥散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而囊肿类病灶内则具有大量的水,因此两种疾病间便具有差异明显的ADC值。这种微观指标的变化敏感度远超过外观形态变化上的敏感度,对于临床鉴别诊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8-9]。
b值则是决定DWI获取质量和准确性的关键指标,b值的选择对于所获取影像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当b 值选择在较高的数值范围时,则观察到的影像中信号噪音相对较低,但获得的伪影则相对较多,且更容易导致信号丢失的问题;而当b值选择在较低的数值范围时,则对灌注量的影响相对明显,临床选择中高情况b 值时,会导致肝癌、转移癌等的ADC指标均低于血管瘤、囊肿等[10]。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b值分别选择50 s/mm2、400 s/mm2、800 s/mm2,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的ADC值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且b值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F值越高。且不同b值下均可看出,肝囊肿的ADC值最高,随后分别是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细胞癌,其中肝囊肿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差异也最大。但肝囊肿与同属良性病变的肝血管瘤的指标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恶性病变中的两种疾病间ADC值差异也不够明显,这也说明利用DWI技术下的ADC值能够有效鉴别肝脏肿瘤类病变的良恶性,但如单纯应用该指标,则无法鉴别具体的病变类型,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特征综合评估。从病理角度出发,肝脏囊肿类病变当中包含有大量的空腔结构,内部含水量丰富,因此属于弥散相对受限的自由水。而肝脏肿瘤类病变组织内血管分布密集,且恶性肿瘤中更加密集,血管内水分子则呈现绝对弥散受限的特征,使得ADC指标相对更低。
临床还可将DWI技术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该技术需要借助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利用捕捉造影剂在病灶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其中钆类造影剂属于顺磁性物质,能够使组织内的信号增强,从而鉴别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其中局灶性增生内所含有的健康肝脏细胞数量更多,其在吸收造影剂后呈现高信号特征,而增生或癌变组织中所包含的健康细胞数量减少,因此并不会吸收造影剂,继而呈现低信号特征。且随着病变细胞占比率的波动,这种信号特征也会相应改变,可用作临床鉴别诊断的重要条件。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磁共振增强联合DWI诊断灵敏度97.14%、准确率95.00%高于DWI检测的77.14%、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肝脏肿瘤疾病可通过磁共振增强联合DWI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灵敏度,为鉴别肿瘤良恶性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值得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