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核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

2023-05-10孙建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6期
关键词:低剂量一致性肺结核

孙建华

(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200)

肺结核属于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因感染结核分歧杆菌所致。临床诊断肺结核的方法较多,既往临床多采用痰培养进行诊断,但阳性检出率低[1]。胸部X线片近年来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也有较多应用,具有方便、经济、高效、快捷等特点,但因肺组织周围有着较多重叠的高密度组织,故而X线检查难以较好地显示病灶位置肺组织情况,且不利于显示病灶的形态以及密度特征[2-3]。近年来,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已经获得一定应用,图像分辨率高,有利于清晰显示肺组织及病灶,且可显示器官结构和邻近组织的关系。但CT检查放射剂量较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影响,故常规剂量检查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4-5]。考虑到肺组织含气水平较高,X线吸收率低,这就为低剂量CT扫描提供了基础。有研究指出,低剂量CT检查在肺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有较显著的效果[6-7]。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了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检查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 年9月收治的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50例,采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与常规剂量组(50例,采用常规剂量CT检查)。常规剂量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8岁,平均(44.58±6.10)岁;体质量47 ~75 kg,平均(62.31±5.27)kg。低剂量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4~69岁,平均(45.10±6.24)岁;体质量46~75 kg,平均(62.24±5.35)kg。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资料已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812BM)。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存在咳嗽、咳痰、胸痛、低热等症状,并经临床体格检查拟诊断为肺结核;②既往无抗结核治疗史;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急性化脓性感染者;③合并急性病毒性感染者;④既往接受胸部手术史者;⑤依从性极差者。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选用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Insitum 32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以及呼气训练。在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嘱患者上肢向上举起,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重建距离为0.625 mm,层厚设置为1.25 mm。常规剂量组采用常规剂量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速度13.5 mm/r,层数以41~60层为宜,螺距0.985:1,层厚5 mm,管电流250 mA,层距5 mm。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胸部CT进行扫描,管电压110 kV,管电流20~50 mA,进床速度、层厚、层间距均同常规剂量组,螺距1.375:1。在扫描时,嘱患者屏气8 s,随后呼气。在扫描完成后,通过图像处理系统进行病灶形态特征的观察。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技师共同阅片进行诊断,如未达成统一意见,需要由第3名影像科技师主持讨论。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诊断效能。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呈阳性为金标准,分析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②比较两组辐射参数,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CT剂量权重指数(CT dose index weight,CTDIW)、有效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经Kappa检验分析不同剂量CT检查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0.75提示一致性好,Kappa值为0.40~<0.75提示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0提示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剂量CT检查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结果

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呈阳性为金标准,常规剂量组中检出阳性41例,阴性9例;低剂量组中检出阳性41例,阴性9例。常规剂量CT检查检出阳性40例,阴性10例,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4),见表1。低剂量CT检查检出阳性39例,阴性11例,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见表2。

表1 常规剂量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低剂量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不同剂量CT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常规剂量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00%、97.56%、100.00%。低剂量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00%、95.12%、100.00%。两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剂量CT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n/m)]

2.3 两组辐射参数比较

低剂量组DLP、CTDIW、有效剂量均显著小于常规剂量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辐射参数比较(± s)

表4 两组辐射参数比较(± s)

组别 例数 DLP/(mGy·m) CTDIW/mGy 有效剂量/mSv常规剂量组 50 134.38±17.62 50.46±5.21 5.24±0.71低剂量组 50 36.25±4.16 32.21±3.08 1.53±0.32 t 38.327 21.322 33.686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的肺结核患病率持续提升。肺结核属于一种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及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般无传染性,临床主要是开放性肺结核排菌者经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致病。对于家庭居住环境拥挤、营养状态不佳的群体来说,其患上肺结核的风险非常高。肺结核患者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由于在病毒感染阶段机体免疫力较低,导致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使细菌在体内大量增殖引起炎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8-9]。肺结核患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致肺组织发生病变,甚至侵袭邻近组织,造成支气管狭窄、肺部空洞等[10]。针对肺结核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抗结核治疗可改善患者发病情,促使患者康复。临床诊断肺结核的方法包括痰培养、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胸部X线检查是既往临床诊断患者是否有肺结核的首选方法。但X线是检查是二维影像,影像中组织结构会互相重叠,不易辨别,误诊率与漏诊率较高。通过常规CT检查能够清晰反映肺部局部病变,但常规CT检查辐射剂量较大,容易引发辐射性损伤,故需要在确保图像检查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降低辐射剂量[11]。有研究报道,通过增大螺距的方式可降低辐射剂量,但可能造成肺结核病灶漏诊[12]。近年来,低剂量CT在肺癌诊断、疗效评估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实践,并逐渐向肺部疾病诊断方面拓展[13]。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光电转换率得到了明显提升,CT检查准确率得以提高,这为低剂量CT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应用低剂量CT技术进行扫描时,需要注意平衡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之间的平衡,考虑到X线剂量与图像信噪比呈正比的关系,所以不宜盲目降低剂量[14]。肺组织有着良好的对比度,对X线的吸收率低,而放射剂量和X线球管间存在线性关系,故降低剂量的最优方案就是降低管电流[15]。通过降低管电流,进行薄层重建,可发挥快速扫描、扫描剂量低、图像质量保持清晰的优势。通常来说,选择常规剂量的10%~30%即可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像[16-17]。本研究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呈阳性为金标准,发现低剂量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00%、95.12%、100.00%,与常规剂量CT检查的98.00%、97.56%、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CT检查、低剂量CT检查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88、0.94)。上述结果说明,低剂量CT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高,诊断价值与常规剂量CT扫描近似。在辐射剂量方面,低剂量组DLP、CTDIW、有效剂量均小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CT检查可减少患者受到的电离辐射危害,提高检查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诊断肺结核的效能高,图像质量与常规CT近似,能较清晰地显示影像学特征,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低剂量一致性肺结核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