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CE-MRI定量参数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3-05-1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6期
关键词:良性定量恶性

曲 强

(烟台市龙口荣军医院放射科 山东 烟台 265700)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是目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之一[1]。绝大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在X线检查时发现。但当肺部病变大小在1 cm以下时,X线诊断有可能出现判断不准情况,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2]。因此,临床开始采用CT或X线与CT联合诊断的方法对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并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相较于单一的X线检查,虽然单一CT检查及X线联合CT诊断提高了肺癌的检查灵敏度,但这两种方法对人体的辐射明显高于单一X线,且仅可以对人体横断面扫描成像。MRI与CT、X线的成像原理不同,且检查过程中不会增加X线辐射,对机体的损害较小。近年来随着MRI新技术不断升级,其在肺部成像中运动伪影的解决及诊断价值不断升高。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contrast enhancement,DCE)-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监测病变组织生理变化,逐渐被用于肺部病变诊断中[3]。目前临床上DCE-MRI对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DCE-MRI定量参数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烟台市龙口荣军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 月收治的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30~80岁,平均(58.22±5.12)岁;体质量指数16~26 kg/m2,平均(22.35±1.25) kg/ m2。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41 例)和恶性病变组(49例)。良性病变组中男性27 例,女性14例;年龄29~78岁,平均(58.16±5.10)岁;体质量指数16~26 kg/m2,平均(22.32±1.24)kg/m2。恶性病变组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30~78岁,平均(58.31±5.15)岁;体质量指数16~27 kg/m2,平均(22.30±1.21)kg/m2。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4]中关于肺部良恶性病变标准;②病理学结果证实肺部病变良恶性;③病变无钙化者;④未经放化疗治疗者。排除标准:①肺部病变直径在1 cm以下者;②体内有金属移植物不能耐受DCE-MRI者;③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DCE-MRI检查:使用1.5 T超导MRI扫描仪,八通道相控阵体线圈扫描,T1WI轴位扫描重复时间(TR)200 ms,扫描时间15 s,回波时间(TE)4.3 s,层间隔2 mm,翻转角80°,激励次数3 次,视野40 cm,扫描层厚8 mm,矩阵128×128;T2WI扫描TR 6 000 ms,扫描时间2.6 min,TE 79 ms,层间隔2 mm,翻转角80°,激励次数3次,视野40 cm,扫描层厚8 mm,矩阵320×320。DCE-MRI扫描参数分别为TR 9 000 ms、扫描时间3.2 min、TE 1.5 ms、层间隔0 mm、激励次数3次、视野40 cm、扫描层厚5 mm、矩阵256×256。动态增强扫描在对比剂注入前采用VEBE成像序列采集不同翻转角加权图像,共采集35期,每期10 s,先扫描蒙片再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欧乃影,剂量为0.1 mmol/kg,注射速率为2 mL/s,采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MRI扫描数据上传至对应工作站,经由工作软件获得峰值到达时间(TTP)、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最大强化浓度(MAXconc)、血浆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转运常数(Ktrans)、再分布常数(Kep)。

1.3 观察指标

①以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以患者肺部恶性病变为阳性,以肺部良性病变为阴性,观察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果;②分析并比较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中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DCE-MRI定量参数,参数主要包括Ktrans、Kep、TTP、MAXslope、MAXconc、Vp以及Ve;③绘制重要DCE-MRI定量参数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的ROC曲线,分析其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如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果

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经DCE-MRI共检出46例阳性,44例阴性,见表1。

表1 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DCE-MRI定量参数比较

恶性病变组Ktrans、Kep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两组 TTP、MAXslope、MAXconc、Vp、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DCE-MRI定量参数比较(± s)

表2 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DCE-MRI定量参数比较(± s)

组别 TTP/s MAXslope MAXconc良性病变组(n=41) 7.17±1.52 0.44±0.03 4.34±0.64恶性病变组(n=49) 6.97±1.53 0.43±0.02 4.29±0.89 t 0.619 1.886 0.300 P 0.537 0.063 0.765组别 Vp/min Ve/min良性病变组(n=41) 0.09±0.02 0.37±0.04恶性病变组(n=49) 0.10±0.03 0.36±0.03 t 1.822 1.354 P 0.072 0.179组别 Ktrans/(min-1) Kep/(min-1)良性病变组(n=41) 0.16±0.06 0.71±0.21恶性病变组(n=49) 0.32±0.11 1.06±0.23 t 8.330 7.478 P<0.001 <0.001

2.3 DCE-MRI定量参数与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

ROC曲线显示,Ktrans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AUC为0.930,截断值为0.24,Kep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AUC为0.853,截断值为0.86,见表3、图1。

表3 DCE-MRI定量参数与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

图1 DCE-MRI定量参数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

3 讨论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关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其涉及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肿瘤细胞间黏附力降低等[5]。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细胞会分泌促凝物质,导致血流流速缓慢,是恶性肿瘤作为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X线胸片检查具有经济、射线量小、无创等特点,是发现肺癌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因此,临床常采用X线对肺癌疑似患者进行诊断。但X线对于瘤体体积较小的病变的分辨率较低,诊断敏感性和特殊性较差[6]。相比X线,胸部CT检查的结构清晰度更明显,能够检出轻微病变和隐蔽部位病变,在肺癌中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然而,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显著高于X线,会对人体造成更大损害。MRI是目前影像学检查中分辨率较高的方法,可获得清晰图像,且不会产生额外辐射量。其中,DCE-MRI是一种无创功能检查技术,可通过动态监测病变组织图像数据,观察对比剂到达前后病变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帮助临床鉴别肺部肿瘤良恶性[7]。

DCE-MRI中定量渗透性参数可反映血管功能等生理学信息,定量参数中Ktrans是对比剂从血管内扩散到血管外的速度,其大小与血流速度、血管通透性及对比剂有关;Kep是对比剂从组织间隙返回血管的速率,恶性病变新生血管会导致其间隙变大,进而使Kep值升高[8-9]。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病变组Ktrans、Kep高于良性病变组,Ktrans、Kep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AUC分别为0.930、0.853。提示DCE-MRI的参数Ktrans、Kep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予以区分。分析原因与DCE-MRI定量参数还可对肺部病变进行量化诊断有关,其中Ktrans参数由组织的血流量、内皮细胞面积大小以及血管内皮因子细胞的通透性决定,Ktrans值越大,说明组织血管通透性越高;Kep反映了血液渗回血管的速率。随着肿瘤分级升高,患者细胞排列更加紧密性,细胞外间隙减小,使得细胞外间隙的对比剂含量下降,Ktrans、Kep相应升高。焦志云等[10]在一项研究中得出肺部良性病变患者Ktrans、Kep低于恶性病变患者,该研究认为恶性病变细胞需形成大量新生血管提供氧气,容易导致血管不成熟,进入导致上述参数值增大,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在肺癌良恶性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猜你喜欢

良性定量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