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恶性孤立性肺小结节边缘形态及内部特征在高分辨率CT诊断中的差异性分析

2023-05-10张进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分辨率征象良性

张进军

(崇阳县中医院放射科 湖北 咸宁 437500)

孤立性肺小结节多为良性结节,总体预后较好;但也有少数为恶性结节,若不尽早治疗,容易引起淋巴结转移,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1]。目前主要是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但是其属于有创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目前多采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进行初步筛查,其中CT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相比于X线来说,CT对于病灶观察效果更好,有助于肺结节的定位定性诊断[3],相比于MRI来说,CT扫描时间短且费用更低,患者的接受度更高[4]。高分辨率CT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超过80%,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5]。为了分析高分辨率CT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选取143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崇阳县中医院收治的143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其中男80例,女63例;年龄为32~78岁,均龄(57.6±5.1)岁;直径为0.5 ~1.0 cm,平均(0.8±0.1)cm。患者与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孤立性结节且结节直径在0.5~1.0 cm;②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意识不清者;②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率CT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先进行CT平扫,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管电压为130 kV,管电流为50 mA,螺距1.0,层厚10 mm,层距5 mm,矩阵512×512,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特征,然后注射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速率为3~5 mL/s,观察窗主要为纵隔窗,窗宽250~500 HU,窗位30~70 HU,肺窗辅助观察,记录增强扫描不同时间的CT值。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分辨率CT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性质孤立性肺小结节在边缘形态、内部特征以及增强扫描CT值间的差异。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 ×100%;准确率=(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 /(真阳性例数 +假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 ×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检验高分辨率CT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表示一致性一般;<0.4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分辨率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

14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发现良性结节105例,恶性结节38例,高分辨率CT检出良性结节104例,恶性结节39例,诊断灵敏度为96.2%(101/105),特异度为92.1%(35/38),准确率为95.1%(136/143),阳性预测值为97.1%(101/104),阴性预测值为89.7%(35/39),Kappa值=0.876,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见表1。

表1 高分辨率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单位:例

2.2 良恶性结节CT征象的差异

良性结节在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灶、支气管血管束聚集、空泡征方面的比重均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结节CT征象的差异[n(%)]

2.3 良恶性结节增强扫描CT值差异

良性结节增强扫描不同时间点CT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P<0.01),见表3。

表3 良恶性结节增强扫描CT值差异(± s,HU)

表3 良恶性结节增强扫描CT值差异(± s,HU)

类型 30 s 90 s 180 s 300 s良性结节(n=105) 34.4±9.5 35.4±12.237.5±11.434.4±10.4恶性结节(n=38)67.1±14.469.3±16.470.2±14.464.5±13.7 t 13.562 13.415 13.528 13.465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孤立性肺小结节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不同性质的结节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肺癌结节需要尽早进行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肺结核结节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抗结核治疗[6]。尽早明确肺结节的性质,可以让患者尽早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X线片在孤立性肺小结节中的诊断准确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该方法容易受到组织重叠影、分辨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应用价值有限[7]。CT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其扫描时间短且扫描方式多样,可以减少组织重叠影的影响,更好地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缘及内部特征,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8]。高分辨率CT对于孤立性肺小结节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评估疾病状况以及治疗效果,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9]。因此对于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可以先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对于疑为恶性结节的患者,可以进行进一步穿刺活检,从而提高肺癌的检出率[10]。本组14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发现良性结节105例,恶性结节38例,高分辨率CT诊断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2.1%,准确率为95.1%,阳性预测值为97.1%,阴性预测值为89.7%,由此可见高分辨率CT在筛查恶性孤立性肺小结节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恶性结节多为不规则生长,且容易引起支气管狭窄、阻塞,引起肺泡上皮组织增生,同时恶性肿瘤侵犯肺血管可能引起局部充血、瘀血,血管浸润引起血管改变,从而发生毛刺征、分叶征等特征改变[11]。良性结节边缘清晰且形态规则,多为炎症细胞浸润,少有钙化灶、空泡征。毛刺征是指病灶边缘向肺实质放射性伸展所产生的影像特征,临床研究指出恶性结节的毛刺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2]。分叶征则是指结节边缘凹凸不平且形成切迹的征象,也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征象,多由于瘤体扩散过程中受到血液灌注的限制形成。钙化灶是指结节内部由于钙质沉积引起的高密度影,多由于组织坏死引起纤维化改变,在肺癌、肺结核等疾病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13]。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多由于新生血管形成引起,其多发生于恶性结节,这主要是由于恶性结节生长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空泡征则是指结界内存在一个或多个低密度透亮影,常见于肺癌结节,对于肺结节良恶性质判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本次研究中良性结节在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灶、支气管血管束聚集、空泡征方面的比重均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良恶性结节在CT征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可以通过CT征象来辅助临床诊断,从而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但是仅依靠CT征象进行鉴别诊断仍旧会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因此实际诊断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影像特征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

增强扫描是CT扫描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注射对比剂来强化显影效果,从而更好地辨别组织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15]。本次研究中良性结节增强扫描不同时间点CT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P<0.01),由此可见高分辨率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通过CT平扫特征以及增强扫描CT值对孤立性肺小结节性质进行综合评估,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但是本次研究由于选取样本数量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提高本次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通过良恶性结节的边缘形态、内部特征以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鉴别诊断,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高分辨率征象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