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规律的博物馆线上展览设计*

2023-05-10李卓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4期
关键词:观展展品页面

李卓

1.西北大学;2.陕西历史博物馆

线上展览已成为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线上观众的观展需求和体验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公众在观展时的认知发展过程,探索线上展览开发的关键点,以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形态开始发生转变,以公众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各行各业由以往对功能和审美的追逐逐渐转向关注人性化和用户体验。至此,人类社会在发达的服务经济的基础上迈入了体验经济的时代。

在体验经济时代,大众消费不再局限于实体的商品,而是更看重情绪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高层次体验,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愈发旺盛。公众思想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作为文化产品重要供给方之一的博物馆,在这场转变的浪潮中,也经历了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移,从重视藏品的保管和研究转向强调社会教育、文创开发和知识服务的产出。

1 博物馆展览的多维度发展趋势

展览作为博物馆最基础最多元的信息传播综合体受到广泛的关注。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年来持续进行的观众调查数据显示,公众参观展览的行为动机绝大多数为学习提升、获取信息、兴趣爱好、娱乐欣赏等。当公众带着对知识的诉求进入博物馆时,随即开始了交互认知与思维提升的过程,这与传统知识学习的体验迥然不同。策展人在人本思潮的指引下,在提升传播效率、改善观众体验的道路上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展览的社会功能、陈列手段、诠释方法和传播方式已经摆脱了单一的模式,变得越来越多元。成功的展览往往关注环境语境、空间结构、内容叙事、社会议题、展教结合等多个维度的发展[1]。

本文从认知发展规律入手,分析公众在观展时的认知发展过程,查找在线展览开发存在的不足,基于普遍认知规律探索在线展览开发的关键点,以提升公众的观展体验。

2 认知活动的三个层次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在其著作中指出,人类的大脑认知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 所示):先天的部分,被称为本能层次;控制身体日常行为运作部分,被称为行为层次;大脑的思考部分,被称为反思层次[2]。

图1 大脑认知活动的三个层次Fig.1 Three levels of brain cognitive activity

2.1 本能层次

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接触外界事物时的第一反应,建立在人的五官感知和联觉感知的基础上。五官感知依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完成,由眼、耳、鼻、口、皮肤五类器官直接采集外界信息。联觉感知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对一个感官的刺激会交叉引发另一个感官的反应。

2.2 行为层次

我们身体的日常行为运作由行为层次的大脑活动控制,它主要包括两类:参与运动的体验感知和参与互动的体验感知。

在特定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情境下,身体跟随路线延伸产生运动,感知体验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身体的移动、行走投射出周边环境、空间方向的变化,参与运动的体验感知随之产生。

人们在特定场景下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使用装置设备的过程中产生反馈的过程即为参与互动的体验感知。互动体验具有自发性、多方参与性及探索性等特点。

2.3 反思层次

反思层面的体验是在本能和行为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大脑高等级的思维活动,实现思想情感的共鸣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反思层次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深层次认知、反思、斟酌和解读,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反思是在良好的本能体验和行为互动之后下意识实现的行为。

3 虚拟展览设计的三个维度

3.1 本能层次的展览形式设计

本能层次对环境的反应依靠感官直接感知,对各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非常敏感。对于感官层面的体验来说,形式极为重要,物品的形态、触感、材料肌理、颜色搭配等都是影响本能层体验的因素。这一层次的体验要求的是即刻的感官冲击。

有别于拥有实体的物品,虚拟展览的载体是特殊的,所呈现的内容无法触摸、无法品味。触觉、味觉、嗅觉的缺失使感官神经全部集中在视觉和听觉上。色彩、构图和背景音乐等视听体验是激发观者积极情感、表达展览宏观理念的重要通道。从感官角度来讲,线上展览的终极目标是构建通感沉浸式的虚拟展示系统,让观者体验到独特真实的现实感甚至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感官效果(包括视觉和听觉等),而不是图片场景与文字的复合体。

3.1.1 视觉体验

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语言,其吸引力往往高于其他视觉元素。虚拟展览的色彩应用在追求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增强页面感染力,利用色彩的情感传递能力体现丰富的内涵,揭示展览所代表的方向和意义。观者对展览的认知在无意识中即被建立起来,达到潜移默化的展示效果。

文字与图形也是视觉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符号。对各类元素符号的安排即为构图,其目的在于把展览的各类组成元素安排在页面上,完成页面的艺术性要求,同时更好地体现策展人的思想。与普通的网页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不同,线上展览的页面构图需要明确、清晰地表达展览的主要情感方向。

3.1.2 听觉体验

声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声音的高低、强弱、频率和节奏会产生感官上的强烈暗示,甚至会引发反思层次的变化。声音不仅可以凸显眼前的实物,还能让我们了解视线之外的世界,建构对大环境的认知。声音没有轮廓,没有边界,可以无穷尽的扩散,将场景、事件和展品关联在一起。线上展览的背景音乐需要契合展览主题,渲染陈列气氛,为展品构建虚幻的耳中世界。

3.2 行为层次的交互功能实现

行为层次的设计和使用有关,更注重功能的实现。优秀的线上展览不仅是展品信息的展示,互动环节的植入、操作的流畅度和通用性、展览动线的推进等行为层的设计要素都会影响展览的认知程度和传播效果。

3.2.1 线上展览的易用性

对虚拟展览来说,行为层次的实现首先需要考虑用户操作的易用性,即流畅性和通用性。

流畅性需要有足够的硬件资源来保障。在展览的规划中,可以使用公式对高峰流量的网络带宽进行一个具体的数值预估:单用户预分配带宽×用户数=带宽总量。避免出现观众访问遭遇拥堵的情况。另外需要在保证页面和场景清晰度的情况下尽量压缩文件的加载量,避免过长的加载时间影响观众的观展体验。

所谓通用性指的是面向所有人的设计,这里不仅要考虑到操作的便捷程度,还需要关注操作流程和逻辑的合理性,避免数字鸿沟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3.2.2 线上展览页面功能设计

(1)空间导航:博物馆展览的叙事结构是在特定的空间中创造出的线性体验。观众通过预先设定好的连贯路线了解展览讲述的世界观。合理的路线设定与明确的指引决定了观众对展览信息的覆盖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当陌生的空间不能提供足够的导航信息时,观众将无法识别位置和方向,空间感的缺失会弱化其感知、钝化其感官,无法感知展品信息,与展品之间更进一步的交流就无法开展。

(2)场景切换:对于具有相当篇幅的展览来说,其主题极易陷入虚拟画面、文字和照片的海洋,无法凸显。观众很难在精美的场景中发现策展人的讲述思路,场景快速切换功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将每一篇章的主题场景提取出来,直接展示在展览页面上,以达到展示展览主题和快速切换场景的作用。

(3)功能按钮:当观众与虚拟展览页面互动时,需要在众多功能按钮的指示下作出切换场景、观看细节、播放音视频等一系列操作。页面和观众需要有良好的沟通,系列流程方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各个功能区需要传达出如何与自己互动的重要信息,设计方面使用通用的符号标志,避免因为追求标新立异导致的理解障碍问题。

3.3 反思层次的诠释手段创新

反思层次设计涵盖诸多领域,它与信息、文化以及产品的含义和用途息息相关。线下展览对观众反思层次的影响主要是由展览内容和诠释手段带来的。大多数线上展览是根据线下展览来制作的,所以从展览内容上来讲,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诠释手段。

3.3.1 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认知情境

认知科学的最新发现表明认知不仅是思维过程,而是大脑、人体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不再是简单的背景知识或学习过程的潜在因素,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3]。

线下展览经常使用场景重现作为辅助的说明手段,它可以联系历史事件、再现历史环境,弥补文字和图片说明的不足。在线上展览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观众可以用鼠标任意控制浏览的方向,操纵虚拟场景中的对象和人物,和虚拟场景对象或人物进行互动,可以对展品进行自助游览甚至虚拟操纵,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事件、人物、场景的动态重现,可以再现文物的制作、使用、埋藏和发掘的一系列过程,可以展示现实世界无法表现的过程或特性。

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在过去20 年里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们倾向于对沉浸式虚拟实境的事件和情境做出真实的反应。沉浸式虚拟实境技术使模拟那些难以或不可能在现实世界创造的社会情境得以实现。沉浸式虚拟实境还可让人们仿佛亲临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并创造一种比现实更为真实的超现实感觉[4]。

3.3.2 三维文物展示还原真实观看体验

在线下展览的陈列展柜中,大多数文物被展示出来的仅仅只是一个侧面,部分置于独立展柜中的珍贵文物可以让观众拥有360°的视角。近年来,在叙事型策展理念的指导下,文物的更多细节被展示出来,例如瓷器底部的年款、印鉴篆刻的痕迹等。但受到展览条件的限制,这些特殊的辅助展览手段仅仅能够应用在一小部分展品上,无法展示所有展品的细节。而在线上展览中通过展示展品的动态三维模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观众与文物之间的阻隔。观众可以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拖拽藏品三维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藏品的方方面面,大大促进了观展过程中认知思维的发展。

3.3.3 音视频丰富信息传递途径

近年来,我国人民文化需求日益增加,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观看了解,而是趋向于选择各种讲解服务,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开展一场博物馆深度游。相对应地,以促进认知发展为目的线上展览也需要提供多形式多通路的诠释方法,来满足不同群体在知识建构上的需求。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音频和动画视频比文字更加直观易懂;老年观众群体和历史爱好者大多数更偏爱文字表达和纪录片;文物研究者需要精确的文物细节描述和客观数据。线上展览的诠释方式也不应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展览的主流受众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

3.3.4 提供创作类的交互体验

创作类的实践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参与者主观能动性。观众可以摆脱被动参与的身份,表达自己思想,成为组织文字、绘制图画甚至建构体系的主体。在创作的过程中,观众与展览之间的关系由单向的信息接收转变为双向的思想交流,观众的智慧也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展览在原本的思想框架内变得更加完整、更加丰富,展览的主题思想和观众的认知藉由创作类的交互体验进入了螺旋上升动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线上展览同传统的陈列展览类似,展示自然界或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但线上展览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直接打破了信息交互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然而,虚拟介质的出现也割裂了信息直接交互的通道,为避免虚拟介质带来的传播过程中的意义衰减,线上展览的设计需要从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层次出发,以达到信息的最大化传播。

猜你喜欢

观展展品页面
刷新生活的页面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观展指南针
参观美术馆
3天观展人数超过50万人次首届智博会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观展攻略
CCMT2016展品预览(1)
网站结构在SEO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析ASP.NET页面导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