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LM的军工科研声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2023-05-10杨乔焜王宁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杨乔焜 王宁

关键词:DLM;军工科研;声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军工科研单位是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的主要力量,在科研生产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码照片、录音、录像、三维模型等类型丰富的声像资料。它们不仅是具有保存价值的真实记录,也是科研发展进程的重要依据,对科研任务的技术路线选择、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科研交流宣传、后续推广应用等活动均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管理现状及潜在问题,以文件全生命周期理论(DLM)为依托,研究军工科研声像资料数字化管理的实现路径,促进声像资料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与系统化,有效抢救老旧声像资料,降低管理方面的安全保密风险,提升声像资料的管理与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军工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

1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重要性

1.1以真实记录助力科研进程

军工科研声像资料是项目竞优立项、设计建设、展示汇报、验收报奖等科研相关过程中不可复得的真实记录,是军工科研单位科研活动和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具有留存价值。声像资料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记录了科研过程,形象地还原了科学研究的进程细节与真实原貌,以独特形式丰富了军工科研档案内容,与文字、图纸等文本档案相互联系,为科研活动和生产经营协同提供记录与印证。同时,可以促进院内及外部单位、科研院校等主体之间的展示汇报、学术分享与交流合作。传统的文字图纸容纳信息的能力有限,无法提供直观形象的有效交流,阻碍了交流效率与科研发展。信息容量丰富的声像资料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方式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通过不同媒体形式充分助力科研活动进程,促进军工单位内外部的交流合作。

1.2以价值挖掘促进科学发展

军工科研声像资料具有内涵丰富、多源异构的特点,构建结构合理的分类体系整合声像资料,通过规范编目最大化揭示数据价值,可以有效管理声像资源,提高资源再利用率,为声像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提供支撑。

在大数据时代,基于大量数据资源和高速发展的科技,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从海量资源中获取潜在信息,实现人工解放。体量巨大的声像资料中蕴含丰富价值,通过数据挖掘进一步实现声像资料的知识获取、知识组织与价值挖掘。从离散数据到集成化体系数据,再到知识理解和价值发现,一步步对声像资料进行增值,有效促进科研活动的技术路线选择、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科研交流宣传、后续推广应用等活动,为科学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管理现状

2.1历史声像资料保存不易

通过长时间积累,历史声像资料数据量大、媒介多,原有的粗放式管理难以满足现代化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发展需求。在声像资料的保存方面,原有的磁带、光盘等载体体积大,所含的信息容量小,资源浪费程度高。而且,由于温湿度和时间的影响,各类声像介质均存在老化损坏问题,信息内容在不断丢失,资料准确度降低。目前,历史声像资料急需数字化转型,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转换为数字资源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兼顾声像资料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实现资源的长期管理与保存[2]。

2.2声像资料管理标准不一

军工科研生产等专项任务属于复杂长期的系統工程,其配套协作单位较多,使得相应声像资料的跟踪收集周期漫长、来源复杂。由于目前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资料分类标准多样,管理系统性不足,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声像资料很难做到及时、完整、规范地收集管理,可能存在载体格式多样,资料收集重复或缺失,配套资料整合程度低的情况。需要制定一整套规范的制度来约束资料收集管理工作,建设标准的分类编目体系来解决目前声像资料内容分散、体系混乱的问题,有效保障声像资源管理质量。

2.3声像资料检索利用困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声像资料的重复利用率增加,对声像资料的检索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历史声像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导致传统声像资料对播放工具的依赖性太强,在利用方面灵活性不足。并且,由于声像资料不同于文本资料,内容主题较为模糊,很难达到准确有效的检索[3]。目前,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分类编目体系不一,数据异构性强,整个资料管理体系不够规范化和网络化,导致资料的保存与检索脱节,需要通过准确规范的编目工作和有体系的全程管理控制来提升资料价值,提高检索利用率。同时,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揭示声像资源的潜在信息,更好地支持声像资料的利用、交流与共享。

2.4数字化管理进程缓慢

声像资料的管理在信息化发展的带动下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但目前军工科研声像资料数字化管理工作仍较难推进。首先,由于保密要求,大量先进设备无法使用,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数字化进程受阻。其次,由于军工科研声像资料数字化转型较晚,留存的历史声像资料载体多样,数量巨大,需要完成大量的数字化采集工作。最后,军工科研声像资料库与科研单位工作网络的融合存在保密问题,导致大部分声像资料处于信息孤岛状况,难以高效快速地进行资源交流。

3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管理的解决途径分析

基于管理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军工科研声像资料正处在数字化的重要时期,可以构建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完善的编目体系,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依托管理系统对声像资料进行全过程系统管理,并充分进行人才建设,在声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方面提供系统、制度和人才保障,如图1所示。电子文件时期的生命周期理论(DLM)重点关注电子文件在系统中全过程的连续状态变化,将电子文件的系统设计作为管理的起点,其重点是强调前端控制理念和全过程控制理念。而由于声像资料是电子文件的一种,在数字化管理与系统建设中,DLM理论中的前端控制理念和全程控制理念对实现声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有重要价值,可以对声像资料的电子化管理与系统设计提供指导作用[4]。因此,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是要借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从产生、收集、管理到利用的全过程控制,将资料管理工作前置到系统设计阶段,将声像资料的全阶段管理要求与系统功能进行完美融合。

4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4.1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前端系统设计

4.1.1自主设计编目体系,建立资料元数据库

良好的编目是实现资料内容管理和再利用的基础,参考声像资料管理要求与规范编目体系,根据工作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需求,编制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实用的分类编目体系,根据军工科研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编目模板,以此建立起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元数据库。通过编目体系和元数据库建设,在系统设计前端有效控制了资料库的结构体系与编目规范性,促进声像资料的体系化、规范化、网络化,最大化揭示数据价值,为资料的后续管理和利用打下基础。同时,为军工科研项目提供专项元数据库,以便长期跟踪收集工程项目的声像资料。

4.1.2重构网络管理结构,搭建保密安全体系

基于保密要求,原有资料管理工作采用单机独立运行模式,以光盘和大容量介质进行数据交流,但该模式存在数据安全风险大、管理服务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广泛调研与测试,根据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综合应用安全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和漏洞,构建安全、高效、可控的安全保密网络体系。在现有内部网络安全域上建设终端服务域和服务安全域,通过万兆交换设备进行2个域的数据交换,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加密处理,有效保障信息保密安全。域内还包括输入输出控制、防火墙边界隔离、防病毒网络安全设备等安全防护措施[5-6]。通过构建明确的安全策略,突破性地将资料管理系统安全接人工作内网,打破了声像资料的信息孤岛现状,促进声像资料的快速流通,全面提升声像服务效率。

4.1.3增加系统安全策略,严守安全保密关卡

依据分级保护原则对声像资料进行分类分级和访问控制,确保系统内数据流向可控可溯。对资料管理系统进行访问需通过用户身份鉴别,经认证授权后方可进入。在资料上传、下载、查阅等方面,数据与人员相互关联,资源密级和人员密级需匹配,因此需根据用户级别分配不同权限,进行访问控制。通过对资源所属文件夹的授权来实现细粒度的权限管控,严格控制知悉范围,保障声像资料访问或流通的可控性,达到分级保护规定和国家保密管理要求。

管理系统中按规则配置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员和安全审计员,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三员管理”,三员权限独立,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对于操作行为和登录行为的日志记录不可篡改,若出现安全事故可追溯问题源头,有效控制系统操作安全。

4.1.4做好数据存储备份,降低资料管控风险

服务军工科研项目,必须确保资料管理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其中,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是信息系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数据备份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法,通过数据备份及专业数据恢复设备,能够实现良好的存储与数据安全技术支持。

结合系统应用环境和实际业务的应用特点,对核心业务系统、核心数据库采用了磁盘镜像、CDP实时数据保护和备份技术。不仅可以详尽记录历史管理数据,还能在灾难发生时对系统进行数据恢复,保证备份数据的可靠性与可用性。为保障极端情况下重要军工项目声像资料依然可以被调用,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数据进程,对重要数据进行挑选再备份。这一举措也可有效保障军工科研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降低数据损坏、篡改、丢失等风险[7-8]。

4.2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在前端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搭建出了一套满足保密安全的声像资料管理系统,但声像资料的管理工作流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落实声像资料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本文根据业务需求和资料管理系统功能,重构工作流程(图2),对资料管理系统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有效配合工作管理实际使用。

4.2.1收集阶段的管理要求

(1)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各类型的声像资料,将原始声像资料按上载类型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挑选出有价值的资料。

(2)传统载体资料通过对应的采集设备进行电子化转换并通过系统上载,数字化资料则通过中间机转换进行上载。

(3)管理系统自动对上载资料进行转码和数字化处理,生成预览素材。系统实时展示上载进度与转码进度,若存在错误操作,及日寸发布预警提示信息。

(4)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资料状态,在后台查看上载进度与传输准确度,避免出现数据上载失败或上载遗漏等情况,确认达到要求后进人编目操作。

4.2.2管理阶段的管理要求

(1)资料上载完成后进入编目环节,系统自动赋予每条资料专属识别号,管理人员根据配置好的编目体系进行资源描述,通过必填和选填的约束模式进行资料编目,保障编目完整与规范性。

(2)系统采用协同工作的编目方法,待第一人编目完成后,经第二人补充编目并审核后确认编目完成,可有效减少人工编目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3)编目完成后进行编目信息核对,确认资源描述信息无误后审核入库,通过上述多级审核的管理体系保障数据质量。

(4)通过OCR文字识别、语音转文字技术及图像识别对比技术,系统自动提取音视频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视频中的人物、风景、建筑、常用物品信息。通过添加到资源描述进行潜在信息的有效补充,配合人工编目一同为资料利用增加检索点。同时,挖掘了信息价值,为资源再开发提供基础。

(5)资料入库后系统还提供后编目功能,实现资料的补充编目,但资料的已有描述信息不可更改,资料入库后也不可删除,以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重要内容可进行挑选,保存刻录光盘存储在光盘柜中进行备份。

(6)系统提供全程监控记录每项操作过程,保障资料在系统中的每个阶段状态,每次流转进度和每项干预更改都有章可循,在每个阶段提供待办提示,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控制功能。

4.2.3利用阶段的管理要求

(1)资料入库后系统可对整体资源情况进行实时资源分析,包括年度统计、类型统计、著录统计、上下载统计等,第一时间得到军工项目资源整体比例情况,预先进行趋势把握,有利于未来资源的提前部署,提升资源管控能力[9]。

(2)系统自动提取入库资料的全部元数据,智能整理资源描述信息,生成检索条目供检索使用。

(3)已入库的资料可根据分级管控原则,面向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提供信息浏览、信息检索功能:在分类检索方面,可通过编目体系的树状图,按层级体系实现资料查找,也可按照人物库等方式进行聚类,对应查找相关人物资料等;在关键词检索方面,可通过模糊检索、精确检索等方式匹配相应资料,还能在此基础上添加文件类型、时间范围等约束筛选条件,准确缩小搜寻范围。

(4)由于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保密特殊性,设计了一套声像资料利用的在线申请流程,如图3所示。下载声像资料前用户需在工作网提交在线申请,经管理人员审核确认后,系统开放下载功能,实现声像資料的下载操作,保障数据的出入得到严格管控。

5结束语

本文依托DLM理论,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前端设计与全过程控制,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解决目前的管理痛点及难点,进行资料管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的革新。在满足保密管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设计编目体系,重构网络管理结构,增加系统安全策略,做好数据存储备份等途径,初步实现了声像资料从收集、管理到利用的全程数字化管理。不仅保障了声像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安全性,也实现了更高效便捷的声像资料服务,为科研活动推进和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后,还需要在该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提出更完善的配套制度与管理规范作保障,以专业人才队伍作为建设主力,进一步切实提升军工科研声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字化管理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研究
企业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探讨
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备用药品数字化管理
信息安全背景下人力资源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分析
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探究
二维码技术在气象信息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