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园林绿化企业创新发展思路
2023-05-10李丽娟
摘 要:发展低碳经济,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的价值得以更加凸显,园林绿化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要求。文章基于低碳经济背景,探讨了园林绿化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园林绿化企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0-011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0.116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已将低碳发展列入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并且向全球做出了明确的减排承诺。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园林绿化行业被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园林绿化企业应主动顺应形势创新思路,强化管理,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 低碳经济概述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思想,以减碳为约束,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以经济学理论、环境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涵盖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消费低碳化、碳金融发展、碳汇产业发展等多维度。
1.2 发展背景
伴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危机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从政府层面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指出全球气温的急速变暖导致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需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通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200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以及历届世界气候大会日益达成共识,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持世界永续发展的主渠道。
在我国,低碳经济同样是实现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为此,中国政府主动向世界做出碳减排承诺,表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决心。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并发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六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
2 低碳经济背景下园林绿化企业面临发展新要求
2.1 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的价值更加凸显
当前,我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且高耗能原材料产业的比重仍偏高,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较高。自2016年起,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产业绿色升级、生活消费绿色低碳化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力争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的价值更加凸显。
(1)发挥碳汇作用,彰显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作为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绿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园林绿地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此谓碳汇作用。研究表明,园林绿地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和遮阴作用能降低城市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如此,城市园林绿地具有增加湿度、提升空气质量、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2)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无论是公园绿地,还是街头绿地、绿道,各类城市园林绿地不仅仅美化、净化了环境,更为人们创造了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低碳园林景观作为低碳理念的实物载体,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助力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2.2 低碳经济背景下园林绿化企业面临发展新要求
当前,低碳经济给园林绿化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更对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模式、技术革新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1)对发展理念提出新要求。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创造效益,还需兼顾节约能耗,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每一个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一环,所以企业在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养护等阶段都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践行低碳经营理念。
(2)对经营模式提出新要求。一方面,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为精细化管理模式。通盘考虑资源利用率、建设效率、成本控制、生态效益等综合因素,科学谋划工程全流程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模式。在传统园林绿化业务板块的基础上,向生态、环保等領域延伸产业链,以“碳中和”生态园林项目为抓手,不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对技术革新提出新要求。顺应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企业不仅需要考虑改变能源、原材料结构,也需要研发相关的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使项目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标准下平稳运行。
3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园林绿化企业创新发展思路
走低碳经济道路,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仍存在不少有悖于低碳发展的现象。例如,有些园林项目盲目贪大求全,不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造成不必要的铺张浪费。有些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没有按植物的生态属性合理配置,导致植物成活率偏低,使后期养护成本大幅增加。还有些项目因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或焚烧园林绿化废弃物等不当行为,对土壤、水体、空气质量造成新的危害。为此,园林绿化企业如何主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3.1 贯彻生态理念,坚持低碳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遵循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和原有情况,以生态优先、低碳环保为准则,同时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的合理需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将美学价值、使用功能与其低碳效应相结合。以某湿地景观品质提升项目为例,该项目充分尊重场地现状,保护乡土树种,尽量减少硬底化铺装,并结合原有水系系统,疏浚淤塞渠道,利用水闸水窦调水补水,达到内外水循环,形成生态净水系统,使死水变活水,并配植以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为主的沉水植物,有效改善和提升了湿地水质。
3.2 尊重植物属性,科学营造低碳景观
乔木、灌木、地被均有不同的固碳释氧效应。有研究表明,环境中植被的多样性越高、组成越复杂、层次越多,则该环境中植物的总固碳能力越高。乔木、灌木、地被层兼备的复合型植物群落,通常具有较强固碳能力。常绿落叶混交林比单纯的常绿林或落叶林具有更强的固碳能力。以广州地区为例,笔者曾对珠江新城的猎德大道、广州大道、临江大道、花城大道四条绿廊道进行数据调查及收集,总共调查4814株行道树,隶属于17个科、27个属、31个种。采集了所有的树木种类、树高、树木胸径、立地条件、健康状况等数据,用i-Tree模型评估了行道树树种的固碳能力。数据表明,乔木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仅仅与数量有关,还存在树种之间的较大差异,高大阔叶乔木优势明显,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单株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价值高的前10名分别为:木棉>美丽异木棉>杧果>腊肠树>红花羊蹄甲>海南蒲桃>小叶榄仁>大叶榕>小叶榕>大花紫薇。
因此,为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固碳释氧效应,应在充分了解并尊重植物属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以广州地区的道路绿化为例,应在行道树树种选择上注意落叶与常绿树种的种植比例,以增强季相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此外,为充分发挥截留雨水价值、节约能源价值,应注重加大枝繁叶茂、冠幅较大的速生树种的树种比例,如美丽异木棉、木棉、腊肠树等,同时搭配优良的慢生树种以达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改善空气质量,建议可适当种植吸收空气污染物功能强的或释放有益芳香气味的树种,如香樟。除此之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草本植物作为辅助种植,以构建一个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的复层群落结构,让各具生态特性的植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精准把控施工流程,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园林绿化企业应实施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通盘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资源利用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内容。在建设中合理使用低碳建材,在可替代的前提下减少钢材、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使用总量,以防止滥用过多的高碳原材料。同时,尽量减少园林工程反复重建或工程变更,避免造成对资源的重复消耗,对土壤、水体环境的重复破坏。在项目施工或重建期间,必须在填筑作业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以有效地保护原始土壤物种。同时,在项目的整个实施期间,都必须按文明施工规范严格操作,降低扬尘,杜绝化肥、农药等不当施用或焚烧园林绿化废弃物而造成环境污染。此外,适当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比例,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量,降低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破坏。
3.4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当前,国内园林绿化行业正处于改革转型期,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等行业热点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水体治理、土壤修复等生态、环保领域正成为越来越多园林绿化企业延续产业链的阵地。加大技术研发,强化技术内核,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加强低碳材料、低碳工艺的相关研究。如加大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不仅可将其进行深加工后用作植物栽培基质,还可以用作生产高效生物酶及生物肥等产品,减少使用传统化肥、精制有机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和抗旱保水能力,改善植物生长状态,同时解决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污染问题。二是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看齐。如探索将BIM技术融入园林工程的可视化管理,并有效实施成本控制管理。如探索装配式生态绿墙施工方法,提升绿墙的拼装效率,并延长景观效果,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三是加强对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推进对抗性強、长势良好的园林乡土花卉苗木品种的驯化、运用,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图1 垂直绿化生态墙
4 结语
低碳转型是园林绿化企业打破自身发展惯性,应对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挑战,更是主动作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在新局中抢抓先机,主动规划未来发展战略,不断谋求创新发展,将有助于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兴,龙宇洪,黎定军.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6):23-25.
[2]杨超越.浅谈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21(24):60-61.
[3]李爱霞.基于“双碳”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2,45(6):106-108.
[4]徐丹,沈再锋.探索低碳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2,45(3):122-123.
[5]童家靖,黄伟,黎秀琼,等.我国园林绿地的碳汇研究进展[J].热带生物学报,2018,9(1):117-122.
[作者简介]李丽娟,经济学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经济师、风景园林施工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与房地产经济、风景园林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