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反馈的实践研究
2023-05-10张彬
张彬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负增效成为现下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现在大部分初中学生的书面作业量确实过多过重,但针对作业的减负,也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量”的调整。作业,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课堂一样,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合理而又精心设计的作业以及及时有效的批改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来检查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可以直观地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一些学生明显生疏或错误较多的知识点,老师能够在之后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进处理。由此可见,作业在日常的教学中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作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经实践研究,我将从作业的设计和作业的批改方式与反馈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学情分析
作业的布置要根据学情来进行相关调整。一方面要根据班级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如学生总体层次如何、计算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如学生对于例题的理解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正确率等。对于正确率高的题目可以少布置或者作为基础题布置,错误率高的题目可以作为中等题让所有学生做。
(二)题量与难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从放学到睡觉也就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除去吃饭、洗漱、整理等时间,空余时间也就3个小时左右,然而我们不应当让孩子把这些时间都用来学习。而且,每天都有语数外以及其他学科的作业,因此作业量应当适度。数学作业应当控制在每天30分钟左右,包括笔头作业、预习和复习等。作业难度以基础题和中等题为主,能力提高题为辅。回家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因此,作业内容应当以当天学习内容为主,题型应是基本常见的,题量也不要太多,适当出1~2题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
(三)一致性与层次性
每天布置的作业应该与学生当日课堂学习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相匹配,也可以根据学生上课时所展现出来的薄弱环节进行作业布置,因此学习和作业应满足一致性。另外,作业的布置要先易后难,而且最好有坡度,尽量避免诸如前一题非常简单,而紧接着的后一题非常难这样的情况发生。如果确有需要出较难的题目作为作业,也应在题目与题目之间设置坡度,如上一个简单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下一个较难问题的解决。
(四)变式与分层
变式训练可以让学生节约审题时间,避免简单作业的重复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对于同一组变式习题的解题方法有所借鉴又有所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一组变式题组之后获得比分散训练更好的提升效果。另外,每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师布置作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太简单的题目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感觉像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题目较难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负担。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相对简单的题目能够给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带来信心。布置分层作业,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原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可以让学困生重拾信心。在实施过程中,可将作业分为A、B两类,A类与B类题中会有一部分题目是重复的,除去这部分重复的题目之后,A类比B类多了一些基础题,而B类比A类多了一些能力提高题。B类题中的能力提高题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目的是让这部分学生在思考中产生思维碰撞,在思考中领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思考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情。大多数学生做A类题,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做B类题,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全做。通过对作业的分层设计,使得学生各取所需,学到更多知识,慢慢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效果。
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能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加以关注并不断改进,在现有的作业设计基础上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作业批改方式
数学学科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处理作业的方法不约而同:布置作业后学生去做,做好后老师批改,对的打“勾”,错的打“叉”。打“叉”部分同学订正,订正后教师再批改,直至全部打“勾”为止,循环往复。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既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耗费教师的时间,迫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作业上,而不能集中精力钻研教材备好课。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勾”而互相抄袭,把作业当成负担,从而违背了作业的初衷,事倍功半。其实,通过灵活多样的作业批改方式可以改善此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教师全批全改
教师对于学生全部作业的逐本批改,能够较为完整地了解每名学生对于当堂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便于发现学生在这此类知识点上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才能够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六年级数学教材中,以下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全批全改:出现多种解法的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圆和扇形的几何题等。通过全批全改,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想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抽批
教师每次只批改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其余作业在老师集体讲评时由学生自行批改订正,这样既能窥一隅而知天下,又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和订正作业的能力。抽样批改方式应多样化,如按学号抽批、按小组抽批、按成绩层次抽批轮流使用,确保抽样批改覆盖全体学生。当然,抽样批改作业容易使部分学生对此产生侥幸心理,从而出现抄袭或者不做的情況。为了防止出现此类现象,教师可以设置作业小组长,让小组长检查小组内同学的作业完成和订正情况,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并及时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通过教师抽批和学生互检相结合,有效提升作业批改的效率和学生自检、订正的能力。
(三)教师面批
教师面对面批改一些学生的作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学生解决问题。面批主要运用于数学知识点中较难内容的针对性讲解,例如六年级上册百分比中的应用题、圆与扇形中的组合图形题等。因为这类题目学生出错率普遍较高,有时出现的错误解题逻辑连教师都看不懂。例如,“一只狗被一根12米长的绳子拴在一建筑物的墙角,这个建筑的平面图是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狗不能进入建筑物内活动。求狗所能活动到的地面部分的面积。”
(四)學生自行纠错
教师将学生的课后练习本按照成绩层次分为A、B、C三类,分别从这三类练习本中抽出几本进行批改,大致了解这三类作业普遍出错的地方,之后再把未进行批改的作业本发还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仔细地检查自己的作业,看看能否自行找到错误所在。一些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如计算错误、公式用错等,往往很快被发现,也锻炼学生在考试中自检错误的能力。其次将典型错误的题目投影放出,要求同学们集体纠错,然后再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由同学们自行改正自己的练习本。这种方法可以偶尔应用于题目数量较多、错误集中率较高的情况,锻炼学生自检自纠能力。
(五)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互相纠错,比较常见的形式有同桌之间交换作业进行相互纠错和几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换纠错等。这种相互纠错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和运算方式,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预初年级第一学期中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训练、第二学期中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方程(组),这些方程不等式的计算练习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互相纠错,互相寻找对方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已学知识点,熟练掌握各类计算题与方程的解法,增强基础计算能力。
通过不同的作业批改方式,教师可以从不同维度切入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纠错能力,使作业批改过程达到预期效果。
三、作业反馈
(一)及时反馈,提升作业效果
对作业的反馈必须及时,即具有时效性。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通过作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解题思路和做题方式。此时,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及时反馈就尤为重要。教师尽早批改学生的作业,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从而能够给到学生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学生在独立做作业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或产生不同想法,无法自己独立解决和消化。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尽早及时给予帮助、指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才能使作业的意义得到升华。
(二)加注尾批,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作业不仅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知识、教学信息的互动反馈,更是老师与学生情感的联系和沟通的桥梁。适时的恰当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激励,也能融洽师生关系,搭建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实践证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语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让成绩较好的学生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让学优生了解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给予学习困难生多一些鼓励,让他们克服对于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坚实信心,争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三)自我反馈,利用“练习错题集”提高效率
许多老师都有相似体会,相同或类似的错误往往出现在学生一错再错,教师一改再改的知识点。其实,这种把正确答案硬生生“填”进学生作业里的批改方式并不是特别有效的方法,有时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明显帮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反馈的效果优于外界提供的反馈。于是“练习错题集”应运而生。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错题集,将每次做错的习题整理到错题集上,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自觉订正作业的好习惯。特别是在预初年级伊始,即培养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良好习惯,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错题中寻找自身不足,在复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巩固训练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错题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整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整理错题时可以将练习簿的每一页一折为二,左边一半抄上题目,并仔细写上正确的答题过程,右边一半写上本题解题的方法和注意点。
通过作业,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而学生也能从教师的评语中明白老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和鼓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也要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对于一些落后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多鼓励引导。赞扬要恰当,批评要适当,有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鼓励,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将作业的设计与反馈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学情有效布置,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业功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