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3-05-10王楠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词族双新词源

王楠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以下简称“双新”)理念的提出,促使学科教育教学呈现出全新的形势。就英语学科而言,词汇的掌握始终是英语学习者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石,“双新”语境下的中学英语对于学习者在单词掌握层面上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而以往的单词教授方法通常以单元为模块,以跟读、背默单词的步骤展开,教学方法相对单调且系统性不强,很容易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其对词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而无法满足“双新”理念下的教学需求。此外,英语词汇系统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但教材却很难按照词汇的内部系统进行统编。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单元模块依序推进词汇教学,就会使得学生所接触的词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获得完备而体系化的英语词汇知识。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创新词汇教学方法、突出词汇教学的系统性,才能更好地顺应“双新”背景下的英语学习要求,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以下笔者将从三个维度探究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词源教学法,一探词汇的“前世今生”

在高中阶段的词汇学习中,学生常常被一词多义的单词困扰,难以形成持久记忆。其实,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往往都是围绕这个单词的词源义或基本义延伸的,如果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能引导学生了解单词的词源义或基本义,对其掌握一词多义将有极大帮助。

(一)开展词源教学的有效途径

1.概念引入

词源义,即一个英语单词在形成时的最初含义,词汇在词源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释义,即衍生义;部分单词的词源义能找到一个共同衍生基础,即基本义(李文萍,2020)。词源学知识庞杂而深奥,其本身远远超出了高中阶段词汇学习的基本要求,故而高中生不需要系统而透彻地了解整个词源系统,教师只要在词汇教学前引入一些符合中学生学情的词源学知识,再根据学情筛选出重难点词汇,带领学生挖掘多义词的诸多释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即可。

2.联想记忆法的应用

将词源学知识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调动学生利用联想记忆法,寻找多重词义间的逻辑关联,将词义教学丰富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找到符合思维习惯的词汇识记方法。

以高中英语高频词strike为例,学生对“Strike when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这句习语耳熟能详,知道strike意思为“敲打、打击”。但该词在不同的意义语境中,常常衍生出不同含义,所以一直是词汇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考试中的“重灾区”。其实,该单词的诸多释义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与其词源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授此单词时可为学生提供语境明确、关联性较强的例句,引导学生围绕其词源义“击打、敲打”去联想语境义,其诸多衍生义就不难理解,例如:

①当学生读到例句“The clock has just struck three.”不难推测出,此时strike指的是时钟的敲打,意为“报时”;

②在例句“The area was struck by an outbreak of cholera.”中,strike指不幸的事件“击打”到人或物,可译为“侵袭”,据此学生也不难联想poverty-stricken、earthquake-stricken等复合词的含义;

③在例句“The workers have voted to strike for a pay increase of 6%.”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工人为了利益集体“打击”行业的行为,可称为“罢工”;

④以此类推,在例句“Itsuddenlystruckmehowwecould improve the situation.”以及“I was struck by her resem? blance to my aunt.”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句型“It occurred to me that...”和“I was impressed by...”,引导学生类比联想,strike在此指的是抽象的想法或事物“击打”某人的脑海,相信学生不难推测其释义“使某人想起;使印象深刻”。

(二)应用效果评估

开展词源教学就相当于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词汇的“前世今生”,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词汇的词源义或基本义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词多义”的词汇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词汇的含义既是有历史渊源的又是源于生活的,词汇不是枯燥的八股文,而是有生命力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当学生再次查阅词典、面对丰富的词汇含义时,就能夠自觉探究词义间的逻辑和渊源,使得识记变得容易很多。基于新高考的考查要求,近几年的高考文章多来源于各大外文报刊或网站,文章题材趋于多样化,词汇应用非常灵活多变,这种词汇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推测词汇语境义的能力,教会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考试策略,长此以往,学生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词汇学习意识和探究式学习思维。

二、构建词族法,为单词绘制“家谱”

如果高中生希望更有效地学习英语词汇,那么他们必须在大脑中建立起一张庞大而系统的词汇网,但没有老师的帮助,学生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词汇进行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观察词与词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帮他们将零散而孤立的单词分门别类地归纳在一起,构成系统化的词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单词识记能力。

(一)构建词族的有效方法

1.概念引入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读音和意义相通或相近的同源词,一组同源词往往可以自成系统,构成词族(冯英,2009)。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并不需要引用完整的“词族”概念,只需让学生了解到,想要系统地学习词汇知识,首先要明白英语词汇并非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很多单词在语法属性、发音、搭配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通过词族的形式学习词汇,就可以成组、成串地去记忆词汇,不失为一种高效拓展词汇量的方式。

2.词汇导图的绘制

绘制词汇导图是构建词族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词汇导图的绘制尤其适用于变体丰富或搭配多样的词汇,针对此类词汇,学生不能只知其一,最好采取“查户口式”的记忆方法,为单词绘制词汇导图。

绘制词汇导图最简单直接的依据之一便是该词的基本含义,以高考核心词apply为例,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其三个含义“涂抹”“运用”以及“申请”;根据其语法属性,学生还需掌握其不懂的搭配关系,如指“涂抹”和“运用”的对象,搭配介词“to”,而作“申请”的目标时,则搭配介词“for”,而指其申请的对象仍搭配介词“to”;同时,学生还要掌握该词汇的变形,并关注词性变化时其音节与重音的变化,如名词applicant和application的读音变化。当学生具备了以上的知识储备后,便可以绘制词汇导图,对词汇知识进行重新的排列与归纳,构建一个有序的、系统化的词族,将单词的含义、搭配、变形进行分门别类地记忆,知道这些词汇是同源同族的,具有内在的联系。(见图1)

当然,分类的依据并不局限于单词的含义,只要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达到方便记忆的目的即可。针对具有丰富搭配的单词,要想正确甄别应用,学生也可以绘制词汇导图。以单词mean为例,其丰富的动宾搭配极易让学生出错,这时学生需要明确动词单词mean表“打算”时,指要去做某事,则搭配表将来的不定式to do,其被动为“被打算做某事”,根据中文表达的习惯,常译为“旨在、目的是”,而其否定“并非打算做”,即译为“并非有意做”,那么以前打算好而没有实现的,意为“本打算”,用过去完成时且保留不定式的搭配“had meant to do”,如此类推,学生便知道每一个搭配的由来及含义,剩下的mean doing也就不难辨析了。如果绘制成词汇导图,这些基本词义和搭配关系则更加直观而方便记忆。(见图2)

教师无需强求学生第一次就整理出完善的词汇导图,他们若能够随着词汇学习的深入而不断补充、丰富词族才是最佳。例如,在高一高二学段,学生很难掌握单词means有“财富”的含义,但他们可以随着词汇的积累另行补充,而每一次丰富词汇导图的过程,都是学生对该单词的再次巩固学习。

(二)应用效果评估

通过词汇导图构建词族,就仿佛是为词汇绘制一张“家谱”,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词汇分类与归纳能力,将同源词围绕着词形、词义、搭配等语法属性串联起来,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与辨析这些词汇的用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知识体系。熟练掌握此方法对于学生的阅讀理解和解题也大有裨益,当学生拥有了更为体系化、完整化的词汇知识网络后,便可在解题时随时调用所需的词汇知识,大大地提高解题效率。哪怕是在解题过程中遇到词汇盲点,学生也可通过词根词缀联想词族内的词汇,推测其含义与用法,而不至于解题毫无头绪。因此,该词汇学习策略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语境教学法,构建主题词库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时常犯的错误就是脱离语境或生活场景讲解词汇,使得学生将单词看作是零散孤立的,单词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由“讲解单词——讲解单句——到文章中训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从语篇出发,以语境为单位,帮助学生构建主题词汇库。这样一来,词汇就有了语境的依托,尤其适用于高年级学段的词汇教学。

(一)建立词库的有效依据

1.以复现率或关联度高的同类语篇为依据

建立词库的依据可以是复现率高的同类语篇,也可以是与教材关联度高的文本,但语篇的来源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手头的英语报刊和各类优质模拟卷,也可提供相关的外刊阅读和视频资源作为补充。例如,当学生第一次遇到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文章时,首要任务是解决障碍词汇;而当同类文章复现时,学生就需要掌握复现的高频词;当同主题的阅读语篇第三次出现时,学生就可以围绕该主题,对复现的词汇表达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后续的阅读不断补充词库。

2.以时事相关的热点话题为依据

从新高考英语命题的特点来看,近年高考英语更侧重于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高考阅读文章选材多以主流媒体和专业刊物为主,话题丰富多元且具有时效性,诸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性别平等”“新冠肺炎疫情”等热点话题均有涉猎,相关的热点词汇的复现率也很高,如果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不注意积累,则难以提升阅读效率。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将该主题相关的高频词汇进行汇总,构建一个个主题词库,那么再去应对考试中同类题材的阅读语篇就游刃有余了。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时下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与当下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各类模拟考甚至高考均有涉及,那么学生对于相关词汇的掌握必不可少。然而,相关的主题词汇在网络上的翻译版本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判断其准确性,因此笔者组织了本校2022届高三(5)、(6)班同学分组合作,以iRead练习卷中的多篇阅读为依据,共同构建主题词库。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小组内集思广益,而且还创造性地以疫情涉及的不同阶段为依据,如prevention related, diagnosis related, treatment related, social life related等,为各组别分配了任务,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组内成员的任务量,还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相关词汇的整理更加细致,对其可能延展开的话题的搜集也更加全面。最终学生共享成果,共同拥有了一份“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主题词库,相信他们对该主题内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二)应用效果评估

构建词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化、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随着时事的变化、话题的更新,为主题词库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学生提交成果后,教师要负责检查词汇的准确度、标明词汇的区分度,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掌握词汇。构建主题词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归纳式的学习思维;此外,通过该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解决主题阅读中的词汇障碍,还能理解词汇的真正用途,在应对同类题材的翻译和写作任务时,学生也能够随时调用词汇储备,仿佛拥有了专属的高考词典,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等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他们也将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其思维品质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笔者深知词汇是教不完的,老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授之以渔”,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式思维。词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包括常用的词根词缀法,近义词辨析法等,笔者不再一一赘述。笔者认为,词汇教学的关键之一是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明确扩充词汇的方法和途径,并指导学生构建体系化的词汇知识网和量身定制的词汇知识库。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只有博采众长,不断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提高的英语学科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词族双新词源
“Sentence”:词源追溯、结构意义与术语中译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顿”的量词用法的词源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常爸:学好“词族”,英语词汇量能猛增
“X系”词族初探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