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生心理品质提升社团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3-05-10郭徐芯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社团高中生

郭徐芯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校或步入社会的关键阶段。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患病率正呈现逐年高发的态势。步入高中,学生时常需要应对庞大的学习压力、复杂的社交情景、频繁的生活挫折等,此时,个体的心理品质就成了影响学业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高中阶段,教育者需立足于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促使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以上说明,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既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因此,探索心理品质提升的有效载体和方法就成了学校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多样化的载体中,社团作为高中生的第二课堂,具有形式自由、内容丰富和可行性强等优势。立足社团,构建提升高中生心理品质的行动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心理品质研究现状

从核心内容出发,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品质现状。首先,采用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孟万金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品质量表》,对浙江某中学54个班随机抽取的各5名学生进行施测。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也适用于单独或混合测评中国高中生。施测后,结果发现:(1)心理品质各维度发展不均,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品质发展越好,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超越、利群、认知、情感、意志、律己;(2)心理品质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特别是在认知和超越维度上,高二和高三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

为了更详尽地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品质现状及提升需求,作者编制了《高中生心理品质现状访谈提纲》,对全市范围内的23名德育副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家长进行了访谈。整理结果发现,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现状提升需求存在差异。教育工作者们认为现阶段高中生的抗挫力和发展力亟需提升,而家长们则更倾向于提升孩子的交往力与自控力。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生涯、人际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品质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业上通常表现为没有主见、自制力较弱;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经不住困难考验、喜欢半途而废;在人际交往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喜欢交际。由此可见,高中生的自我管理、承受挫折、和谐交往这三项心理品质亟待提升。

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品质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两层三维”的高中生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体系,将心理品质提升渗透在社团活动的每个细节之处,真正实现社团管理与心理品质提升的有机融合。

二、构建“两层三维”的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体系

结合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情况,构建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体系,既可以改变目前学生社团缺乏整合性、目的性的现状,也可以创新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做法,以点带面,联合心理教师、学校团委、学生发展中心、学科教师等重要资源,切实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一)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体系的“两个层次”

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既承担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同时也聚焦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采取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方式,从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层次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品质。首先是在常规活动中渗透,加强潜意识层面的感知。潜意识层面的感知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通过社团的常规活动,引导学生对参与的过程进行思索、感悟,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目前,各学校社团的活跃度高,学生的参与度高,但在管理上普遍缺乏指导性。在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的体系中,将社团管理进一步规范,对社团活动的申报和审批提出明确的要求,使社团不流于形式,切实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例如,英语社定期举行英语口语大会,成员们自觉地将提高口语能力作为发展目标,更加注重英语学习,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品质更能得到提升。其次要于特色活动中收获、提高意识层面的认知。意识层面的认知是指个体在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参与社团的各项活动,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的特色活动,不仅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某项心理品质,还可以巩固社团活动的成果,使得社团越办越好。具体的做法是,社团成员们通过创想或学习借鉴优秀的社团活动方案,开展与心理品质提升相关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后围绕心理品质的提升情况开展个人总结,并以开展交流会、微信推送展示等形式将成果在成员间传播,这也是进行再学习的过程。例如,采学社作为提升自我管理品质的社团载体,组织一次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将作品在全社范围内进行展示,使社员们增强时间管理的意识,这也是提升自我管理品质的关键。

(二)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体系的“三个维度”

从社团的功能出发,打造三种类型的社团,从自我管理、承受挫折、和谐交往这三个维度,助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第一,打造学习型社团,塑造学生自我管理的品质。针对自我管理品质的提升,学习型社团聚集了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学习领域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主要围绕知识的学习来组织和开展活动,包括与学科素养和职业兴趣相关的社团:采学社、模联社、哑石(辩论)社、英语社。第二,丰富竞技型社团,提升学生承受挫折的品质。开展比赛是竞技型社团最主要的方式。在竞技型项目中,多的是为了提升技能的一次又一次枯燥的重复练习,只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能力,激發个人潜能,从而战胜对手;也有因为竞技失利而承受失败,但依然要调整过后再拼搏的。竞技型社团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和棋类竞技,社团有篮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棋社。第三,整合娱乐型社团,培育学生和谐交往的品质。娱乐型社团是指以文艺活动为主要内容,为满足学生的艺术和娱乐需求,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而组建起来的社团。这类社团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参与人数最多,是社交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这些社团主要通过组织娱乐活动来培养和提高成员的兴趣爱好,展示他们的特长,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包括研学社、话剧社、摄影社、动漫社。

三、社团活动的实践

(一)社团常规活动的实践

参与社团主题相关的常规活动,引导学生对参与的过程进行思索、感悟,可以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潜意识层面提升心理品质。

学习型社团以学生自我管理品质的塑造为重要目标。学习型社团会开展各类常规活动,以社团为单位,以学科或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内容,开展比赛、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内在动力。如采学社通过举办“飞花令”的活动,激发了社员对中国古诗词领域学习的兴趣,加强社员对该内容的学习。学生根据社团活动的要求,在组织或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地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且学习型社团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团体,要保证活动长久顺利开展,需要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学习自我管理的知识,实现社团的自我管理和社员的自我教育。这些作为渗透性的塑造途径,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适应高中生活,学会自我管理。

竞技型社团旨在提升学生承受挫折的品质,每个月会开展社团内常规的球类或棋类训练活动。运动对学生的体能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很多时候往往是需要坚持下来才能看到结果。通过这些体能锻炼,能够让学生在难或累的状态下依然坚持下去。在下棋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竞争的危机意识和超越意识,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是无形当中对学生承受挫折品质的锻炼。

娱乐型社团开展的常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班级壁垒,拓宽他们的交际面,增大其人际交往的范围,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虽说他们有相似的兴趣爱好,但时常也存在意见相左的情况。因此,给予娱乐型社团更多实践的情境,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来,如研学活动、话剧艺术节、元旦晚会、十佳歌手大赛等,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在真实的人际交往情境中,锻炼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社团特色活动的实践

参与社团的特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参与社团的各项活动,提升自我的某项心理品质。

学习型社团主要开展与“自我管理”主题直接相关的特色活动。学习型社团作为一个集体,可以打破学生班级甚至是年级间的界限,使得个人资源与团体资源相互转化,通过共同学习、优势互补来完善自我。借此契机,社团可以举办社团内成员的经验交流会、“榜样人物进社团”等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自己在自我管理品质上的优劣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反思总结,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其内在目标,学习他人的经验,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真正在行动上实现自我管理。

竞技型社团的特色活动多以组织比赛为主,如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赛、足球赛,以个人为单位的乒乓球赛、围棋赛等。在比赛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赛后,各社团召开了一次总结分析会,社员们客观分析比赛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认知,重拾信心,勇于面对下一次的挑战。从较长的时间维度上,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自己承受挫折的品质是否有所改变。

娱乐型社团定期开展以“和谐交往”为主题的素质拓展特色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通过与人际交往主题相关的活动,优化和谐交往的品质,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在研学社组织的团队活动中,有一个“同心圆”的活动,要求一个社员身体挺直向后倒,其他社员作为支撑者托住他。成员们轮流体验,感受被人接住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体验后要真诚地表达参与此项活动的感受,在总结中体会人际交往的奥秘。

四、体系运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提升了社团活动的整体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社团活动成效初显,获得了部分领导及教师的肯定。社团将原有的常规活动主题更加聚焦,使得活动开展更加规范,活动效果更加显著。在此基础上,大部分社团都能围绕不同心理品质的提升要求,开发特色活动。例如,学习型社团举办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心得分享会;竞技型社团在期末举办的羽毛球社期末总结会暨羽毛球赛心得分享会;娱乐型社团则走出校门,给同学们搭建了彼此互助、真诚沟通的研学活动。

为检验有效性,校团委发动各社团在学年初和学年末组织进行了社团满意度调查,以检验效果、发现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复盘和改进。调查主要从社员对本社团的总体满意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社团对自我的提升、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社团改革后,社员对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及对自我的提升均较满意。

(二)改革了学校社团的构建体系

学校的社团隶属于校团委,虽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活动,但大多存在内部管理混乱、运行无序、实效性难以体现等问题。我校根据“两层三维”的心理品质优化社团体系,对现有的社团进行了数量上的整合,将原先的18个社团精简为以三个维度划分的12个社团,将长期不开展活动或功能相近的社团进行了注销和合并。此外,在活动的开展方面,围绕心理品质的提升进行了活动主题的创新和内容的升华,进一步强化社团的心理品质提升功能。这些社团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对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发挥了其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上的作用。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社团管理,提高了社团活动的成效,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三)创新了心理工作的具体做法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每位教师都应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现有的教育形态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异军突起,但缺乏其他教育的配合,常常存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两层三维”的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体系的构建,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做法,以点带面,将学校团委、学生发展中心、学科指导教师等重要资源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调动各方力量的基础上,本着发展性原则,将心理健康的理念渗透到全体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通過一系列改革,本研究初步探索出高中生心理品质提升类社团的运行模式,使社团活动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且契合高中生心理品质提升的需求。但该体系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我们虽然从管理的角度对社团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干预,但有时忽视了社团的自主性和自发性,需要以更柔性的方式唤起学生内在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通过社团活动提升自我的意识。下一步,我们需继续完善“两层三维”的心理品质提升社团体系,关注社团发展的细节之处,增加其吸引力和实效性,突出重点和特色,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社团这一平台锻炼自我,提升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社团高中生
缤纷社团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K-BOT拼插社团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