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
2023-05-10不知火
不知火
郭帆 扛起流浪地球 破冰国产科幻
封面 科幻之春
与中国前几代导演普遍营造出的权威感、专业感和距离感不同,“Z时代”的导演似乎有意或无意地向观众表现出了更贴地、有趣和亲近的形象及交流方式。作为新一代导演中的“顶流”——坐拥开启“中国科幻大片元年”《流浪地球》系列的郭帆,随着《流浪地球2》的上映在即,也顺势登上2023年第一期《中国银幕》的封面。距离《流浪地球》4年时间过去,他用一部惊艳四座的续集再次定义中国科幻电影“新坐标”。
《流浪地球》系列——他撑起中国
科幻电影一片天
1995年,15岁的郭帆看完《终结者2》后,热血沸腾,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高考的第一志愿便是北京电影学院,可惜未被录取。尽管如此,上大学的时候郭帆一直执着地摆弄摄像机,直到他继续北漂,最后成功考取北电管理系研究生。其实,在《流浪地球》之前,郭帆仅有两部导演作品《李献计历险记》和《同桌的你》,这样的履历似乎很难与“中国第一部重工业科幻大片”联系起来。转折来自于电影局启动“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为此《中国银幕》还同步策划了大型专题《2014中国电影新力量》,郭帆同当时炙手可热的几位新生代导演邓超、陈思诚、韩寒、肖央、田羽生、路阳、陈正道等共同登上刊物,讲述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电影的无限畅想。如今看来,正是这些强势崛起的银幕新势力,撑起中国电影的半边天。5名新生代导演被派往好莱坞学习取经,郭帆便是其中之一。像很多故事一样,他被好莱坞专业和工业化的影视制作流程惊得目瞪口呆,暗暗立志要拍一部让西方同行也震惊的科幻片。
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科幻类IP立刻成了香饽饽,不仅《三体》影视化迅速提上日程,“大刘”其他的小说版权也被网罗一空。其中,中影拿到了《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当领导将这三部书放在郭帆面前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流浪地球》。《三体》影视化项目在一年之后折戟沉沙,而此时的郭帆虽然找来了好友龚格尔,却并没有确凿的把握和明确的方向,他们只得一步一个脚印,从世界观、编年史,到概念图、分镜头,再到剧本……一步一步向心中的目标靠近。诚然,剧组也面对过质疑,除了来自投资方与翘首以盼的读者,还有对“中国科幻”不抱幻想的观众——在《流浪地球》问世之前,几乎没有人对“中国科幻大片”抱有期待。最初郭帆在网上发布一些《流浪地球》的概念图、道具、现场照片时,被吸引过来的网友几乎都会问:“你这是认真在做事,还只是玩玩?”而当电影上映并取得空前成功后,郭帆在微博上特地为了“小破球”感谢为影片无私付出的一大批幕后团队——要知道没有多少“前车”可鉴的他和剧组只能“土法炼钢”,用人力和时间去弥补工业上的不足,在经历数次停拍、延期、补拍之后,好不容易换来成功,可见,《流浪地球》带起了怎样一支科幻幕后团队。
46.86亿元票房、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這一系列的光荣成绩,让郭帆和《流浪地球》顺利开启“中国科幻大片元年”。站在这样的成绩上拍第二部,资源是翻倍的,难度和压力也同样。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震耳欲聋的行星发动机,还有月球空间站、智能机器人等等,这一次的“小破球”走出地下城,将视野推向宇宙。完成这些,郭帆和剧组历时1400余天,绘制了5310张概念设计,完成6000个视效镜头,制作了9.5万件道具,搭建了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第一集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如何完成一件宇航服的制作,包括一些精密特殊道具的制作,所以要跑去向很多国外团队学习。”郭帆说,“但是这一次,我们运用了各种新技术的组合,有3D打印、数字车床,现在可以很快生产出20套宇航服。”
中国科幻影片之呼吸
“科幻电影”对中国观众而言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39年1月,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六十年后的上海滩》 在上海上映,导演杨小仲讲述了两位年轻人因患病向医生要求将他们的身体冷冻,待以后医学发达了再取出来给他们治疗的故事。这部电影有一个科幻核心:冷冻人,符合我们对科幻电影的基本诉求。因此,电影史普遍将1939年认定为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电影元年。期间,《申报》等报刊进行了大力宣传,号称以“时间的望远镜,用科学的分析法,透视到六十年后的一切”。
1980年,童恩正原著,沈寂、童恩正编剧,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它虽然不是用重工业技术制作的电影,但它有一个科幻内核:激光武器,与世界观设定、故事、人物水乳交融,符合观众对科幻电影的基本要求。这是中国第一部声名远播的国产科幻电影,可谓国产科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而中国当代观众脑海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1988年由张之路编剧的科幻电影《霹雳贝贝》。这部制作经费仅有47万人民币的影片作为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上映后一炮而红,它的世界观设定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共鸣,影片讲述手上带电的小男孩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和理解的故事,同时,融入宇宙人的科幻内核,带来荒诞、曲折、幽默的情节,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具有现代意识的孩子的生活,而新奇的科幻元素更是让影片风靡全国,受到青少年观众的热爱,在小观众的成长记忆中更是印象深刻。这是国产科幻电影第二次震撼全国民众,是中国儿童科幻电影的“No.1”。
在其后的30年,中国科幻电影陷入低谷,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现,终于打破冰点。而其成绩至今无法超越——即便是续集《流浪地球2》不负众望地达到40.27亿,依旧没能超越其前作46亿+的成绩。《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标杆,开创诸多先河,更让观众相信:科幻电影不再是好莱坞的专利,中国可以做出震撼人心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无疑迈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大步,其最重要的意义不光是票房口碑的双丰收,更在于它给了后续科幻电影一个新的航向——中国如今电影技术已经可以达到与世界顶尖水平媲美的程度,“星辰大海”已然成为科幻的新起点。
结语
随着《流浪地球》打响近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头炮”,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种子植遍宇宙的四方。2022年的暑期档,《冲出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接力来袭;2023年,《流浪地球2》口碑票房不俗,四月一部姗姗来迟的人文科幻佳作《宇宙探索编辑部》票房突破5000万……愈发分支多样的科幻片,形成了属于中国科幻的新坐标,不断充实并扩大着中国科幻的版图,也让中国科幻电影,越来越多彩且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