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09鲁平平高云霞韩亚妹赵慧慧王文翠
鲁平平,高云霞,韩亚妹,赵慧慧,王文翠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沧州 061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人均寿命显著延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导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髋关节骨折是股骨近端骨质连续性破坏的一种低能量骨折,是骨外科的常见损伤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1-4]。髋关节骨折可致患肢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需长时间卧床,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且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的特点。髋关节置换术可重建关节功能,改善髋关节骨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老年患者素体亏虚、脏腑机体功能减弱、手术耐受度差、脾胃功能不足,术后早期康复进程缓慢,因此积极采用有效措施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优势逐渐显现,而中医适宜技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有效、简便易学、疗效独特,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研究表明,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多属气虚血瘀证[6-8],因此我科室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28 日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 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4 例;年龄60~92 岁,平均(69.2±7.7)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3±2.1)kg/m2,平均手术时间(86.5±21.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28.2±57.1)ml。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63~90 岁,平均(68.4±7.2)岁;平 均BMI(24.1±1.8)kg/m2,平 均 手 术 时 间(79.5±1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13.7±48.8)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效果评估人员不知晓分组方案。
纳入标准:符合髋关节骨折诊断标准;手术方式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年龄≥60 岁,神志清楚可正常沟通;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诊断;术后无大出血、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非单纯髋关节骨折;有髋关节病理性骨折或外伤史、手术史;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BMI ≥28 kg/m2;有过敏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取穴部位皮肤有炎症或对中药配方中成分过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快速康复护理: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常规胃肠道准备并制订营养评估方案,术中进行精准微创操作、做好体温控制、减少引流管的放置并尽早拔出(如术后根据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尽早拔出尿管),术后遵医嘱行镇痛干预,尽早恢复饮食(即清醒后可进饮);同时做好康复训练,患者清醒后在床上进行踝关节屈伸训练、股四头肌及臀肌等肌张力训练,病情稳定后进行递进式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患侧肢体抬离床面、协助下床、原地踏步、借助助行器行走、独立行走)。
观察组给予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即根据患者术后气虚血瘀证候特点,辨证施治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采用操作简单、安全的“随身灸”(包括艾灸盒与无烟保温袋),选取腧穴包括中脘、关元、足三里、膈俞,将艾炷插入灸盒内灸针上点燃,旋转锁定盒盖,调节出风口以控制温度;将艾灸盒放进无烟保温袋内,对准所选腧穴,固定施灸,温度以患者耐受、局部有温热感为佳,30 min/次;艾灸结束后于上述穴位进行穴位贴敷,选定益气活血方(药材包括黄芪、川芎、赤芍、当归、党参、地龙、白术),将药材按比例混匀研成细末,制成膏状药饼(大小2 cm×3 cm,厚度约5 mm),用透气敷贴固定敷于穴位,贴敷时间4 h;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并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1 次/d。
两组均连续干预7 d。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候积分[9]:干预前后由两位中医师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主症包括倦怠乏力、气少懒言、面色晦滞,按轻重程度分别计0、2、4、6 分,次症包括患肢肿胀、疼痛拒按、皮色苍白,按轻重程度分别计0、1、2、3 分,取两位中医师评分的平均值为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2)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髋关节疼痛、外旋、行走、屈伸和步态等指标,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生活自理能力: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进食、洗漱、如厕、穿衣等指标,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4)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深静脉血栓、贫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中医症候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
2.2 两组Harris、Barthel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rris 评分、Barthe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 评分、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rris、Barthd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Harris、Barthd 评分比较(分,±s)
注:Harrs 为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法,Barthel 为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组别 例数 Harris 评分 Barthel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2 37.38±7.95 69.33±7.42 41.48±4.09 72.43±4.63对照组 42 38.43±6.42 61.90±6.56 40.86±4.06 65.24±4.23 t 0.664 4.858 0.696 7.432 P 0.508 <0.0001 0.488 <0.0001
2.3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骨折属“折疡”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骨折伴随骨断筋伤,骨断则血溢脉外,筋伤则气血凝结。髋关节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该人群年老体弱、脏腑皆衰、精气亏虚、正虚于内、气血不足,气虚则血不畅,滞郁而成瘀;加之手术金刃再伤,脉络受损,损气破血,气随血脱[10],术后患者气血亏虚、久卧于床、血脉瘀滞,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表现,故术后早期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属气虚血瘀证,治法应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中医适宜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开展单一技术或多种技术联合对症干预的中医外治方法。黄建平[5]教授提出了中医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证明中医药在外科围手术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可明显减少机体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加快疾病康复,为中医适宜技术在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有研究表明,针刺、耳穴贴压、中药熏洗、艾灸等方式能够加速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命质量,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11-14]。本研究根据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气虚血瘀证的证型特点,在注重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基础上,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原则,选用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进行中医药干预。
《备急千金要方》的“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医学入门·灸法》的“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均表明灸法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可激发经气[15],通过经络和腧穴的传导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明显改善气虚患者的症状,调节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16]。中药穴位贴敷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根据临证方药制成丸、散、膏等不同剂型,贴敷于选定腧穴上,以发挥药物和穴位双重功效的传统中医外治方法。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方进行穴位贴敷,依据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进行加减,该方重在补气,佐以活血,补消合法,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17]。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元气足则气血畅,血行则瘀消而不伤正,纠正气虚,为君药;配合当归活血,化瘀而不伤血,为臣药。《难经本义》载:“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黄芪善补脾肺之气,益气养血,当归补血,二者配伍为气血同治,具有益气生血、养血、活血之效[18]。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赤芍可活血化瘀止痛,二者合用,既能增活血化瘀之功,又能使行气血破滞之功倍增;地龙行散走窜、通经活络;辅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养血生津;诸药配伍,具有补气、活血、化瘀之效。临床中腧穴选取亦至关重要,中脘可健运脾胃,调理气机、固本培元;关元属任脉,精气之源,调和气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善调中焦,益气生血;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难经》中有“血会膈俞”之说,其意善调血证,有养血、活血之效;诸穴合用,可达生血、通脉之效。中药穴位贴敷[19]融合药物、经络、穴位,以中医整体观为理论基础,通过药物刺激穴位、经络感传,艾灸联合贴敷促气血运行,调脏腑、益气血、通经络、化瘀之功效,可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0-2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Harris 评分、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采用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可发挥艾灸、穴位、药效三重刺激,可增强益气活血、行气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改善患者的气虚血瘀症状、机体状态,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谨守“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辨证论治,不仅注重中医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且有效推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骨外科快速康复中的深入开展。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且仅限于气虚血瘀证患者,今后应加大样本量进行多证型、规范性研究,并采用客观指标对中医适宜技术的疗效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