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贝克认知疗法护理在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2023-05-09樊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3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贝克依从性

樊慧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病区 中山 528400)

肾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相关研究发现,部分肾移植手术患者因受到疾病困扰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和出现睡眠质量降低[2~3]。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患者生活功能下降,不仅会给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活动等带来影响,还会对患者注意力、认知及行为等产生严重负面影响[4]。因此,对于肾移植手术患者,除了监测各项生化及生理指标外,还要重视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贝克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指导和主动式的干预模式,可有效纠正患者错误认知,进而达到改善不良行为,促进康复的目的[5~6]。贝克认知疗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本研究从围术期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睡眠与生活质量等方面探讨基于贝克认知疗法的护理对肾移植手术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 年10月至2022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肾移植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男 28 例,女 22 例;年龄 24~69 岁,平均(51.38±5.0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24 例,高中及以上26 例;透析时间 7~62 个月,平均(35.06±4.44)个月;肾衰竭原发病类型:肾小球肾炎32 例,糖尿病肾病 12 例,其他 6 例。研究组 50 例,男 29 例,女 21例;年龄 22~66 岁,平均(51.05±5.3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23 例,高中及以上27 例;透析时间9~59 个月,平均(35.37±4.09)个月;肾衰竭原发病类型:肾小球肾炎35 例,糖尿病肾病11 例其他4例。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肾衰竭原发病类型、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山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1902005 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终末期肾病相关诊断标准[7];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70 岁;具有肾移植术指征,且首次接受肾移植术治疗。(2)排除标准:意识模糊,存在明显的听力、语言及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肺、肝等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感染及重度营养不良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讲解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服药和饮食指导、监测病情等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贝克认知疗法的护理干预,贯穿整个围术期。(1)成立干预团队。成立由3 名高年资责任护士、1 名护士长及1 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干预团队,队长为护士长,负责团队组织和管理,责任护士负责干预措施的实施,心理咨询师负责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提出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由队长带领队员共同学习肾移植手术、贝克认知疗法、心理干预等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确保队员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2)纠正错误认知。在患者入院后通过开展一对一访谈,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护理人员等情况,拉近距离;获得患者好感及信任后,详细讲解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心理、认知、行为的关系及作用。采用肯定性语言感同身受,如疾病和手术治疗是事实,推断无治愈希望,丧失信心,产生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相反,以辨证观点看问题,所有发展的事物均可反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就可战胜疾病。同时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情绪宣泄,了解对肾移植的认知和态度,找到担心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重点强调不可对检查结果、治疗预期效果等进行随意推断和断章取义,不可极端化或绝对化思考问题。详细介绍肾移植术的效果及前景,纠正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自动识别思维。(3)检验真实性。将错误认知及消极自动识别思维作为假设,进行真实性检验。讲解当今肾移植术的先进和术后正常生活的病例,先由主治医师和护士进行系统讲解,再由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发挥榜样作用,帮助纠正错误认知,并建立和巩固新的正确认知。(4)去中心化。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的肾移植术患者通常会因为疾病痛苦及生理缺陷等认为受到人群关注,自己是焦点中心,认为自身遭遇不公,感到死亡来临等,认为自己脆弱无力。护理人员及心理咨询师针对该负性认知进行专业疏导,通过讲笑话、励志故事等方式,引导该类患者与病情相似的病友分享经验,改善心理负担,增强自我效能。两组均干预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干预前、出院时采用心理状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其中 SAS 分界值为 50 分,SDS 分界值为53 分,评分低焦虑抑郁轻,心理状态好。(2)睡眠质量。干预前、出院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估,内容涉及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7 个测评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3分,评分低睡眠质量好。(3)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住院时间。(4)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出院时采用治疗依从性(Morisky)评分量表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0~16 分,评分低依从性差。(5)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采用生活质量(QOL-RT)量表进行评估,内容涉及心理职能、疾病质量、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4 个方面,共34 个测评项目,每个项目评分1~4 分,评分低生活质量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心理状态各项评分、Morisky 评分、PSQI各项评分及QOL-RT 各项评分等)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心理状态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点 组别 n SAS SDS干预前 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出院时 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 53.06±6.12 52.76±5.88 0.250 0.803 36.24±3.69*30.58±3.15*8.249 0.000 54.96±5.67 54.55±5.83 0.357 0.722 38.46±4.03*33.03±3.41*7.273 0.000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d,)

组别 n 住院时间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 26.35±3.11 16.15±2.06 19.335 0.000

2.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PSQI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PSQI 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PSQ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PSQ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点 组别 n 入睡时间 睡眠效率 日间功能 催眠药物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干预前 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出院时 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 2.16±0.53 2.11±0.49 0.490 0.625 1.32±0.54*0.75±0.34*6.316 0.000 2.22±0.62 2.26±0.59 0.331 0.742 1.38±0.56*0.84±0.41*5.502 0.000 2.10±0.61 2.15±0.58 0.420 0.675 1.29±0.55*0.80±0.33*5.402 0.000 1.95±0.67 1.99±0.61 0.312 0.756 1.16±0.52*0.64±0.29*6.176 0.000 2.18±0.55 2.13±0.60 0.434 0.665 1.24±0.59*0.76±0.40*4.762 0.000 2.03±0.56 1.96±0.59 0.609 0.544 1.26±0.45*0.67±0.29*7.793 0.000 2.06±0.53 2.01±0.55 0.463 0.645 1.17±0.40*0.58±0.28*8.544 0.000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 个月后两组QOL-RT 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QOL-RT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QOL-RT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心理职能 疾病治疗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干预前 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干预1 个月后 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 18.56±2.45 18.84±2.34 0.584 0.560 23.54±2.67*26.78±2.85*5.866 0.000 20.47±2.39 20.77±2.29 0.641 0.523 24.06±2.65*26.98±2.73*5.427 0.000 25.68±2.43 25.24±2.51 0.891 0.375 28.95±2.84*32.41±3.02*5.902 0.000 21.69±2.43 21.35±2.35 0.711 0.479 24.65±2.72*27.54±2.62*5.411 0.000

2.5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Morisky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Morisky 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5。

表5 两组Morisky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Morisky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3 讨论

虽然肾移植手术可有效延长大多数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但受到术后并发症、手术创伤、后期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严重降低,进而影响术后恢复[8~9]。再加上大部分肾移植手术患者对疾病、治疗等缺乏认知,担心手术疗效,容易产生恐惧等一系列不良心理问题,影响依从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影响预后[10~11]。同时,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睡眠质量,反之,睡眠质量下降会产生不良心理状态[12~13]。因此,针对肾移植手术患者,在加强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良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对于改善依从性,提升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贝克认知疗法可有效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自动识别思维,有效缓解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强化和巩固正确认知,有利于形成对于治疗和康复有力的认知和行为,进而促进患者康复[14]。学者张勤[15]研究发现,贝克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错误认知,缓解不良心理状态,缓解症状。本研究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开展贝克认知疗法,结果显示,两组出院时心理状态各项评分、PSQI 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出院时Morisky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更高;两组干预1个月后QOL-RT 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表明基于贝克认知疗法的护理可有效改善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治疗依从性,提升睡眠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1)通过成立干预团队,队员各司其职,共同学习肾移植手术、贝克认知疗法、心理干预等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业务水平,为接下来开展干预措施奠定基础。(2)通过开展一对一访谈、详细讲解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等方式,可有效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认知,有助于建立正确自动识别思维;同时找到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消除,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使患者可以正确面对接下来的手术治疗及康复,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预后。(3)通过真实性检验,可进一步纠正错误认知,并建立和巩固新的正确认知。(4)通过去中心化,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16]。

综上所述,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基于贝克认知疗法的护理,可有效改善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提升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贝克依从性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贝贝克Populist餐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呜嗷,怪兽登陆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迷你贝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