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中医护理在孕妇外感发热居家管理中的干预研究

2023-05-09万志华郑惠芳黄由青郭莉媛张玉红邬佳敏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感居家证候

万志华 郑惠芳 黄由青 郭莉媛 张玉红 邬佳敏

外感发热是指机体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致使营卫失和及脏腑阴阳失调,出现体温升高,伴有面赤、恶寒、脉数等外感病证[1-2]。孕妇妊娠期间外感发热将威胁母婴安全,西药治疗相对谨慎,因此需寻找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孕妇退热。随着国内互联网+居家中医康复护理的发展,中药泡洗、物理降温、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适用于居家发热自护管理,通过成立互联网发热干预小组开展针对性措施,为孕妇提供针对性、系统性居家健康指导,以帮助孕妇尽早退热[3-4]。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中医护理在孕妇外感发热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门诊确诊外感发热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2~35岁,孕期6~36周;有感冒流行接触史,伴有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和卫气同病证者;孕妇及其家属自愿接受研究观察,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妊娠疾病;不能正确沟通者;不能正确使用智能手机与电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6.98±1.24)岁;孕周6~36周,平均(20.38±2.37)周;体温38.2~39.9℃,平均(39.05±0.24)℃。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6.95±1.21)岁;孕周6~36周,平均(20.40±2.39)周;体温38.1~39.9℃,平均(39.03±0.2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中医护理。

1.2.1成立互联网发热干预小组 由1名中医执业医师、3名责任护士、2名信息技术人员、1名随访护士组成。收集发热中医护理技术,重点总结孕妇外感发热的分型方法,在门诊医师指导下,总结辨证施护中药泡浴、中药足浴、物理降温、穴位按摩和耳穴贴压护理技术的方法。

1.2.2构建互联网平台 建立微信工作群,注册微信公众号,查阅发热的护理文献和网站,提取发热诊疗的护理相关知识,在微信公众号上制作图文消息和视频,由责任护士推送发热知识及热辨证施护中药护理技术的视频链接,线上和线下指导学习和操作、示范及答疑。

1.2.3辨证施护物理降温方法 表热证者采用温水泡浴或温水擦浴等方法,不宜选用冰敷或过冷的物理降温方法;里热证者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方法;畏寒与寒战者不宜物理降温,采取适度保暖,待寒战消失后采用温水擦浴,同时鼓励孕妇大量饮水。

1.2.4中药泡浴 由艾叶、薄荷、柴胡、防风、荆芥各40g组成,将中草药(除薄荷外)装入无纺布袋,采用2000ml水浸泡30min后直接上锅煮沸,之后转成文火煎煮15min,加入薄荷煮至溢香,双层纱布滤渣备用,将煎制药液倒入桶内,加温开水调配水温至38~40℃,进行泡浴或擦浴,20min/次,1次/d,连续3d为1个疗程。

1.2.5中药足浴 由柴胡、防风、广藿香、金银花、荆芥、香薷、贯众、薄荷、鸭跖草各10g组成,煎制方法与中药泡浴方法相同,将药液收集,沐足时将500ml倒入盆内加温开水调配水温至50℃,沐足时间为20min,1次/d,连续3d为1个疗程。

1.2.6穴位按摩 恶寒、发热证候者取大椎、太阳、合谷、曲池、风池穴位;头痛证候者选取印堂、百会、太阳、合谷、风池穴位;鼻塞、流涕证候者选取鼻通、迎香穴位。以轻推揉刺激为主,注意力度适中,10~15min/次,2次/d。

1.2.7耳穴贴压 头痛证候者选取皮质下、肺、神门穴位;咳嗽、咳痰证候者选取气管、神门、肺、下屏尖穴位;鼻塞、流涕证候者选取内鼻、外鼻、肺、气管穴位。准确选择穴位,采用75%酒精擦拭待干,以探针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观察孕妇情况,将王不留行籽胶布贴于上述穴位,一般可留置3~7d,两耳交替使用。两组均持续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发热知识掌握情况、退热效果和护理满意度。(1)干预前、干预1周后采用发热知识掌握问卷,调查孕妇对发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包括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护、转归预后4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10个知识点,每题10分,共100分,分值高表明对发热知识掌握程度越好。(2)评价两组退热效果[5],护理1h后体温下降>1.5℃,孕妇头痛、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为显效;护理1h后体温下降0.5~1.5℃,临床症状缓解为有效;护理1h后体温下降<0.5℃,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为无效。(3)干预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6]评价孕妇满意度,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式、护士工作能力等19个项目,采用1~5分评分法,满分19~95分,≥77分为非常满意,58~76分为满意,39~57分为一般满意,≤38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发热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发热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分,

2.2 两组退热效果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退热效果的比较 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n(%)

3 讨论

外感发热为四季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短、发病快等特点,发热时间过长严重影响孕妇身心健康,为适应护理资源需求,居家护理成为新的理念,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常规护理缺乏连续性,难以给予孕妇有效及时的居家康复指导,护理效果一般,需寻找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

互联网+中医护理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给予孕妇针对性、连续性发热护理指导,保证孕妇在居家康复护理期间能获得连续性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发热知识掌握程度、退热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孕妇外感发热居家管理中采取互联网+中医护理,可加深孕妇对发热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孕妇尽早退热,提升护理满意度。原因在于,采取互联网+中医护理,以孕妇为中心,构建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发热咨询门诊功能,该模块允许孕妇通过音频、图片、文字等多源数据进行咨询,并通过平台传播疾病知识,孕妇可随时获取健康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提升对发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疾病整体康复效果[7-8]。

根据孕妇病因辨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其中,中药泡浴药方中艾叶具有温经通脉、散寒除湿的效果;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退热补阳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的作用[9-10]。诸药共用,可奏清热解毒、解表散风之效。依据孕妇辨证分型不同选择不同穴位按摩,大椎穴具有清热止咳、宣肺解表的作用;合谷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等功效;曲池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的功效;风池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与作用;百会具有清头散风、开窍醒神之效。对上述穴位进行轻柔、规律按摩,能够起到疏通经脉、清热解毒的作用,有效改善孕妇发热症状,促进孕妇尽早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对孕妇和胎儿无影响,孕妇易于接受[11-12]。

综上所述,互联网+中医护理在孕妇外感发热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解决护理资源的不足,还能增进孕妇与护士之间的沟通,提高孕妇对发热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有效改善其发热症状,从而提升孕妇满意度。

猜你喜欢

外感居家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