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树造林技术与造林管理措施研究

2023-05-09余锦华

新农民 2023年12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措施

余锦华

摘要:在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破坏了大量的林区资源。在如今全球进行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我国也积极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林木资源的恢复速度和质量,必须加强对植树造林技术以及造林管理工作的研究。作为广西林业管理人员,本人在植树造林工作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针对我国目前的植树造林技术和管理方法展开论述,既对现阶段植树造林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进行明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本人实践经验和当前先进的技术理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我国植树造林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植树造林;造林管理;措施

社會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但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与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突出,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破坏所造成的。同时,生态问题也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保护工程被提上日程。其中。植树造林工程具有改善人类居住自然环境的作用。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降低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我国,植树造林也是政府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现代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植树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日趋升高。因此,研究植树造林技术、加强造林管理是现阶段我国乃至全球植树造林工程的重要内容。

1 植树造林常用技术及要点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耗费了大量的地球资源,尤其是大量林木资源的使用,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恢复植被覆盖率。植树造林就是通过人为种植林木的方法、对森林进行新造或更新的活动,是培育森林资源的基础环节。植树造林实际上是两个概念:植树指的是人工种植树木面积小,难以形成森林环境;而造林则指的是人工种植树木的面积大,并且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森林环境。在实际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常用的植树造林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常用技术

1.1.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顾名思义是通过播种的方法新造林木,指的是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在指定的地区中播撒林木种子,并采取有效措施促其萌芽成长。常需要进行浸种、灭菌、催芽等技术处理,从而保证林木种子能够在土壤中自然萌芽,同时更能适应造林区域的气候环境,如温度、湿度以及土质等要求。在这种造林技术下,种苗无需经过多次起苗就能够完整保留其根系。新生的苗木数量与林木种子量成正比,即林木种子数量越大,苗木数量就越多,林木存活率也就更高。尤其是丛状独苗,通过人工手段的干预对其进行分离和间苗工作,进而去劣存优,将优质林木筛选出来,使之更易成长发育成高大树木。总体上看,播种造林方法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能够有效保证造林质量,常用于种子数量规模大、萌芽速率要求高的造林工程。

1.1.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常用于无性繁殖的林木培育,契合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即可以基于树干、树叶以及树根等林木部位完成植树造林工作。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同时提高母本特征遗传性的保留,从而提高林木的繁殖速度。从实践经验来看,分殖造林法技术过程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小叶杨与松树等易繁殖的林木品种上培育效果更佳。在实施分殖造林技术的过程中,要求对林木类型的选择要合理,应当首要考虑母树充足、生根方便的林木种类;然后选择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区域作为造林地点;根据林木的生长习性、确定合适的造林季节,以保证所造林木保持较高存活率。不过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最为显著的是该技术促使林木多代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林木寿命的缩短。同时,林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母树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影响,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造林工程。

1.1.3 植苗造林技术

植苗造林技术可以保证栽植的完整性。当林木幼苗难以适应恶劣气候环境时,一般可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提高林木种子的成苗率和林木幼苗的发育完全率,更能够有效降低林木幼苗被病虫侵害的概风险,减少林木幼苗的死亡率,提高其成林的概率,从而为植树造林工程提供保障。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恶劣气候环境中,技术过程较为复杂,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但同时能够有效应对恶劣自然环境,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的造林活动。

1.1.4 插条造林法

插条造林法通常应用于春季的造林工程中,要求应用该方法的区域地面无冻结情况,选用枝条的直径为1.5~2cm、苗龄1~2年,修剪侧枝后再对插穗进行修剪,最后保证枝条高度为35cm上下。在插条前需要先进行整地工作,完成整地后再开展扦插工作,保留插条上部高出地面大约两厘米。如果插条区域的土壤总体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则可从其他地方转运符合插条需求的细土对原土壤不达标的部分进行取代,或者在原土壤上覆盖橡胶薄膜。如果插条区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则还应当配置一定的洒水设施,以保证插条长出根系及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水分。另外,在准备插条的过程中,要求用石蜡对插条的缝隙进行封存,以保留插条本身的水分;在插条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插条两端的方向,需保证较大端朝下,较小端朝上,将插穗垂直扦插于山垅上。

1.2 技术要点

1.2.1 整地

在植树造林工程中,整地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整地主要是将植树造林区域中土壤内部的废弃物和区域周围的采伐剩余物进行清理,同时对造林区域的土壤进行翻垦。在造林准备过程中,要求将造林区域内的野草等多余的植物予以清除,以保证造林区域表面清洁,为土地翻垦工作奠定基础。对造林区域的土地翻垦而言,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全面翻垦。该方式主要针对地形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且区域上多余植物覆盖率低;另一种是局部翻垦。该方式主要是针对地形地势较为复杂的区域。在具体的翻垦方式选择上,需要对整地深度要求、翻垦日天气状况、造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全方位调查,在此基础上决定选用哪种方式。整地的深度决定了造林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在整地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造林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需要对造林区域内土壤质量、所用催长材料的效果、气候温度条件、造林树种的特性等多方因素进行充分考量,以强化各因素的协调性,从而提高造林工程的效果和质量。

1.2.2 栽培与播种时间

植树造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种技术与苗木培育方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苗木幼苗与播种材料的选择正确与否,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幼苗,才能有效保证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栽培方式较多,据实践应用经验来看,有散播、条播、穴播较为常用。其中,散播对播种的均匀性要求较高;条播是依据植树造林工程区域的地形地势而定,通常是按照条状形制进行树种播撒;穴播是通过相对深挖穴洞播撒树种,需要对穴洞方向与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控制好树种数量。

播种实践通常选择在春季。春季气候条件适合种子生长,故成为古往今来主要的播种季节。在植树造林工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应当以当地气候条件和林木类型为播种依据,制定周密的播种计划,充分利用春季的气候条件,助力林木的播种和林木幼苗的生长发育。

2 植树造林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

2.1 制定管理方案

造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深刻影响着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是造林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在一定的规划下进行,通过拟定工作方案,对后续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明确,并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造林管理而言,尤其需要明确的管理方案。在开展造林管理工作中,基于方案的设计,将造林工程中的理论环节落实为可执行的具体条目,进而对具体的生产建设环节进行指导,从而有效保证植树造林工程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如果造林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管理方案,那么在工作开展中就可能会因为造林工程涉及的环节众多而出现管理混乱,不利于造林工程的推进,甚至可能会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在拟定了明确管理方案的前提下,则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造林管理工作,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措施,为植树造林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2.2 构建管理体系

管理方案是造林管理工作的基础性环节。而要进一步强化造林管理工作的作用,则需要构建起完善的造林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体系的作用,将植树造林工程中涉及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各个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基于相关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组织间的权责,进而保证在植树造林工作推进过程中,各部门组织间能够相互配合,提高各工程阶段和环节的协调性。同时又能够进一步强化造林管理机构的功能。对造林管理工作而言,工程施工管理是重要环节。组织造林工作开展实施的顺序直接关系到植树造林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通过构建起完善的植树造林管理体系,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植树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3 植树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树种成活率低

虽然植树造林技术和植树造林工程发展程度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由于某些植树造林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没有对植树造林区域的气候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同时也没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以至于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树种选择不当,造成树种幼苗大量死亡,在栽培后幼苗的成活率也相对不高,严重影响到植树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比如在广西地区,一些植树造林工程通常是根据广西横州的造林需求进行树种选择。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重视对造林区域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的分析,进而对植树造林工程的推进起到了制约作用,如树种成活率低、整地工作顺畅、造林规模难以扩大等。此外,温室效应的增强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化,进一步增加了植树造林工程的难度,所以,尽管树种合适,但由于环境影响和技术应用合理性不足,导致树种成活率低。

3.2 技术水平不高

在植树造林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人是核心生产要素。因此植树造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植树造林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从实践经验来看,现阶段从事植树造林工作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很大一部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造林知识教育和培训,对植树造林相关技术掌握程度低;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以经验为主,无法结合造林区域的实际灵活运用各项造林技术,导致专业程度低,无法有效提高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也难以保障其生态效益的实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植树造林项目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但是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的植树造林技术创新程度明显不够,相关设备的开发研究不足,难以有效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过程中,重其形而轻其质,没有真正将这些经验和技术与我国本土的植树造林项目进行结合,难以发挥其实际作用,对我国造林工程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3.3 造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造林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植树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程度远远不够。从广西植树造林工作的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工程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造林管理体系,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够,很多管理者非林业专业出身,同时在管理队伍中也缺乏具备造林技术的专业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对造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导致对造林过程的控制力度弱、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力不高,缺乏明确的责任机制,出现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而致使相关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进而影响到植树造林工作的质量效果,也不利于植树造林工程的实施。

4 加强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4.1 重视质量,提高种植成活率

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树种选择不科学。种植密度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木种植的存活率。并且一些植树造林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没有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阻碍了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的进步。开展。对此。必须要提高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种植存活率。具体来看。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设定存活率目标,加强病虫害防治。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以“种一棵活一棵”为质量参照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这就要求植树造林从业人员必须对种植区域的实际环境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实地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制定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护措施,对所种植的幼苗進行有效的保护,降低病毒害的发生概率。虫害的类型多样,如生物病虫害、病毒病虫害等。松毛虫、粉毛虫、蝗虫等虫类都会威胁到树苗的存活。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充分分析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以及病虫的特征,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如物理驱敌、化学药物防治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对树苗生存的影响,以提高林木幼苗存活率。

第二,加强管理措施,开展科学管理。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林木幼苗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死亡率,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对办法。一是补植,如果林木幼苗的存活率高于45%,则应当在第2年的适宜季节对死亡幼苗的坑位进行补植。如果林木幼苗的存活率低于45%,则必须对该找你们区域进行翻垦整地后重新种植。如果林木幼苗存在死苗或弱苗情况,则应当选用同龄林木幼苗予以补植;二是幼林抚育,在进行造林后,需要根据林木幼苗的生长情况,在第2年开展幼林抚育管理工作,通常是在5月到7月进行。抚育内容以除草、浇水、施肥、扩穴培土为主,以保证林木幼苗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生长端正。由于林木的生长速度不同,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抚育措施。如果林木幼苗为速生树种,则在种植后第二年开展两次以上的抚育工作,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确保抚育4次以上。如果林木幼苗为慢生树种,则应当延长抚育期限。在抚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林木幼苗的保护,不能伤及幼苗的根本。同时需要对林木幼苗场地上的杂草和野生林木进行铲除,对林木幼苗进行根部土壤抷拢,加强幼苗根系可靠性;三是强化管理。在造林工程结束后,必须设置专人专岗对造林工程进行跟踪管护,必要时可设置围栏和警示标语,避免造林区域受到人畜的破坏。

4.2 加强技术管理,构建专业人才队伍

植樹造林工程对技术要求高,涉及造林区域选择、方案设计、设备选用、种苗培育、林业经营等多个阶段,且各阶段的专业性强,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的参与。比如在造林区域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水文条件等多个方面;如在方案设计时,需要对造林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执行性开展科学的评估,以保证造林方案符合相关标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又如在设备选用方面,既要考虑到成本,也要考虑到造林区域的环境与设备的契合程度,以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总之,必须加强对造林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才能保障其顺利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通常涉及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管理人员除了要求具备植树造林相关技术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能够对植树造林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高质量的管理;一线人员则是植树造林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求熟练掌握相关植树造林技术,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结合经验和技术要求,提高种植质量。对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提升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

4.3 完善造林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

作为横州市乡镇林业站的分管林业人员,关注本区域造林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力度是本职工作职责,也是保障本区域造林管理能力的系统提升。造林管理体系是植树造林工程的灵魂所在,涉及对人员、资金、设备多方面的管理。其中,资金管理尤为重要。通过编制预算、全面分析造林需求、明晰后续投资实现高效的造价控制,保证植树造林工程各个环节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强化造林工程的执行效果。

植树造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考虑其环境效益,同时还需要实现其经济效益,以此才能实现植树造林的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根据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管理办法,平衡各方利益,Oh.由此才能真正完成生态恢复的使命。

5 结语

植树造林工程之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意识不足、力度不够,导致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早在1983年环境保护就已经上升为我国基本国策,多年来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程,恢复植被、涵养水土,构建优质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结合个人在广西林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植树造林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期望为广大同僚的林业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国秀.植树造林技术与林业病虫害防治初探[J].农家参谋,2022(22):112-114.

[2] 张学云.试论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理策略[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2(8):84-85.

[3] 胡世伟.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技术[J].乡村科技,2022,13(4):89-91.

[4] 赵义刚.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方法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1):91-92.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措施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植树造林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