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优势、制约因素及优化路径

2023-05-09佟景洋

北方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兴安盟优势高质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明确了建设“两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的五大任务。对于兴安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培育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将地区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兴安盟     高质量发展

一、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优势

(一)国家政策鼎力扶持

内蒙古兴安盟位于东北经济区,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几轮驱动下,兴安盟经济总量和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当地一些企业的技术水平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东北振兴”战略,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国家先后出台了涉及国企改革、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如2013年出台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201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2019年出台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点解决历史上遗留、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突出问题。国家政策的鼎力扶持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天成、土地肥沃、水质纯净、空气清新,是典型的农牧业大盟,现有耕地约2316万亩,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559万亩,粮食产量为134亿斤,位居全区第二,人均粮食商品量位居全区第一,是保障内蒙古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基石;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肉牛存栏数达131.9万头、奶牛存栏数达14万头、肉羊存栏数达985万头、奶类总产量达15.4万吨。除农业外,兴安盟还具有丰富的林业和草原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3.3%,草原覆盖率达75.4%,年饲草产量近800万吨,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服务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是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源头,年均降水量为400—450毫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成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的摇篮。

(三)地缘因素优势突出

兴安盟地理位置独特,外攘蒙古国,内连东三省,南接京津冀,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兴安盟地处黑吉辽三省扇形中心,区内唯一“四位一体”阿尔山口岸联接蒙俄,是中国东北经济区的西出口,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及大图们江经济区的桥头堡,还是国际确定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蒙古国通向最近出海口的重要节点,正在规划的“两山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地,不仅可实现与蒙古国东部、俄羅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国内黑吉辽和京津冀经济圈的有效衔接,实现通疆达海;而且也会是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通往欧洲的最近陆上通道,实现辐射日韩,进而成为助力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独特的地缘优势必将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二、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兴安盟“十三五”时期对外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创新投入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对外开放水平低、对外开放环境差仍然是制约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兴安盟经济发展中的“软肋”。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全

“十三五”期间,兴安盟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提质升级,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初步实现了立体交通网。但“邻而不接,接而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和通道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提升,距达到盟内交通枢纽与对外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仍有差距,是当前兴安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营商环境优化不够

近年来,兴安盟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干部工作作风持续改进,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法治监督、创新创业等方面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总体营商环境仍有待提高,存在招商引资规模偏小、结构欠佳,引进重大项目、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外资项目少,政府部门多头监管、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

三、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发展经济科技先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长期以来,科技资源不足和科技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兴安盟创新发展的短板弱项。作为农牧业大盟,兴安盟产业资源优质且丰富,要借助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实施的有利契机,打破当前创新资源短缺的壁垒,把“招才引智”作为突破口,按照“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工作理念,引导本地企业与区内外大院大所的技术、成果、人才等优质资源开展务实合作,进而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推动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实践证明,开放带来发展,封闭必然落后。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兴安盟要矢志不渝坚持扩大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实现阿尔山口岸全年开放,推动“两山铁路”建设,打造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桥头堡;借助自身地缘优势,积极融入“东北振兴”战略,立足农业,扶持轻工业,优化重构产业体系,不断加强区域合作,畅通经济循环;借助“飞地经济”模式,探索建立自贸区、跨境物流区、俄罗斯城、蒙古城等,打破固有路径依赖,创新探索区域国别经济合作共赢。在更高起点、更高目标、更高层次上持续推进扩大开放。

(三)生态优势发展胜势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只有同行同向,才能催生络绎不绝的变革性力量。兴安盟山清水秀,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生产力保护”的认知,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同时要牢牢守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块金字招牌,全力坚守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打造成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四)發展模式绿色低碳

兴安盟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基础也有优势,生态环境本底优越,产业基础较为扎实,市场前景广阔。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化,目标就是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和产业结构绿色化,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清洁型、循环高效型、环境治理型和生态利用型产业。为此,兴安盟要不折不扣落实“双碳”目标工作任务,并纳入到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整体布局,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尤其是增强绿色农牧业发展新优势,同时推动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兴起,让绿色低碳成为兴安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总之,兴安盟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富集、地理位置优越等自身优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紧扣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以科技为引领,以更强的吸引力和更宽广的视野参与区域国别经济合作,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方向,实现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景洋.中国对蒙俄主要口岸概况及协同发展[J].前沿,2019,(4).

[2]杨帆,张珺,王翔.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N].重庆日报,2022-04-23.

[3]王丽平.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8).

[4]魏志奇.“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意蕴[J].前线,2023,(1).

[5]陈宪良,王涵.东北振兴战略视域下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内在优势、制约因素与优化路径[J].西伯利亚研究,2022,(12).

[6]蒋恒静,石眉语.村域乡村振兴规划的实践路径研究——以蒲江县五里村为例[J].山西农经,2022-,(11).

(作者单位:兴安盟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兴安盟优势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矮的优势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画与话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