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底腺型胃癌1 例诊治分析

2023-05-08钱丽芬沈金根刘儒霞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胃体胃底息肉

钱丽芬 沈金根 刘儒霞

胃底腺型胃癌属于胃癌的一种新组织学类型,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常见胃癌不同,临床罕见,易于误诊或漏诊。我院收治胃底腺型胃癌1 例,现就其内镜、病理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8 岁,2021 年9 月15 日在我院体检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上部大弯侧扁平状隆起伴糜烂、胃体多发息肉样隆起、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胃镜活检标本:(胃体小息肉)胃底腺息肉,(胃体)慢性非萎缩性炎。慢性炎症(+),萎缩(-),活动性(-),肠化(-)。(胃窦)浅表黏膜慢性炎症。拟行“胃息肉”摘除术,于2022 年3 月9 日入住我科。患者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无幽门螺杆菌根除史,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殊。体格检查无殊。入院后查血常规、生化常规、术前抗体、血凝分析、尿常规及粪常规均无殊。全腹部增强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月10 日行胃镜下治疗:于胃体上部大弯侧见一个扁平状息肉样隆起,约0.8 cm×0.8 cm,色淡黄,表面可见有分支的扩张血管,边界欠清(图1)。窄带成像技术:表面结构紊乱,病变边界不明显(图2)。予生理盐水注射基底部,有明显抬举(图3),圈套器电凝电切,两枚钛夹钳夹残基,残面发白(图4)。病理报告:(胃体大)内镜黏膜切除标本的大体分型0 ~Ⅰ型;病灶面积0.8 cm×0.8 cm;组织学类型:胃底腺型腺癌(主细胞为主型);浸润深度:黏膜下层,肿瘤厚度2.6 mm(侵及黏膜下层中1/3);溃疡:无;脉管:无;切缘:一侧周切缘阳性,基底切缘阴性,病变距最近基底切缘距离0.02 mm。组织病理学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40,黏膜及黏膜下层腺体呈复杂的分支管状密集排列,突破至黏膜下层(图5);HE 染色×200,肿瘤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底部,胞浆呈嗜碱性,异形性较小,核分裂像少见(图6)。胃镜下息肉摘除标本:(胃体)胃底腺息肉。免疫组化结果:A 片CEA(-), Ki-67(+,<5%), P53(-),CgA(-),Syn(+),CD56(+)。后予追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理报告侧切缘均阴性。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正在随访中。

图1 胃大弯息肉样隆起镜下表现

图2 胃大弯息肉样隆起窄带成像技术表现

图3 息肉样隆起基底部生理盐水注射后图像

图4 息肉样隆起圈套器电凝电切后图像

图5 病理组织HE 染色后40 倍镜下形态

图6 病理组织HE 染色后200 倍镜下形态

2 讨论

胃底腺型胃癌由Ueyama 等教授于2010 年首次报道[1],2018 年我国报道第一例[2]。按日本标准胃底腺型胃癌定义为有主细胞分化的胃腺癌,组织学上为上皮性肿瘤,主要由胃底腺细胞或壁细胞组成,未发现与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胃萎缩相关[3],预后较好,有低度恶性潜能,病因目前暂不明确。其多见于老年男性[4],多无家族史、饮酒或吸烟史,BMI 正常。

胃底腺型胃癌患者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因肿瘤起源于固有层深部,早期表面覆有正常黏膜上皮,镜下表现有以下特点:① 病变多位于胃体上1/3,多为单发,直径较小≤10 mm;② 多呈黏膜下肿瘤形态,0 ~Ⅱa多见,呈“SMT 样”病变,也可表现为0 ~Ⅱb 及0 ~Ⅱc;③ 病变边界不清,表面光滑,黏膜褪色调,少数发黄,并可见分支的扩张血管,背景黏膜无萎缩表现;④ 幽门螺杆菌阴性。窄带成像放大特点:病变边界不明显,表现为微表面形态缺失和不规则微血管结构。本例患者内镜下病变具备上述特征。

胃底腺型胃癌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5]。因起源于固有层深部,病灶较小可浸润黏膜下层,但脉管浸润罕见,纤维组织反应也少见[6],未见复发、转移、死亡病例报道。免疫组化表达特点:主细胞型肿瘤表达Pepsinogen-1 及RUNX3,不表达MUC5AC,壁细胞肿瘤表达H+/K+ATPase。检测Ki-67 增殖指数、P53 基因是否激活状态,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1,5]。本例患者Ki-67 <5%,预后较好。

多数胃底腺型胃癌病变较小,内镜医师需细心观察,主要与胃底腺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胃底腺息肉常为多发,息肉有正常胃黏膜颜色,多有明显边界,表面多无扩张血管,其发生与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和胃泌素升高等有关,异型增生及腺癌常起源于胃小凹上皮,而胃底腺型胃癌起源于胃底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表现为黏膜下层隆起形态,炎症背景较轻,多呈黄色,表面几乎无血管分布,呈实性外观,病理所见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56、突触素、CgA,一般不表达MUC6、Pepsinogen-1,而胃底腺型胃癌细胞可表达胃Pepsinogen-1、MUC6。本例患者内镜下表现及组织形态学均符合胃底腺型胃癌诊断。

治疗方面,本病属于低度恶性胃癌,预后较好,内镜治疗是首选。考虑到胃底腺型胃癌早期可浸润黏膜下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更有利于完整切除病灶,可作为首选。对于黏膜下浸润深度大于500 μm 的肿瘤,可考虑联合腹腔镜和内镜切除。本例患者第一次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病理提示一侧切缘阳性,后追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最后病理结果提示切缘阴性。

猜你喜欢

胃体胃底息肉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
消化不良患者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