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疾病预防及治疗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分析
2023-05-08余汉祥
余汉祥
摘要: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肉牛养殖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肉牛的健康生长,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肉牛疾病预防及治疗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希望可以为肉牛养殖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肉牛养殖;疾病防控;疾病治疗;技术要点
目前肉牛养殖已经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的特点,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肉牛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疾病是影响肉牛生长、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部分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和兽医学知识,在养殖过程中缺少对细节问题的重视,容易出现疾病或动物疫情,造成大规模的疾病传播,为有效降低肉牛患病的概率,养殖人员需要明确疾病预防以及治疗的要点,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和治疗手段。
1 肉牛疾病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
在肉牛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的工作原则,全面提升肉牛的健康水平,从而实现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肉牛疾病预防及治疗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外来疾病的入侵,并对现有的疾病进行控制和清除,从而降低肉牛的概率,在此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利用多种防治措施,保证养殖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肉牛的养殖规模以及养殖现状及时清除疫病传染源,切断疾病的传播路径。目前,我国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肉牛养殖基地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肉牛数量增加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问题,在集中式养殖模式下,一旦个别肉牛出现疾病,都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造成快速传播,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感染,这就为肉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此,养殖人员需要重点加强肉牛疾病的防控,肉牛的患病情况,采取隔离治疗的方式,从而保证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2 肉牛疾病预防及治疗的现状
为有效清除肉牛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问题,保证肉牛产品质量,就需要养殖人员做好养殖前期的防控工作,需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重点切断疾病的传染源,全面提升肉牛的抵抗能力。现阶段在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还存在诸多不足,个别养殖基地对于肉牛疾病防疫工作重视不足,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养殖人员并不具备疾病防控的专业知识,而肉牛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对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当地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相对较大,这都导致了肉牛疾病预防以及治疗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到位。
3 肉牛疾病预防中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
部分养殖员由于缺乏专业养殖经验,对肉牛常见疾病的种类、发病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等内容缺少正确的认识,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而个别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较差,肉牛的生长环境较为恶劣,自身适应能力的缺失也导致肉牛患病的概率不断增加,为此,针对肉牛疾病的预防技术措施,一方面需要养殖人员全面掌握常见疾病的特点和临床症状,另一方面需要做好肉牛的饲养管理,明确管理制度,从而降低肉牛患病的概率[1]。
3.1 明确疾病种类
疾病种类的不同,所采取的预防方式和治疗措施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养殖人员而言,需要根据疾病的种类合理选择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现阶段肉牛可能感染的常见疾病,都有良好的预防措施,养殖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以及养殖现状针对常见疾病制定预防措施,根据疾病种类提前备好各类药物,当地的动物疾病监管部门也需要重视肉牛养殖的防治工作,定期对养殖基地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出现疾病或,动物疫情时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
3.2 选择预防措施
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不常见的疾病类型,养殖人员需要给予充分重视,结合当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明确疾病的类别和治疗方法,同时需要定期接种各类预防疫苗,还需要建立疫病预防档案,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肉牛健康信息以及养殖情况汇总,并统计在档案中,表示人员需要定期整理和归纳档案信息,为后续的疾病防治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针对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疾病或动物疫情,养殖人员在记录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标记,既要记录重大疫病疫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还需要明确其造经济损失[2]。
3.3 重视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是肉牛疾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肉牛通过胎盘或初乳获得的抗体称之为母源抗体,可以有效提升牛犊的免疫力,而母源抗体也可以在肉牛接受疫苗注射时发生反应,为此,养殖人员在接种疫苗时需要选择适当为肉牛提供天然的保护屏障,避免外界的细菌和病毒入侵到肉牛体内,因此,养殖人员在注射疫苗时需要重视母源抗体,合理选择首次注入疫苗的日龄。
3.4 科学接种疫苗
疫苗的接种是肉牛养殖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内容,养殖人员需要合理选择疫苗,充分考虑到肉牛自身的免疫性,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测算出肉牛免疫力开始和持续时间,养殖人员需要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并提前制定疫苗接种方案。例如,口蹄疫是肉牛养殖中国家强制免疫病种,需要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养殖人员需要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在注射口蹄疫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时,对于成牛而言,需要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3ml口蹄疫灭活疫苗,而对于一岁以下的牛,需要将疫苗剂量控制在2ml,免疫期为6月;在注射口蹄疫A型活性疫苗时,可以采取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6~12个月龄的肉牛需要注射1ml,而12月龄以上的肉牛需要注射2ml,注射后两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6个月。再比如,肉牛还需要注射牛巴氏杆菌病疫苗,体重100kg以下的肉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ml;体重100kg以上的牛注射6ml,免疫持续期为九个月,该疫苗应尽量在 16~28℃的阴暗处进行保存,可以提升疫苗的有效期至9个月[3]。
由于针对不同疾病的疫苗在注射周期和注射剂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养殖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疫苗的注射情況,合理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从而提升免疫工作的效率。
3.5 规范预防工作过程
针对肉牛养殖的疫病防治工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责任,养殖基地的疫苗接种以及疾病防控措施的采取,都需要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取得联系,如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对疫苗的保管和接种管理存在不当行为,都会导致肉牛患病的概率增加,为此,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需要规范预防工作流程,提高肉牛养殖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例如,在运输疫苗、保存疫苗时,需要采取冷链运输,标准环境保存,并提前采取临床试验的方式对疫苗的效果进行检验,可以根据养殖基地具体的养殖规模以及肉牛的生长状态制订接种方案,从而提升疾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而对于肉牛养殖基地而言,也需要做好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预防工作。首先,养殖人员需要为肉牛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每天针对牛舍进行清理,对于剩余的饲料和水需要及时更换,同时保持牛舍内部的通风和光照,从而压缩病毒细菌在牛舍中的生存空间;其次,养殖人员需要定期针对养殖基地进行消毒,一方面,需要针对牛舍内部进行消毒处理,并使用先进的消毒装置,全面改善肉牛的生長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养殖基地的进出人员需要进行消毒管理,并做好登记记录,避免外来细菌导致肉牛患病;最后,养殖基地需要规范养殖人员的工作行为,明确养殖工作管理制度,针对肉牛疾病防控工作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从而保证防控措施可以有效落实[4]。
4 肉牛疾病治疗中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
如果养殖过程中肉牛患病,需要养殖人员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感染,而部分养殖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动物医学知识,无法准确根据肉牛的临床症状表现判断疾病类型,可能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疾病扩散,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合理选择药物,加强药物之间的有效搭配,避免盲目用药影响肉牛的健康生长。
4.1 加强休药期管理
休药期是指肉牛最后一次用药到屠宰出厂的时间,在正式屠宰之前,养殖人员需要保证肉牛的体内不存在药物残留,还需要将疫苗在肉牛体内存在的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障肉牛产品的质量,避免对人体造成影响,为有效落实这一标准,养殖基地需要加强对需要期的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降低肉牛的发病率,如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射抗生素类的药物,养殖基地需要向当地的动物疾病防控部门进行报告,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药物的注射,还需要做好详细的注册记录,在屠宰之前,需要根据药物记录和检验结果判断肉牛体内含有残留药物,针对肉牛疾病进行治疗时,养殖人员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避免重复用药或扩大用药剂量[5]。
4.2 合理选择药物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病情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情况,个别养殖基地的管理者认为进口药物相比于国产药物更具有优势,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部分进口药物并不适合国内肉牛养殖疾病的治疗,例如,针对牛巴氏杆菌病,养殖人员可以使用恩诺沙星,在肉牛的饮用水中,加入0.005%~0.01%,也可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根据肉牛的体重选择剂量,通常情况下,肉牛需要注射10~15mg/kg,针对牛放线菌病,养殖人员可以选择青霉素,作为治疗药物,肌肉注射5~10万单位/kg,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药物不能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和磺胺胺类药物进行混合使用,针对牛结核病,养殖人员可以选择异烟肼,利福平、硫酸链霉素等药物,针对炭疽病可以使用红霉素,养殖人员可以将红素拌入肉牛的饮用水和饲料中。
4.3 药物混合搭配
针对肉牛疾病的治疗工作,在选择药物时经常会出现药物搭配不合理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在选择药物时,经常会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搭配使用,而这些药物之间由于药理和作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药物的搭配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这种效,还有可能产生毒性,为此,养殖人员需要明确各类常见药物的使用要求。例如,抗菌药物泰乐菌素不可以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而林可霉素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可以有效增强药物的使用效果,但是不能与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混合使用,磺胺嘧啶可以起到抗菌、抗球虫的治疗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与杀菌素、莫能菌素等药物进行混合使用,可以与碳酸氢钠同时使用,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4.4 加强动物疫情管控
传染类的疾病会在短时间之内造成大面积的肉牛感染,不仅会严重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造成大范围的动物疫情,与肉牛疾病不同,一旦出现传染类的肉牛疫情,就需要养殖基地加强疫情管控,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和消毒。首先,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肉牛出现疑似传染疾病,需要将患病肉牛进行集中隔离,并对养殖基地全面进行消毒,同时将疫情信息向当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快速制定防疫措施,养殖基地进行全面的封锁和扑杀,对污染的草料需要进行焚烧,使用1%~2%福尔马林或2%苛性钠喷洒消毒;其次,针对患病肉牛,养殖人员需要重点观察病情发展情况,如果肉牛出现死亡,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肉牛尸体造成病毒病菌的传播,针对未感染的肉牛,将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并在肉牛的食物中添加预防药物,从而降低肉牛的感染概率。
例如,疥癣病是肉牛养殖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肉牛感染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在患有该病症的初期阶段,肉牛体内的虫体会分泌毒素,刺激肉牛的神经末梢,引起肉牛皮肤表面出现瘙痒,患病的肉牛会在圈墙、栏柱等处摩擦,如果牛舍中的通风不当,内部阴暗潮湿,都会加重肉牛的病情,由于肉牛的摩擦和啃咬,患部皮肤出现结节、丘疹、水疱甚至脓包,以后形成痂皮和龟裂及造成被毛脱落,炎症可不断向周围皮肤蔓延,随着严重的不断发展,肉牛会出现焦躁不安、日渐瘦弱的情况,会严重影响肉牛的正常采食和休息,最终可能导致死亡,针对该病症的治疗方法,养殖人员可以使用伊维生菌素以及具有相同药效的药物,按照肉牛的体重进行注射,需要注入100~200µg,如果养殖区域的牛患病数量相对较少,患病面积小,且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使用涂药疗法,使用5%的敌百虫溶液加入温水中进行涂抹。
5 结语
肉牛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提高肉牛产品质量,提升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需要做好肉牛养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针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忽视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并根据疾病种类和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养殖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药物种类和药物特性,避免出现盲目用药的问题,同时加强对传染病的管控,全面降低肉牛患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邬宗琼.肉牛的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0):103.
[2] 丁晓东.刍议肉牛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J].农家参谋,2021(6):121-122.
[3] 马云.浅析肉牛疾病防治在过程中易忽视的技术要点[J].新农民,2020(7):87.
[4] 陆远开.牛健康养殖技术与疾病预防[J].中外食品工业,2020(24):59-60.
[5] 吴静.肉牛养殖主要技术分析[J].畜禽业,2021,32(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