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措施

2023-05-08赵孝德

新农民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策略

赵孝德

摘要:在农产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已成为不同产业的重点。但是,在一些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节水观念难以落实,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效益和效益,而且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把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引入水利工程,准确把握适合当地需要的灌溉技术,真正实现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策略

0 引言

农田水利项目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农田灌溉是用水量非常大的环节。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规模较粗放,缺乏节水意识,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整体利用率不高,也无法保障灌溉质量。加之我国面临水资源较为短缺的现状,因此,只有结合工程实际,对农田水利灌溉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够提升灌溉质量的同时,减少灌溉成本,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1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节水灌溉主要依靠水资源需求和当地供水条件,开发滴灌、微灌、低压管灌等新型灌溉技术,确保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合理实施水源灌溉,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首先,滴灌技术在管道的最后阶段安装滴头,实施水利工程。然后将主水流完全分成小水流,实现湿土节水灌溉作业;第二是微灌技术,微灌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灌溉技术,灌溉时间长,灌溉量小,但可以科学管理水源,为作物提供更好的水,提高土壤性能和结构。第三,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管道灌溉农田,如果管道内水压不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 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农田水利工程作用是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用水的及时供应,在用水供应过程中,由于控制完善的质量控制,导致蓄水超出正常使用范围,造成大量积水问题,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到农业生产。由于我国农业在社会发展及其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只有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开展,才能提升经济的稳定性。而农田灌溉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灌溉质量进行控制,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2.2 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随着能源危机形势的加剧,我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农业进行生产过程中,也要重视节约,反对浪费。受到传统生产模式影响,多数农民未建立节约意识,尤其是农田灌溉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导致灌溉效率不高,并造成大面积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除此以外,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灌溉设备在进行使用期间,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影响到水利设备的使用年限,造成灌溉成本的提升。所以,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降低灌溉引发的浪费问题,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2.3 有利于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

想要使我国农业生产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就要对农业经济引起重视,转变结构形式,在灌溉方面,也要引进现代化技术,提升管理质量与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结合当前现状分析,可引导农民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提升农田灌溉质量,引进先进技术与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3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 滴灌技术的应用

滴灌技术与灌溉技术一样,需要加压水为供水提供动力,通过适当的加压水源,结合供水网络和管道进行分配和运输工作,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一般来说,滴灌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枢纽、管网和滴灌设施。第一个枢纽包括水泵、过滤设施、施肥设备、控制和测量设备等设施,这些设备和设施通过集结来共享,以便提取水源、增加肥料和压力、过滤水源以及及时和充分供应系统供水线路。线路包括压力表、主干管、支管和调节水流的设备等设施。滴灌带主要是利用滴灌到特定位置滴落线路提供的水源。

3.2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

要达到节水效果,必须从几个层面入手,包括减少运输过程的消耗和减少水源的使用。渠道防渗透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科学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水源输送过程的消耗,全面提高渠道防渗技术的水运效果。我国最常用的水运方式是利用渠道将水源引入农田灌溉区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水源深入渠道底部、坡地土壤空隙,水损失占水资源运输总量的50%~60%,最高可达70%。因此,渠道不透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3 局部灌溉技术和喷灌技术

农业生产期间,局部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均有着广泛应用。实际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且灌溉管道铺设所需成本合理,灌溉、节水效果均能够有所保证,这也成为局部灌溉技术所体现出的重要优势特点。喷灌则需基于地区耕地情况,位于管道合适位置,对喷头加以合理安装设置,对相应规格管道完成合理铺设,并通过水泵加压和自然落差,实现喷洒小水滴操作,为农田灌溉提供可靠保障,且均匀性、节水性能够有所保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作物灌溉提供可靠保障。通过对比探究,有关优势、节水效果和适用性等,应对此采取综合考虑,对灌溉技术加以科学合理运用,以此充分保证农田灌溉效果和质量。

4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

4.1 设计标准

在规划和设计农田灌溉工程时,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降水等因素。降水因季节而异,河流径流也大不相同。作物种类和用水需求因季节而异。因此,农田灌溉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學合理的灌溉设计标准。通常,设计标准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灌区水源的水状况、现有水利设施的状况、作物的具体种植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的充足供应,满足实际灌溉用水需求,明确灌溉工程的规模。

4.2 加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

首先,建管、施工、监理等多方参建单位要首先树立起“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信念,任何的工程措施或者进度计划都应该以保证质量安全为前提条件。确立各级单位质量安全责任人,将责任落到实处,实行专人负责,坚持质量管理始终高于一切。各县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定期开展质量培训,重点放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的岗前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传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容易被忽视的质量安全隐患等。项目组定期组织全部工作人员观看质量安全事故预警教育片,用那些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提醒、教育大家,并在观看过后组织讨论交流,吸取故事案例的悲惨教训,在今后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些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制定详细的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日常做好宣传学习等工作,对于重点、爆破、隐蔽等专项工程需要设立单独的质量安全负责人,区分施工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设立安全标志线和警示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从开工到建成不发生任何一起质量安全事故。

4.3 构建数字化调水工程

信息技术在加强农田灌溉数字水协调项目、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有效监测农田灌溉。促进更准确的调度,它还有助于将宏调度持续迁移到微调度。利用可视化的农田灌溉调度操作中心,及时获取水量调度信息,远程监控泵站机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尽快处理调水作业。利用相关系统软件和调度模型,模拟不同频率的水资源调度和应急调度方案,在可视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对农田进行灌溉调度,收集调度信息,管理数据资源,为调度管理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提高统一调度管理的有效性。

4.4 采用现代化技术,深入开展节水灌溉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技术现代是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开展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农田水利信息化工作进程,展开深入调研,参考先进地区建设模式,如苏南地区水利信息化配套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对农田水利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以水管理为核心,以监测、控制、传输和相应专用软件为主要建设内容,逐步开展骨干河流、重点闸站自动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的远程监控、自动化控制及信息化运行管理。选取个别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示范区,构建农田智能灌溉系统,进行农田水位、墒情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分析与决策,并根据决策结果自动调度泵站、闸门进行农田灌溉与排涝。根据示范区系统运行管理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改造,提高数据采集的数量、质量及决策精度,为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智能化控制、闸站自动化监测、微灌水肥一体化等农田水利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奠定坚实基础。有关部门在农田水利技术推广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设资金筹资机制,提高自动控制装置应用程度,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4.5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组建专业信息管理队伍

缺乏专业的信息工程手段是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创造,将直接影响到工程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项目信息管理会产生长期延迟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应积极探索工程信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一大批工程信息质量管理人才。切实保证工程信息管理手段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推广和使用。在招聘人才时,优先选拔具有较高对专业水平和一定管理水平的综合优秀人才,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严格考核员工技术。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更好地支持软件开发项目的设计,最终更好地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4.6 增加投入资金

从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来源上看,主要包括农民个人和集体、政府财政支付和社会资金。在政府对农业现代化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农村基层工作人员要干实事,为农民谋发展,积极分析目前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以期获得更多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发挥中间平台的作用,引入社会企业进行农业生产,企业从自身长远的经济利益出发,会考虑增加水利灌溉资金的投入。此外,水利灌溉商业化也是一种可以探索的方式,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使用者按期支付一定的使用费用来维系水利工程的运营。

4.7 完善灌溉制度

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灌溉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目前的水利灌溉技术和渠道,以及农民对灌溉渠道的认知程度,提高农民对灌溉制度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从而推进该项工作在当地的改革和执行。具体来说,灌溉管理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农田水利灌溉制度的调查。这项工作的水利开展能让农民知道灌溉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标准,有利于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实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第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运营管理。在实际灌溉活动之中,必须明确农田灌溉的基本流程和程序,在管理上,权责划分清晰,专人专项专事,提高整个灌溉系统的运转效率。第三,注重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必要性,相关人员需要提升农民的节水意识和科学灌溉的认知,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4.8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推动节水灌溉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除了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要充分调动种植相关人员和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基层工作人员可协同灌溉技术人员开展对节水灌溉的宣传工作,主要聚焦在节水农业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开展节水农业对相关种植人员和主体的好处,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可执行措施等,在思想意识方面深化人们对于节水农业的了解,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为了让节水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还可以开展节水农业试点或者邀请部分人员去参观节水农业生产地,让理论落到实践中,让相关人员认识到传统灌溉技术的不足,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配合节水农业的发展,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5 未来发展展望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现状分析,传统灌溉技术存在局限性和落后性问题,难以满足现代节水灌溉的要求,今后必须把智能技术全面引入灌溉技术。通过智能系统建设,全面掌握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在大数据分析、统计和整合的基础上,对影响作物生长过程的因素(如土壤、湿度、温度、水分等)进行数据采集,合理选择灌溉技术和灌溉水量。二是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节水控制系统及相关软件升级,提高节水设备控制能力。三是在水源灌溉管理系统安装了良好的中央控制器,监测数据自动上传到系统,自动控制水源灌溉的时间和频率。确保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全面应用,缓解水源短缺问题,要不断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和推广,准确把握各种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和应用优势。农田水利工程不断优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灌溉的质量和效益,最终实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双兰.探讨新时期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2):102-103.

[2] 魏长军.评价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建设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122-123.

[3] 扎依尔比克买买提.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J].水利工程,2021,4(11):181-182.

[4] 郭強.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J].山西农经,2020,9(11):146-147.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策略
U型渠道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