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都市报如何让读者“慢”下来

2023-05-08郭燕群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而美报道都市报

郭燕群

关键词:融媒体;都市报;“小而美”;报道

媒体行业中,各种消息迅速传播能让读者获取更多资讯,生活更加丰富化,但快餐新闻也会助长功利化学习、娱乐化生活、浮躁化的社会风气。融媒体时代下,都市报等媒体有必要深耕本土特色,力争实现深度报道,让读者“慢”下来,重塑媒体传播价值。

融媒体时代下让读者“慢”下来的现实需求

首先,媒体行业需要回归专业主义。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多追求“时效性”,但是却难以保证新闻的“实效性”,这就导致快餐式传播日益盛行,削弱了传播的内容,丢失了新闻的部分核心内涵。一味追求速度,也很难创作出高品质的新闻内容。

面对这一现象,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行业发展有必要重新审视新闻价值,在追求时效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报道的文学审美性和深度价值。让读者“慢”下来,用深度来对抗速度,用故事来对抗热点,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其次,媒体行业要满足受众多层次的信息需求。让读者“慢”下来有助于读者情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媒体时代下,快餐新闻价值大大衰减,读者更加需要有深度、准确的高质量信息和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再次,媒体行业要重望媒体传播价值。让读者“慢”下来的新闻报道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思考,作品不仅更具可读性,同时作品里故事性的描写也具备文学审美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媒体行業有必要重塑媒体传播价值,让新闻报道成为经典佳作,在热度过后仍具有可读性,可以使读者从中汲取养分。

最后,媒体行业要倡导品质阅读,传承优秀文化。有调查显示,不少人对“世界读书日”等全球纪念性节日了解较少,对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等娱乐性节日却十分熟悉,更有不少人对我国历史文化也不求甚解。面对这一现象,媒体行业有必要让读者“慢”下来,推广品质阅读,引导读者在嘈杂的快餐时代静下心来去深读、分享感受、享受阅读的快乐,同时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融媒体时代下让读者“慢”下来的表达方式

多媒体内容表现形式

融媒体时代下,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发展迅速,再加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科技不断进步,VR、AR等高新技术在新闻媒体领域中应用愈加广泛。相较于通篇的文字报道而言,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的都市报报道更具吸引力,同时内容也更加丰富,可以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使读者集中注意力进行慢读、悦读。

例如,2022年4月起,《南国早报》在官方微信视频号推出《探城》系列融媒体产品,以短视频的形式带大家探索广西的首府城市,发现城市的每一处美好和惊喜。《南宁蓝,是什么蓝?》《这个角度看南宁,绝了!》《上天入地,穿越南宁》《南宁,一个夏天掉果的城市》《邕有繁花》《逛南宁菜市,品人生至味》《我在南宁追落日》《来南宁要做的32件小事》等探城短视频,用小场景、小美好、小感悟来吸引受众慢下来,一同品味城市生活的气息和文化,受到读者网友的欢迎。

多层次输出品牌形象

从都市报媒体形象来看,新闻报道栏目“小而美”,切入点更精准,更容易进入读者的心里,形成记忆点。比如《重庆晚报》的“夜雨”“老重庆”“慢生活”等精品栏目,以及《南国早报》客户端2022年起打造的“早读七点”“晚安十点”等栏目,都属于输出品牌形象之举。这些栏目增强了品牌曝光率,形成口碑传播,进而提升了都市报的媒体形象。

整体来看,融媒体时代下,都市报可以给新闻报道进行细分,利用不同栏目吸引不同喜好的读者,有助于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从报道标题来看,报道标题是都市报形象输出的一部分,如果标题内涵不足,将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为此,都市报要重视将标题进行精致包装,尽可能地使用简单而又饱含深意的标题,突出人文关怀,拉近媒体与普通大众间的距离。从输出方式来看,都市报主打本土新闻,因此,“小而美”的产品可以更多关联到与本地相关的内容上。

多元化建构读者互动形式

互联网时代下,互动是新闻媒体行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媒体行业而言,网络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新闻报道,对读者进行信息轰炸。面对这一现象,如何有效打动读者、吸引读者是当下媒体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互动恰好是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

媒体与读者进行长期互动,参与新闻报道全过程,可以增强读者体验感和成就感,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融入媒体这一大家庭。例如,2022年1月1日起,《南国早报》客户端上线两档全新资讯栏目,并推出“悦读21天”打卡活动。用户登录《南国早报》客户端浏览新闻,参与互动,连续打卡21天,即有机会赢得阅读盲盒和精品好书。

媒体还可以积极探寻与读者的多元化互动形式,除评论区互动外,积极邀请读者进行爆料、投稿,参与互动活动,阐述身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事等等,都不失为构建与读者互动的方式。

“小而美”报道的路径和优势

人员“小而美”,激发创作热情

融媒体时代下,创新人才仍是时代都市报发展的核心资源。随着融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广播、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都面临诸多困境,不仅仅是外部受众流失,内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不断下降,不少人选择在网络媒体行业里另谋高就,导致传统媒体发展受到一定冲击。

然而,以“让读者慢下来”为中心,以“小而美”报道为切入点的都市报发展路径则能很好地解决都市报“人员流失”的问题,其不仅可以激发新闻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还有利于打造现象级产品。

内容“小而美”,增强新闻深度

相较于融媒体时代下的新媒体报道而言,都市报报道空间在不断“缩小”,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纸媒的发展空间。都市报等媒体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摒弃缤纷复杂的专栏报道,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现象级产品,保证新闻质量和粘性,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融媒体时代下找到立足之地。想要提高内容品质,都市报必须深耕本土,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新闻工作者要重点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群体,如医生、老师、公交司机、民警等,挖掘其中温暖的故事。与此同时,“小而美”的新闻报道还要凸显人文关怀,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歌颂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即便普通人不如明星、网红那般带有大量流量和广告价值,但这部分人的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更能带给读者触及人物内心的思考和启迪。

以几个都市报的人物报道为例,《重庆晚报》“慢新闻·人物”报道“因公殉职的交巡警杨雪峰”“背篓夫妻”,《燕赵都市报》报道“邯郸市魏县热心群众合力救起落水一家的事迹”,《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李爱国:杏林济世梦悬壶赤子心”,说的都是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

《南国早报》与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携手合作,为“小而美”的凡人善举传播助力。近年来,《南国早报》累计推出了将家中种植的沙糖桔全部捐给湖北省十堰市的“最美沙糖桔女孩”韦丽萍、自驾20多个小时将一车个人捐赠物资运到武汉并在武汉疫区当志愿者的梁意锦、不顾个人安危勇敢登上逆行驰援武汉列车的个体医生莫仁云等多篇正能量经典报道。其中多个案例获得“天天正能量奖”,受到全国广泛关注。

这些立足本地的报道,让读者看到了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的普通人物形象,全网阅读量都达到了上千万,兼具了流量与口碑。

欄目“小而美”,引领社群生活

栏目“小而美”是打造精品报道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引领社群生活的指示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和地区秉持“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深化“家门口”,拓展“楼道口”,通过街区、商居、行业这三个党建共同体,寻求破解新时代党建引领美好生活共同体的新思路。

央视新闻也接连报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民生热点内容。而栏目“小而美”能够密切联合社群,深耕本土特色,以社群生活为中心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引领社群现代化休闲生活。例如,《重庆晚报》以慢新闻作为核心平台接连打造“夜雨”“老重庆”“慢生活”等精品栏目,做城市社群生活的引领者。为保证精品栏目新闻报道具有文化气息,《重庆晚报》邀请贾平凹、傅天琳、梁鸿鹰、叶辛等优秀作家担任文化顾问,积极与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新闻学院加强合作,共建采访基地,助力新闻采编报道。

除此之外,“老重庆”栏目积极向广大作家、文史专家及社会作者征集栏目稿件,讲述非遗项目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向全社会推介重庆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及推广情况。为努力还原展现老重庆有口皆碑的传统历史人文风貌,更好地保护传承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推进实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老重庆”栏目2019年还曾获得渝中区文化委的专项项目资金支持。

平台“小而美”,打造传媒智库

传统媒体在汇集资源领域内深耕已久,资源丰富。面对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冲击,都市报等传统媒体要加强与社会群体和政府部门在日常休闲、消费、公益和创新等领域内的合作,积极创办“小而美”的平台,以不同形式融入社群生活中,打造更具想象力、更具人情味、更接地气的媒体。例如《重庆晚报》与重庆慈善总会进行跨界合作,成立晚报抗癌爱心互助会,是当时西南地区第一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合打造的公益平台。平台规定,只需充值10元即可成为平台会员,待半年观察期过后,如果在之后的日子里不幸患有重症,就会得到其他会员的爱心援助。

与此同时,平台坚持走“小而美”路径还可以努力推进媒体和智库的融合,打造传媒智库。针对新闻事件,媒体板块负责报道,智库辅以研究报告、研讨会等产品形态。传媒智库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很好地发挥出媒体和智库的融合优势。例如《重庆晚报》与政府合作打造重庆文化传媒智库,相较于单一媒体平台而言,传媒智库更有底蕴、更接地气、更易传播,是新时代下都市报等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

融媒体时代都市报发展建议

突出人文关怀,将新闻故事与报道创新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新闻讲究“短平快”,因此,都市报很重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但同时,新闻报道也要“快中求慢”,将本土特色文化和报道内容相结合,将风土人情与和谐社会相结合,将平凡人物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重视阅读品味的引导和文化精神的建树。

像《南方都市报》报道组出品的《印·记》系列海报和专题报道,捕捉“最美逆行者”的面容,以时代精神把脉典型人物,以真情实感激发心灵共振,报道内容注重展示一线医务人员脱下面具和口罩后的脸,以一张张平凡的笑脸展现他们的“不平凡”。

发挥全媒体优势,将新闻内容与报道形式相结合

融媒体时代下,报纸等传统媒体既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也要优化传统新闻报道形式,充分发挥出全媒体优势,提高媒体传播价值。

都市报在新闻报道期间要积极借助网络媒体提高传播效能。一方面,都市报的官媒、官博、微信公众号要同步跟进新闻报道,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要与读者展开实时互动,第一时间收集读者反馈,了解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感知情况,从而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对之后的报道策划进行相应调整。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有必要优化评论区,提高新闻报道的互动性,不仅要积极参与评论区讨论,回复读者反馈,也要在官博、公众号等下方开展“每日话题”,增加与读者的互动,倾听读者声音。其间,新闻工作者要在评论区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期与读者建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

融媒体时代下,都市报等媒体行业发展要以“小而美”为切入点,开发深度新闻,追求报道文学性和叙事美学,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重塑媒体传播价值,促进新旧媒体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小而美报道都市报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小而美”的平台将成行业主流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上海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