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研究
2023-05-08陈红陈晓军王平林秀丽黄伟
陈红 陈晓军 王平 林秀丽 黄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影响因素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教育形态逐渐转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发展趋势。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用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密切相关,积极的学习投入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效[1]。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内容,参与各项活动,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在整个过程中伴有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
在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公共课是所有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公共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存在“狭义工具论”的倾向,公共课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内容相脱离,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基础,不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无法将计算机与专业内容相互融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其二,大部分公共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未形成统一体系,线上学习多成为成绩考核的工具,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核而完成线上学习,混合式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三,很多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常规或过时,部分网课与时代脱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投入度不高等。因此,本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通过调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现状,探究其影響因素,提出相应策略,为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进而提高大学生在公共课中的学习投入度。
2 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Tyler提出“任务时间”,认为学生投入学习任务中的时间越多,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2]。Pace认为,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长度,还应关注投入学习的程度[3]。除了对学习投入的内涵研究,还有学者探究学习投入维度的构成,Fredrick等认为,学习投入包含行为、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非单一维度构成[4]。随着对学习投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还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通过编制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进行测量,影响较为广泛的有美国“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NSSE、大学生课程投入度调查问卷SCEQ等。Reeve等通过实验,探究出教师的激励行为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度[5]。Kyeong得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6]。
近年来,我国对于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也日益增多。2000年,孔企平在研究中提出“学习投入”这一概念,并对学习投入的三种维度进行了具体阐述[7]。2008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将NSSE 进行汉化,形成“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NSSE-China。2015年,李爽等编制了“远程学生学习投入评价量表”,探究远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投入相关特征方面的差异[8]。许俊卿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的性别、专业等因素对学习投入有影响[9]。
通过对国内外学习投入领域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本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生公共课的学习投入现状调查将从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三个维度展开;同时,从学习者自身、教师、同伴、环境、课程五个方面探究影响学习者学习投入的因素。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认知投入是指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深入思考后的认知水平,行为投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活动,情感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情感反应[10]。行为投入是学习投入最直观的表现方式, 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往往需要通过学习者的行为活动体现出来,因此行为投入是获得认知投入、情感投入的基础;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又可以作用于行为投入,从而影响学习投入。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归纳了学习投入三个维度的衡量指标,如表1。行为投入维度包含参与、专注、坚持、交互4个指标;认知投入包含学习策略、自我管理2个指标;情感投入包含兴趣、价值2个指标。
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从学习者因素、教师支持、同伴引导、环境因素和课程因素五个方面考虑。其中学习者因素包含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知识基础三个指标;教师因素主要为教师引导;同伴因素主要为同伴支持;环境因素包含校园环境、学习氛围两个指标;课程因素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两个指标。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借鉴NSSE-China问卷以及已有的影响因素研究,按照预先确定的指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与专家进行多轮探讨,最终修订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个模块:学生基本情况模块、学习投入现状调查模块、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模块。基本情况模块包含学生的性别、专业等基本信息;学习投入现状调查模块包含3个维度,8个指标,共21个题项;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模块包含5个维度,9个指标,共37个题项。在正式发放问卷前,先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得到克隆巴赫系数为0.946,KMO系数为0.923,P 值小于0.001,说明本研究的问卷信效度较好。
本研究以X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且正在学习《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课程的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剔除作答时间过短和所有内容勾选同一答案的无效问卷,最终得到30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33人,女生168人。下面将使用SPSS24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现状
为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现状,本研究对三个维度各指标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如表3。
行为投入维度中,参与的均值为3.90,通过具体题项分析发现学生参加课程、参与任务、参与测评的均值较高,而记录知识点的均值较低,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不旷课且完成学习任务测评任务,但上课时能认真记录知识点的学生却不多。专注的均值为3.65,可见部分学生虽然参与到课堂之中,但对于教学内容并不上心,在课堂上容易分心,说明课堂纪律松散、趣味性不高。坚持的均值为3.82,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完成考试,但对于计算机课程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性学习,部分同学不能坚持到最后。交互的均值为3.49,相对于其他几项指标较低,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交互行为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投入度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认知投入维度中,学习策略的均值为3.79,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能够拥有整体性的认识,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也较为良好,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有所欠缺。自我管理的均值为3.77,说明大多数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于课程的学习安排不够明确。
情感投入维度中,兴趣的均值为3.75,通过分析具体题项发现68%的学生表示对计算机知识很感兴趣;73%的学生认为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吸引其投入到学习中。价值的均值为4,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并且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4.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1) 性别差异分析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不同性别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投入度差异如表4所示。
由表可知,男生在各维度以及总体学习投入的均值高于女生。其中行为投入的显著性水平sig 为0.021,小于0.05,说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行为投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公共课中,男生在行为投入方面的投入度较高。
2) 多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将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分别作为因变量,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多元回归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公共课学习投入影响因素[11],结果如表5。
行为投入:模型拟合指标R2为0.584,说明自变量能解释行为投入变化的58.4%;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教师引导、同伴支持对学生行为投入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表明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教师引导、同伴支持是影响学生行为投入的主要因素。
认知投入:模型拟合指标R2为0.524,说明自变量能解释认知投入变化的52.4%,知识基础、同伴支持、教学设计对学生认知投入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表明知识基础、同伴支持、教学设计是影响学生认知投入的主要因素。
情感投入:模型拟合指标R2为0.512,说明自变量能解释情感投入变化的51.2%,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教学设计对学生情感投入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表明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教学设计是影响学生情感投入的主要因素。
5 提出策略
5.1 优化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科普符合课程内容且贴近生活实际的计算机知识,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增强正向情感投入,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解决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和同伴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与同学相互交流问题和想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充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的互动功能,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让学生养成自愿回答老师问题的习惯以及善于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5.2 布置开放性任务
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布置开放性任务或开放性问题,不设置标准答案,让学生最大范围地自由思考问题、动手操作实践、发表观点看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通过网络或相关书籍搜集资料,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深入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形成一套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积累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而不是仅仅为了通过考试。
5.3 开展针对性教学
對于知识基础较强且对计算机领域相关内容兴趣浓厚的学生,除了掌握课程内容外,教师应当为其提供各种比赛的平台和途径,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更好的证明自己,从而产生成就感。对于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其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了解学生具体薄弱的方面,努力培养其自我效能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男生和女生在行为投入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