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筑牢企业科技创新主体

2023-05-08何颖

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领军基础主体

何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科技与标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科技管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著有《创新管理》《技术对外依存与创新战略》等专著,参与《智造热点》、2013-2022年度制造业技术创新蓝皮书等书籍撰写,重要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年度优秀成果奖。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研发能力持续增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企业在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国际科技博弈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這是新时期对于企业承担创新使命、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进入新时期,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进入新时期,国际产业竞争转入科技竞争轨道,国际科技格局发生巨变,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逐渐强化,企业开展创新特别是硬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开始呈现出向创新链条前端延伸的趋势,实现了从技术创新主体到科技创新主体转变。

第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引发科研范式发生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创新链前端延伸。

第二,科技创新成为产业竞争的主战场,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更多短板制约环节。

第三,我国正处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机遇期,更多企业将要成为国际科技发展的领航者。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

主要表现及存在的差距

一般来说,企业的创新主体表现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在新时期,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较以往更加强调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企业是创新决策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在国家产业科技类规划、重大科技项目指南、重点行业技术路线图等关乎产业创新方向的重大决策论证中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创新决策时,不仅要制定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利益的短期研发计划,更要具有战略性眼光,前瞻布局影响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决策咨询的程度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例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是由产(企业家)学研及非政府组织的知识精英组成;日本内阁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的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首长和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企业家)的精英。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前半篇”谋划中参与不足,难以将苗头性、潜在性技术创新动向反馈到决策中。同时,我国具有战略眼光的、掌握规则主导权和生态控制权的领军企业不多。例如华为就是这类领军企业的典型代表,可惜目前我国在这类研发投入高、能够影响行业创新方向的大企业数量上仍然不足。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在R&D经费投入规模上远远超过其他创新活动参与者;另一方面企业R&D经费投入结构合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特别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

从企业发展规律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如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的企业,因产业技术创新速度快、科技含量高、技术竞争激烈,企业的竞争点不仅局限在技术研发,而是扩大和前移到基础科研领域,企业逐渐关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18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经费中只有0.22%用于基础研究,仅占主要创新型国家的五十分之一左右。可见,我国企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仍相对较少。

企业是科研组织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协调产学研各方利益,形成多主体协同发力的高耦合创新生态;另一方面企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运行中,发挥核心组织者的作用,将市场需求迅速反馈到创新链前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前,我国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依然相对较弱,《202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企业对科研院所研发经费贡献占比不足4%,对高校研发经费贡献占比不足四成;《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只有5.7%的专利由产学研合作产生,高达93.1%由产学研各方单独完成。此外,我国由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载体数量较少。2015年以后,我国陆续启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新型创新载体,但建设时间不长,数量较少,都没有超过两位数。

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基于知识产权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将优势技术转化为国内或国际技术标准,用标准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增强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创新生态的主导权。

相较于国际领军企业,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专利质量仍然较低,专利转化后的价值相对不高。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2年国际专利申请报告,对比华为和高通的2022年PCT专利,华为的申请量(7689件)几乎是高通(3855件)的2倍,但华为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专利价值主要在3万至30万美元,而高通的专利价值主要在60万至300万美元。而且,我国企业牵头制定国际标准能力也不强,例如,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联盟中的话语权不够,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仅排在全球第5位。

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咨询制度,提高科技领军企业专家的数量,在市场应用导向的科技项目决策中增加科技领军企业的话语权。优化国家科技项目的评价导向,应用导向明确的项目以市场用户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未来市场前景和对行业的辐射带动情况。

二是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部署,持续支持中央企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前沿领域和交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探索中央财政对制造业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机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本支持开展原始创新。进一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技术开发准备金、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引导有能力有需要的科技领军企业逐步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增强国有企业在战略性、先导性、原创性技术创新中的领军作用,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制度,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自主创新成果应用水平在国有企业考核中的比重。

三是推进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设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引领带动多层级、跨区域的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中介共同建设创新联合体,通过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运营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资源、信息数据共建共享,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依托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实验室组织的科研项目中,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或牵头承担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比。

四是完善支撑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发展生态基础。聚焦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开展PCT专利布局,增强专利布局与协同运用能力。推动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新领域新业态建立产业专利池,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鼓励科技领军企业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支持企业牵头发展全球性、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支持企業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积极向国际组织贡献中国技术方案。稳步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各类基金、担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动衔接,积极推广投、贷、保联动等多种服务模式创新,为科技型企业创新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深化产教融合,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依托或联合高校设立产业学院、研发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猜你喜欢

领军基础主体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五抓五促”夯基础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新领军格兰仕参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