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龙舟竞渡文化在首饰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2023-05-06王皓天孙均熠谢菲凡邵长骏

中国宝玉石 2023年2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龙舟首饰

王皓天,孙均熠,谢菲凡,邵长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前言

龙舟竞渡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赛龙舟作为龙舟竞渡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同时也是一项庆祝端午佳节的活动,更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龙舟运动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由一种中国的民间娱乐活动发展成为如今一项世界性的竞技性体育项目,并形成了独特的龙舟竞渡文化。然而,如今的龙舟竞渡文化缺少了以往人们对其的重视。为了使龙舟竞渡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并延续传承,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原创的首饰文创产品来对龙舟竞渡文化进行转化,传递其情感、内核、精神与文化魅力,并推动类似于龙舟竞渡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首饰文创设计领域中的创意与使用价值的提升。

1 龙舟竞渡文化的概述

1.1 龙舟竞渡文化的起源

关于龙舟竞渡文化的起源,主流观点认为龙舟早期是以巫术活动的形式出现在中国[1],当时的人们视其作为一种祭祀仪式,意图将自己的愿望传达给神祇,祈求祛病消灾,谷物丰收。

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屈原说。《续齐谐记》中记载:“楚大夫屈原遭馋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为了纪念屈原,先民把龙舟竞渡作为农历五月初五日的惯例活动,还将屈原的经历编成含有浓厚爱国精神的故事传颂至今。

其次,也有相关文献记述民间竞渡的风俗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勾践、曹娥等人[2],虽然无法证实哪个说法是最正确的,但它们无外乎都在诉说着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龙舟竞渡的方式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纪念与信仰。

1.2 龙舟竞渡文化的发展历程

龙舟竞渡文化的发展主要呈现从实用性到纪念性再到竞技性的趋势[3]。笔者将其主要概括为三个阶段,见表1:

表1 龙舟竞渡文化的发展[4][5]Table 1 The development of Dragon boat race culture

(1)原始萌生阶段。当时龙舟以实用性为主,是古代百姓出行游玩,捕捞劳作的必要工具。

(2)纪念先人阶段。此时龙舟进入以纪念性为主的兴盛阶段。人们举办龙舟竞渡活动以表达对伟大先祖的缅怀,希冀他们的精神品质能够被铭记和流传。

(3)竞技体育阶段。至此龙舟竞渡逐步转向竞技体育,并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和关注。

1.3 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现状

龙舟的故事与文化代代传承至今,在保留其内蕴的精神品格、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其文化内核也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传统龙舟竞渡从对古代英雄壮士们的缅怀,对可贵、高尚的爱国情怀和人格操守的歌颂;再到今天对破浪前行、奋勇争先、团结协作精神的赞扬,对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发扬,都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时间沉淀的古朴典雅,更随岁月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如今,龙舟竞渡已然走出国门,转变为一门国际性的竞技赛事,成为弘扬华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接触到了龙舟竞渡,感受到它的活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龙舟竞渡文化下的文创与首饰

首饰与文创产品皆可作为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关于首饰文创,本章节将分为文创、首饰以及首饰文创三个领域进行剖析。从本身入手,进而将二者组合进行关键的探讨和说明,并对比整理出表2。

表2 龙舟竞渡文化文创、首饰、首饰文创之间的对比Table 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ltural creation, jewelry and jewelry creation of Dragon Boat race

续表2

2.1 龙舟竞渡文化与文创

文创产品从字面上解读为“文化”加上“创意”,它是通过对文化本身进行艺术性的创作,使文化创意与相关产品结合,让蕴藏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以及精神实体化,进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推动文化的传播。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创产品价格符合大众消费水平,我们可见其广泛分布于旅游景区、博物馆、艺术馆和高校以及特色社区中,为提升文化知名度和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尤为积极的作用。

为了推动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许多地区在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竞渡活动的同时,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文化文创产品。它们为后续赛龙舟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弘扬龙舟竞渡文化添砖加瓦。

如表1 中的龙舟模型便为中堂镇的特色文创产品(图1)。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在广东东莞市有着“中国龙舟之乡”美称的中堂镇都会如期举办龙舟赛,东江上面百船争先、热闹非凡。

图1 手工龙舟模型[6]Fig.1 Handmade dragon boat model

龙舟竞渡文创产品的设计并没有止步于此。2019年在广州天河所举办的同舟杯·龙舟文创大赛中[7],不乏来自五湖四海精良的作品。其中便有表1 中以划龙船时荡漾的水波纹为灵感创作的龙舟“竞渡”保温杯,深受大众喜爱(图2)。

图2 龙舟竞渡主题保温杯[8]Fig.2 Dragon Boat race theme thermos cup

2.2 龙舟竞渡文化与首饰

首饰,泛指人们佩戴在头部、颈部、手部等部位的装饰品,用以装饰人身起到美化自身的作用,从古至今都受到众多人的喜爱。中国人除了追求形式上的美外,还追求意象上的美,对饰品也是如此。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点翠子孙万代纹头花(图3)。清代诸如此类将吉祥文化体现在首饰上的作品还有许多,由此可见,通过首饰来传递文化的做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图3 故宫博物院 点翠子孙万代纹头花[9]Fig.3 The Palace Museum dot Cui descendants of all generations pattern flower

当龙舟竞渡文化与首饰相交融时,设计者将会选取不同的龙舟元素作为设计语言,其中龙舟的发展阶段以及被赋予的内涵占有绝对性因素。图4 的金累丝龙舟簪,就通过累丝工艺,把金丝堆、累、织、编,制成一支精美的头簪将古时人们乘龙舟游玩的场景永存。来到现代,设计师傅耀玉以划手同心协力通过浪花构成的龙舟纽带与激浪抗衡为灵感设计了图5的赛龙舟胸针。

图4 金累丝龙舟簪[10]Fig.4 Gold tired silk dragon boat hairpin

图5 赛龙舟胸针[11]Fig.5 Dragon boat racing brooch

由古至今,不同时代下不同内涵的龙舟竞渡文化导致首饰呈现出的造型样式也会些许不同。但这些饰品都将龙舟竞渡文化的精神内涵化作具体精美的首饰,让佩戴者可以从中领略出设计和制作者们想要表达以及传承的龙舟竞渡文化。

2.3 龙舟竞渡文化与首饰文创

综上所述,首饰文创则成为首饰与文创的交集,即具有首饰用途的文化创意产品,其中首饰特有的工艺材质与设计感是一般文创产品所不具备的,同样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寄存感、大众性和创新性也是首饰可以吸取的[12]。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含有大量的文化符号以及文化内涵,可以给予首饰设计新的创意与灵感,从而让设计出来的首饰文创富有文化灵性,进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当两者达成独特的默契,不仅将创新首饰设计的思路,且在兼具设计美感与文化寄存感的同时也能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

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大力研发设计出不同种类,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文创作品。最热门的当数类如图6 的首饰文创,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在吸引大家的目光后也掀起了广大消费者们的购买热情。

图6 国博 龙形金步摇发簪[13]Fig.6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Dragon - shaped golden step shaking hairpin

同样,拥有百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中藏品众多,自然不乏别出心裁的首饰文创产品,图7 的遂心如意白玉首饰让公众完成了把故宫带回家的美好心愿,在进一步扩大故宫历史文化的影响与传播的同时,还赋予了古文化更强、更持久的生命力。

图7 故宫博物院 遂心如意白玉首饰[14]Fig.7 Palace Museum Suixin Ruyi white jade jewelry

上述两种首饰文创,在传统首饰华丽的外表下还蕴藏着历史依托感和故事感,在传统文创古朴的内核外又新添有绚丽的色彩和新颖的设计,并与身体产生了联系,为枯燥的文物绘上新的一笔。但美中不足的便是缺少了文创产品的功能实用性,笔者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创新实践,内容详见下文设计实践部分。

当设计者、制作者、佩戴者在设计、制作以及佩戴欣赏饰品时,即形成了一种和文化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便会自发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来自首饰的文化背景和内涵[12]。这不仅增加了佩戴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也让首饰本身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而且首饰采用现代的制作工艺一并融合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带动首饰文创的发展,为传统文化、首饰和文创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关于龙舟竞渡文化的首饰文创产品在市面上并不多见。

3 龙舟竞渡首饰文创设计实践

3.1 市场调研分析

在进行首饰设计之前,笔者通过网络制作并开展了针对大众对于首饰文创的喜好和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在校师生、社会人群总四百人,通过问卷结果的比对与分析,对消费者在首饰文创产品的价格、材质、体量等方面的需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表3),我们拟定了本次设计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为以下两个:一、消费者普遍对价格较低的文创产品接受度高,如何据此决定首饰材质的同时还能兼顾其美观性;二、办公文具类或工艺品类等较为小巧、易于携带的文创产品更受消费者们的青睐,首饰设计如何在二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需求涵盖了办公文具和日用品的功能性以及首饰、工艺品的美观性,在可接受的价格上达成二者的有机融合便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3.2 设计方案

对于问题一,表3 显示,价格处于50~100 元之间的产品更能被消费者接受,故结合美观、体量、耐久度等诸多方面的考量,我们决定选用价格和质量较为平衡的纯银和锆石进行首饰的制作。采用两种材质的原因如下:首先,银与锆石的价格实在,符合消费者接受度;再者,银闪耀且持久性较优,锆石较坚硬、光泽强而且颜色丰富,二者兼具精致的外观和较好的质量。

表3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Table 3 Statistic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对于问题二,经过研究讨论后,我们了解到多功能性首饰文创为首饰设计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发展[15]。便决定设计一款日常能供人佩戴在身上起装饰作用,需要时也可转换为其他用途的多功能首饰文创。其具有小巧且精细的特点,且在首饰文创的基础上兼顾了功能性和产品体验性,让佩戴者更自由地搭配出专属于自身的穿搭,从不同的佩戴方式中展示出属于个人的独特审美,让搭配有更丰富的选择。并在必要时可以另作工具使用。

笔者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借鉴龙舟竞渡的形式,一并吸收端午节的元素,设计出一款多功能项链首饰文创(图8)。

图8 多功能首饰项链设计图(邵长骏设计)Fig.8 Multifunctional Jewelry Necklace Design(Designed by Shao Changjun)

在题材方面,选取龙舟竞渡时擂鼓开桨,船员们乘风破浪、团结一致向终点冲刺的造型作为首饰文创的主体部分。在用料与色彩方面如图9 所示,产品通体采用纯银, 镶嵌的宝石为吸收端午风格配色的白绿两色锆石。圆形的白色用作队员,方形的绿色作为龙桨上点缀的同时也让人联想到粽子。在造型方面,通过对其形状的提炼、变形和重构,设计出骨架笔直、线条优美的龙舟。简约的风格将“线”与“面”结合运用,突出线条美感的同时又极具力量感。在寓意方面,该产品不仅体现出龙舟竞渡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将面对风浪时整齐划桨、破浪前行的发力感与速度感涌现出来,让人不觉间仿佛拥有了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到达彼岸的不竭力量。

图9 多功能首饰项链实物图Fig.9 Multifunctional jewelry necklace physical picture

在用途方面,纯银的链子末端设计有粽子造型的钮扣。作为首饰佩戴时它便成为项链的钩扣起固定作用;作为书签使用时则可将链条两头合并成粽子形的小吊坠挂在书页外,主体即作为书签夹在书中,美观的同时又能更加快捷地找到目标书页。如此一来,精致小巧的龙舟既成为了项链的主体,也可作为小书签使用,从而使实用的办公文具与装饰首饰巧妙结合,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首饰的一次创新实践(图10、11)。

图10 多功能首饰书签设计图(邵长骏设计)Fig.10 Multifunctional Jewelry bookmark Design drawing(Designed by Shao Changjun)

图11 多功能首饰书签实物图Fig.11 Multifunctional jewelry bookmark physical picture

4 结语

关于本次实践龙舟竞渡元素的设计要素分成两点:一、样式上。静态的龙舟,将原本巨大的龙舟元素进行变形处理,等比例缩小呈现视觉陌生化、平面化图案设计以及几何概括的手法,让设计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二、龙舟竞渡的颜色,龙舟本身拥有丰富、热烈厚重的民间色彩、木头质感,竞渡时又跟水相映成趣,并能联想到端午元素,应用在设计中既融合碰撞又大胆创新。

本文通过研究整理可见传统文创产品设计内容趋同,实用而不新颖,传统首饰产品华丽却不贴合消费者的需求,二者往往过于在意实用性和美观性,而被限制了设计思路,忽略了功能性。通过研究整理,作者发现多功能首饰文创产品作为新兴的文化载体,可以根据消费者不同的使用要求、不同的佩戴方式来改变其作为文创的使用价值和作为首饰的欣赏价值。

诸如龙舟竞渡文化一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渐被淡忘,急需新颖的传播形式重拾光芒。如何在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情况下,又不失去设计的活力是每位设计师都诚待思考的责任与义务。本次设计跳出设计素材带来的局限性,旨在继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让作品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为首饰和文创设计带来更多可能,让更多的人用不同的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 REFERENCE

[1] 唐宏岳.端午龙舟竞渡的文化考察[J].装饰, 2011, (06):92-93.

[2] 王航东, 张殿亮.对龙舟文化起源与功能的新思考[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4, 22(04): 38-40.

[3] 张婷, 殷学锋.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04): 37.

[4] 倪依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论中国龙舟运动的现代化[J].体育科学, 2004, (04): 73-76.

[5] 陈仲丹.龙舟竞渡小史[J].同舟共进, 2022, (05): 87-88.

[6] 文化莞家.手工龙舟模型[EB/OL].(2021-06-29)[2022-12-14].https://www.dgswhg.com/Home/Ihc/person_detail/id/14302.html.

[7] 同舟杯·龙舟文创设计大赛组委会.2019 首届同舟杯·龙舟文创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EB/OL].(2019-11-15)[2022-4 -28].http://www.shejijingsai.com/2019/11/322814.html.

[8] 设计竞赛网.龙舟竞渡主题保温杯[EB/OL].(2019-11-15)[2022-12-14].http://www.shejijingsai.com/2019/11/322814.html.

[9] 故宫博物院.点翠子孙万代纹头花[EB/OL].[2022-12-14].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ewelry/233971.html.

[10] 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卷三).金累丝龙舟发簪.[M].北京: 故宫出版社, 2014: 834.

[11]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赛龙舟胸针[EB/OL].(2019-09-08)[2022-12-14].https://m.sohu.com/a/3395769 61_282265/?pvid=000115_3w_a&strategyid=00014.

[12] 张维肖, 汪田田, 汤维茜, 等.浅析文创首饰的开发路径和市场前景[J].商讯, 2022, (19): 13-16.

[13]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龙形金步摇发簪[EB/OL].[2022-12-14].https://tuicashier.youzan.com/pay/wscgoods_order?banner_id=t.230078198~goods.1~13~zfD-6v8o5&alg_id=0&slg=tagGoodList-default%2CsoldOut-Bottom%2C16308826800%2C714_06a9a3b2722c4ce4bb0a971ff800d719&reft=1671024004830_16710240666 35&spm=f.99523496_t.230078198&alias=2734ps9md-5brxb6.

[14] 故宫博物院.遂心如意白玉首饰[EB/OL].[2022-12-14].https://detail.youzan.com/show/goods?from_source=gbox_seo&alias=2x6p1m24v1548.

[15] 佐卡伊 编辑.多功能首饰变幻莫测[EB/OL].(2013-12-12)[2022-4-28].http://news.zocai.com/czbsj/201312120018.html.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龙舟首饰
屈原 端午 龙舟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龙舟
《金娃——龙舟》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