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多维协同、跨界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2023-05-06丁孟春
丁孟春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2017 年,美国希拉姆学院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尝试在课程中融入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而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18 年,教育部开始部署新文科建设工作,并于2019 年5 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掀起了一次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2020 年11 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表,对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截至2020 年1 月,全国高校总数为1 265 所,其中设有文科专业的高校数共1 240 所,占比达到98%,在校学生数1 750.5 万人,其中文科专业学生数877.9 万,占比为50.2%,占专业种类和在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国共有1 205 所高校设立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占比为95.3%;经管类专业在校生395.1 万名,占高校在校生的22.6%(以上统计对象为本科)。近年来,经管类专业的理论教学研究和改革迅速发展,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不够,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对培养实践创新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作用不足。新文科教育理念的提出成为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风向标。
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
首先,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基础上对学科内涵重新定义,以国家战略和社会与行业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质量革命”,形成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特征。
其次,新文科以传统文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的科学技术,对各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重组,实现文理交叉、跨界融合。学生通过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达到知识的拓展延伸、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第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交互性。经管类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较强,实践内容多是对本学科各专业知识点的整合,体现为专业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首先,经管类实践教学环节涉及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与其他学科交互协同,如大多数的创新创业类项目要由多个专业学生共同完成,经管类专业学生完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财务分析等内容,理工科类学生提供技术分析。其次,经管类实践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学生进行具体的实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传统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的是部分专业课程,实践方式以社会实践和校内实验为主。社会实践多为观摩等体验式教学方式,校内实验主要是各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演示和验证,课程与课程之间是独立的。但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发展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专业的协同性,要求实践教学内容更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
第三,实验教学资源和方式的融合性。目前,经管类专业实验多以综合性的模拟仿真教学为主,教学资源主要为学校购买的各类ERP 软件和其他模拟仿真软件,这些教学资源一般分为若干模块,融合了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配合多种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多维协同、跨界融合”——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此,本文在对新文科内涵和经管类实践教学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多年来实践教学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中心、实践教学保障和实践教学评价为两翼,构建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多维协同、跨界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如图1 所示:
图1 长春理工大学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一)多维协同
经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部门协同,形成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学院承担着实践教学的最基本任务,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的总体内容设计、运行实施、教学保障。经济管理学院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以现行的培养方案为例,该版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的比例,共设置了企业实践、仿真实践、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总学分达到48,占总学分的28.24%。同时,学院设立实践教学中心负责实践教学的运行和教学保障工作。
政府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政策提供者和引导者。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有效引导区域内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为高校提供办学资金、政策、市场信息等支持校企合作,保证校政企合作平台联盟和产教融合的有效运行。经济管理学院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的主要参与者,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引导其进入创业园,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企业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关键支撑者。企业与高校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企业参与高校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与高校共同完成横向课题的研究,支持企业的高管和高技术人员参与校外导师制。一方面,对于高校实践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优先获得企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企业有了更多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供给。经济管理学院设有“企业家联盟”和“精一大讲堂”两个校企合作的品牌,同时聘请多名企业家与创业者指导学生实践,提升职业竞争力。共有签约实习基地20 余家,按照实习项目的要求合作项目研究和学生培养工作。
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构成了实践教学的服务者。行业协会为高校和企业的对接提供桥梁和纽带,科研院所为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场所,这些都是强有力的支持。经济管理学院聘请科研学者指导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与经济问题洞察能力。聘请吉林商会、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行业协会领导和资深研究员、教授开展“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究方法”“金融科技创新”等讲座,并参与学科培养方案修订、研究生指导工作。
图2 多维协同结构图
多维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使多方利益共同体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协同合作,实现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人才共育、培养过程共管、实践育人成果共享的共赢格局,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办学多维主体协同运行,共同完成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跨界融合
“多维协同”是“跨界融合”的基础和前提,“跨界融合”是实现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路径和手段。经济管理学院在实践课程跨界、学科跨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赛教融合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实践课程跨界
相同或相近学科下的专业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交叉融合性较强,经管学院从2018 年开始,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金融工程、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六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理论课方面,建立学科基础课平台,打通六个专业课程;选修课方面,构建大光电特色课平台,面向全校开设专业特色课程;推出“生活中的经济学”“国际贸易技能训练——小菜鸟闯江湖”“创新创业”等七门通识教育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择;实践课程方面,协同六个专业整合实践课程,设置“创新与创业实践”“统计分析工具实训”“商业环境模拟与经营仿真实训”等实践课程。打通实训课程学院内部各专业,扩大了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淡化了专业的界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方向,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空间,也可以满足目前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2.学科跨界
以科学研究为载体,学科竞赛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各学科的资源,有利于知识融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管学院在学科协同方面的尝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管学院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形成了跨学科合作研究关系,如经管学院与工科学院、文科学院的教师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近五年合作完成各类科研合作20余项;二是经管学院与其他学生之间也形成了跨学科合作研究关系,积极申请并协作完成多项科创项目,学院定期开办“创心训练营”,由学院的创业导师团队进行赛前辅导,在这些高水平的比赛中,学院学生实现了国家级奖项的突破,五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3.科教融合
科教融合是培养经管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突破口,也是产教融合的催化剂。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经管学院形成了两个层次的科教融合体系。
一是科研成果和实践教学课堂融合。这种融合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及时将最先进、最前沿的科研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经管学院的六个专业在高年级段统一开设学年论文和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这两个实践课程实行导师制,导师由校内科研素养高、成果突出的教师以及校外科研院所的兼职教师担任。以课题的成果转化为实践课程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亲手参与科学研究。经管学院邀请美国、荷兰等著名能源经济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学者,先后组织了“长白山学术论坛—创新引领发展”“绿色经济与组织发展”“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学术会议,有学年论文和课程设计实习任务的同学由指导老师引导参会。
二是科研课题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引导学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这是高校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品质重要的环节。承担横向课题的导师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指导项目的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管学院将课题研究融入创新创业实践中,每年立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简称“大创”)十余项,每年完成横向课题研究近十项。
4.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匹配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对建立企业与高校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产教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聘请企业家为校外实践导师,参与实践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实践。经济管理学院聘请阿里云、太平保险、东北证券、海通证券、中国银行等多家企业高管为校外实践导师,参与到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学院联合“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吉林省管理学会”“吉林商会”及本校“千名科技专务民营企业基地”,倾力建设“企业家智库联盟”,举办系列讲座,与企业家近距离对话,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是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经济管理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会计学院等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认证培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到学校为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学院每年选派1~2 名的专任教师到省内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为期3~6 个月的专业技能脱产培养。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有二分之一,金融工程和会计学专业1/3 的教师拥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建立优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承担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经成为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多年来,经管学院先后与中国银行、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光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校外实习机会,有效发挥了实习基地的作用。
5.赛教融合
目前,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但基本可以分为综合素质提高类、专业实践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类三种。这三类竞赛对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专业实践类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类竞赛对实践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更为突出。经济管理学院根据学科竞赛的特点,构建了一个进阶式的学科竞赛体系。
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素质类如主题征文、主题演讲、各类文体比赛等,也可以作为成员参与高年级同学负责的专业实践类比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以各个专业的专业性学生社团为核心,引导他们参加专业实践类的学科竞赛,比如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营销案例的竞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主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类竞赛,如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ERP 沙盘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竞赛。这些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产生创新思维,实现创新理念。近五年来,学院学生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00 余项,获奖学生300 余人次,无论是获奖层次、获奖面和参赛种类均在学校首屈一指,与全省同类院校相比也是优势明显。
为了保障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良性运行,长春理工大学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从组织机构、师资培训、经费管理、学科竞赛组织、奖励办法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保证了多维协同、跨界融合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