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双碳”目标,推动新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5-06刘筠硕张应红

太阳能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碳储能发电

文 艳,刘筠硕,张应红

(昌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昌吉 831100)

0 引言

截至2020 年底,全球已有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44 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其碳中和目标,其中,中国计划在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下文简称为“‘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举措之一在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而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发电方式之一,具备低碳和零排放的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1]。由此可见,中国将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重点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和广阔市场。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文简称为“新疆”)致力于将其光伏产业打造成首屈一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硅、多晶硅、硅片、光伏组件等光伏产业的核心制造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和太阳能应用示范区。在“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新疆光伏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未来如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值得探讨研究。本文以新疆光伏产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优势、政策加持、市场发展及光伏扶贫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1 新疆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资源优势保障,推动光伏产业规模发展

1)新疆的全年日照时长为2500~3500 h,全年总太阳辐射量为5000~6490 MJ/m2,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新疆拥有80 多万km2的沙漠和戈壁,占其总面积的50%以上,沙漠和戈壁地区的年均日照小时数为3200~3400 h,大部分属于I 类太阳能资源区[2],为新疆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低电价优势,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现已形成“北疆以风电为主、南疆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是中国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的主战场之一,哈密市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已成为全疆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2)新疆的库车市、哈密市、阿勒泰地区、昌吉市等地蕴藏丰富的石英砂矿,预估准噶尔盆地储藏石英砂矿达到1.2 亿t,高纯度石英砂中二氧化硅含量可达99%,是生产高纯度晶体硅的最佳原材料。依托丰富的石英砂矿资源,部分硅料生产企业已实现规模发展,2021 年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合盛硅业”)在新疆的工业硅产量达113 万t,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晶硅产量达10 万t,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新疆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产量达8.66 万t,这几家企业在行业产量名列前茅。

1.2 政策持续加持,为光伏产业发展赋能蓄力

“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的窗口期和关键期,为全面推动“双碳”目标实现,2021 年国家构建“1+N”政策体系,有序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节能降碳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加强碳中和、碳达峰的顶层设计,陆续制定并下发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关于2022 年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的函》等政策文件,以加强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

新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相继制定并下发了《服务推进自治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操作指引(1.0 版)》《新疆电网发电侧储能管理暂行规则》《关于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提出通过补偿方式鼓励建设发电侧储能,以有效弥补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电网的影响;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在沙漠、戈壁、荒漠布局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理顺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打通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高质量地发展。

综上,可通过制定系列政策来统筹布局、明确方向、弥补短板,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赋能蓄力,全力推动区域光伏产业迈上新台阶。

1.3 工业硅优势突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下游的多晶硅、有机硅、碳化硅等的需求增大,拉动了上游的工业硅产量的整体增长。2017—2021 年全国与新疆的工业硅产量对比图如图1 所示。

图1 2017—2021 年全国与新疆的工业硅产量对比图Fig. 1 Comparison chart of industrial silicon prod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Xinjiang from 2017 to 2021

从图1 可以看出:2018 年,新疆工业硅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级;2021 年,新疆工业硅产量达到115 万t,占全国工业硅产量的44%;新疆工业硅产量由2017 年的77 万t 增长到2021年的115 万t,5 年增长了49.4%,常年稳居全国工业硅产量首位,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硅产区。

新疆工业硅企业中,以合盛硅业为首的龙头企业发展形势迅猛。合盛硅业是中国硅基材料生产规模最大、硅产业链最完整的龙头企业,是工业硅和有机硅的“双料龙头”。截至2021 年,合盛硅业在新疆的有机硅产能达93 万t、工业硅产能达79 万t,其工业硅产能占新疆工业硅产能的46.7%,位居全国首位。

1.4 多晶硅规模发展,主导全球供应链市场

新疆是全球重要的多晶硅生产基地,2017—2021 年全国与新疆的多晶硅产量对比图如图2所示。

图2 2017—2021 年全国与新疆的多晶硅产量对比图Fig. 2 Comparison chart of polysilicon prod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Xinjiang from 2017 to 2021

从图2 可以看出:新疆多晶硅产量由2017年的5.6 万t 提高到2021 年的29.8 万t,5 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08%;2021 年,新疆多晶硅产量占全国多晶硅总产量的58.9%,产能占全国多晶硅总产能的57%,贡献了全球46.4%的多晶硅产量和48.5%的多晶硅产能,主导全球多晶硅供应链市场。

其中φ是图像编码器(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φ 是文本编码器(如 CNN 或者 LSTM),τ(y)是文本描述数据集,υ(y)是图像数据集。公式(4)是定义的兼容函数,φ(v)是图像特征,φ(t)是文本特征,fv和ft共用这个函数,分别对图像和文本描述提取对应的特征,然后结合起来,给出每个图像满足文本描述的得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分类器能够正确的分类,那么图像和与之匹配的文本的分数应该明显高于其他不能匹配上的分数,反之亦然。在这里,我们的目标是对称的图像和文本,因此,将上述目标命名为深度对称结构联合编码[8]。

新疆多晶硅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新疆东方希望新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新疆东方希望”),这3 家企业的多晶硅产量均稳居全国前5位。新疆大全新能源主要开展高纯多晶硅料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业务,2021 年其多晶硅产量为8.66 万t,占新疆多晶硅产量的29%。受益于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多晶硅价格持续走强,2021 年新疆大全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08.32 亿元,同比增长132.23%。

1.5 光伏电站推进建设,绿色示范效益逐渐显现

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新疆各地州大力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哈密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广阔的土地资源,吸引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入住石城子光伏产业园,该园区现已建成装机容量为82 万kW 的光伏发电项目,是新疆单体规模最大、安装光伏组件类型最全的示范园区。

另外,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鲁番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地都建有光伏电站,截至2022 年6 月,新疆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达1292.2 万kW。

为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新疆已实现750 kV 电网全疆全覆盖,重点城市形成220 kV 环网结构,并与内地多个省市签订了疆电外送协议,比如:准东—皖南±11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哈密南—郑州±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1 年,疆电外送电量达1220 亿kWh,送电规模较2010 年(30 亿kWh)约提升了40 倍。新疆电网已形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网架结构,有助于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促进新疆光伏发电大规模、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的电力资源配置提供有力支撑。

1.6 光伏扶贫惠民,增进民生福祉

新疆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多措并举实施光伏扶贫项目计划。

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南疆四地州是光伏扶贫的重点区域,经过两批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已在于田县、洛浦县、巴楚县、疏勒县等地区建成152 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 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规模为15.1673 万kW,涉及34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230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南疆光伏扶贫地区实现了贫困地区用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增加了阳光收入,实现了精准扶贫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双赢”。

为切实解决南疆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居民的供暖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南疆四地州煤改电工程(一期)实施方案(2019—2021 年)》,一期工程在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 个地区实施居民供暖设施改造工程,以电暖替代燃煤取暖,共涉及90 万户居民,中央和自治区补贴大幅降低了居民采暖成本。为满足南疆地区采暖季的用电需求,在南疆四地州相继建成并投运了一批自治区重点电力工程,扩大了光伏发电规模和利用率,有效缓解了电网终端地区供电紧张的局面,逐步扩大了新能源消纳,凸显出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新疆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际政治形势带来的潜在风险

2021 年6 月,美国商务部以侵犯新疆少数民族人权为由,将新疆大全新能源、新疆东方希望、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盛硅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列入“实体清单”,意图打压新疆光伏产业发展,动摇中国在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主导地位,抑制新疆经济甚至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2021 年7 月,美国发布了新版《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强调与从事强迫劳动和涉疆侵犯人权实体有接触的企业和个人严肃考虑投资和采购行动。美国采取系列措施制裁新疆,意在实施“以疆制华”的阴谋,捏造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谬论,企图通过政治手段和国际舆论阻碍新疆光伏产业的发展和破坏新疆社会的稳定。

虽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在全球出口量的占比不足1%,美国一系列制裁手段对新疆光伏产业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我们不得不提防潜在风险——新疆仅仅是美国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的突破口,在美国宽泛打击中国光伏全产业链的政治阴谋下,中国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都有可能成为美国间接或直接的制裁对象,与新疆光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下游企业也有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

2021 年12 月23 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提出,将全面禁止从新疆地区或与该地区政府有关联的实体进口产品。所以美国制裁的不仅仅是新疆光伏产业,而是扩大到新疆地区生产的所有产品,甚至牵连到与新疆有合作关系的疆外企业。光伏产业链环环相扣,其中一个环节的业务发展受阻,必定会波及到整个产业链,最终会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而成全美国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意愿和来新疆投资的意愿。

另外,若与中国光伏企业有密切贸易往来的欧洲、南亚和南美等地区的亲美国家追随美国而制裁中国光伏产业,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严峻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不得不提防潜在风险。

2.2 工业硅的清洁低碳生产有待提升

新疆是中国工业硅第一大产区,2021 年新疆的工业硅产量为115 万t,占全国工业硅总产量的44%,但高产量的同时也伴随着生产阶段的高耗能、高碳排放。新疆工业硅生产主要采取“火—电—硅”的全煤工艺生产模式,对煤炭的需求量较大,而高能耗、高碳排放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相悖,是新疆落实能耗双控的重点产业之一。

另外,工业硅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尤其是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煤炭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的《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2021 年上半年,新疆的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二级预警。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规定新疆工业硅的年产量需控制在200 万t 以下[4]。虽然控制总产量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煤炭消耗和碳排放量,但会影响工业硅及下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应倒逼行业或企业进行技术改革,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推动工业硅的绿色低碳生产,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

2.3 光伏电力的市场占比偏低

近年来,新疆加快了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在哈密市、石河子市、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建设光伏电站,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并网。截至2022 年6 月,新疆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为1292.2 万kW,占新疆所有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7%,而上半年新疆光伏发电量仅占新疆总发电量的4.6%,市场贡献率较小。

长期以来,火力发电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新疆整体电力结构仍然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尽管光伏发电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其市场占有率偏低;虽然光伏发电与火力发电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势态,但短期内很难打破以火力发电为主导的电力市场格局,导致光伏发电并网和消纳受限,市场渗透率偏低。

2.4 光伏电站配置储能系统缺乏经济性

为保证光伏供电质量、降低弃光率,新疆从政策上大力推进光伏发电侧配置储能系统,并提供调峰服务补偿,但发电侧配置储能系统反而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新疆光伏发电侧配置的储能系统主要采用锂电池,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锂电池价格成倍增长,导致储能系统的成本整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从2021 年起,新疆光伏发电正式实行平价上网,新备案的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再补贴,进一步缩减了光伏电站的利润空间,延长了投资回报年限。基于产业盈利空间的影响和资本的逐利性,大多数企业会将重点放在产业链上游[5],而下游很难吸引优势企业和注入更多资本推动其快速发展,因此可能导致光伏产业链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解决光伏电站储能经济性问题是关键所在。

2.5 产业缺乏光伏技术型人才

随着新疆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生产、管理、研发等技术型人才短缺,人才供需不平衡,尤其是一线人员缺乏且稳定性差。新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已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企业用工主要集中在一线岗位,部分人员不愿从事枯燥、耗体力的基础劳动,导致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的光伏电站更是对人才的吸引力差,导致人才流动性强,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人才质量方面,目前从事光伏发电领域工作的主要是半导体、电子、化工行业等的专业人才,工作开展需要较长的技术磨合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或根据业务需要再进行内部培养,而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光伏产业对技能型、研发型人才的实操性要求较高,加上新疆本地各院校培养的光伏专业人才较少,专业性的光伏技术人才、生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供给不足。

3 新疆光伏产业的发展对策

3.1 正视政治阴谋和国际舆论,为新疆光伏产业发声亮剑

未来谁掌控新能源,谁将是全球新能源的引领者,将获得新能源的控制权和定价权。目前中国凭借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所以美国以“强迫劳动”为由,选择新疆作为突破口制裁中国光伏产业,此举不仅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和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损害了新疆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扰乱新疆经济秩序,破坏新疆稳定发展。新疆光伏产业属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各环节现已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且员工和公司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获得劳动报酬、正常休息休假、保障福利等权利,宗教信仰、民族习俗、语言文字等合法权益均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障。

因此,美国的“强迫劳动”言论纯属谎言和另有图谋的打压,我们不仅要反击,更要准备持久战。首先,要在态度上有力回击,对美国的虚假信息和挑衅言论持“零容忍”态度,通过各种途径为新疆光伏产业发声亮剑、为新疆传播正能量,拆穿美国的虚假谎言和破灭其政治野心。尤其是新疆各企业,在利益与民族大义相冲突时,应毫不犹豫地选择民族大义,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回击,誓与各种反华势力斗争到底,告诫美国不接受任何涉及核心利益的妥协。其次,在光伏产业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俗话说“你若强大,无人敢欺”,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在硅材料产量、太阳电池产量、光伏组件产量、装机容量、发电量等方面国际领先,但光伏产业的技术更迭较快,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有可能导致行业重新“洗牌”,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永立时代潮头,因此应持续在硅片、发电、并网、储能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降本增效,在中美博弈中实现绝地反击。

3.2 多措并举,推动光伏产业的清洁生产

1)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各生产环节应实现绿色低碳,改变以火力发电为主体能源的生产方式,鼓励光伏企业采用光伏电力开展生产活动,形成完全以光伏电力驱动光伏制造的产业链模式。

2)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生产过程中碳资源的转换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引进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将工业硅生产企业和周边耗能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注入油田储油层驱动原油开采,促进原油开采增产增效,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埋存。

3)多晶硅、硅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以及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作等过程都会产生污染性废气和废水,企业则应严格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加强污染物处理和回收利用,做到零排放;政府部门则应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决策部署,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引导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3.3 发挥市场主体责任,增加光伏发电并网规模

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消纳,保障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在于并网、调峰、降低成本,电网企业承担着保障区域电能持续安全供应、统筹管理等职责,应切实增强光伏发电并网消纳的主体责任,有计划地将光伏发电纳入保障性并网范围,逐渐降低火力发电消纳规模和参与调峰的比例。建立市场化交易方式,鼓励配置储能系统的光伏发电企业承担调峰责任,从而增加光伏发电并网规模,本着“先集中式、后分布式”的原则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光伏发电逐步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光伏企业降本增效是促进市场消纳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光伏电站可以引进运作成熟的智能发电系统,比如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实现智能化运维及降本增效,达到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和运维效率的目的,大幅降低光伏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在拼价格、拼技术、拼效益的市场竞争中让光伏企业更具竞争力。

3.4 全局统筹储能,提高储能系统的供给能力

储能具有保证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能质量、削峰填谷的作用,而大力推进储能项目需要解决储能不具有经济性的问题。

首先,可从政策上鼓励企业采用“光热+光伏”配建模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可以实现24 h不间断供电,弥补光伏发电的短板。与锂电池储能系统相比,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熔盐储能具有大容量、长时间、低成本、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可增加电网调峰能力;并且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可以增加联合发电站的整体发电收益及长时储能的调峰收益,更具经济效益。

其次,配置储能系统应从各地州的全局规划出发,确定火力发电、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的建设比例,同时推动电网侧集中配置储能系统,形成“蓄水池”,由电网侧实行电力统一调度,避免分散式储能整体利用率偏低的缺陷和无效配置造成的浪费。

3.5 点亮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发展光伏产业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新疆应继续在南疆四地州或偏远落后地区扩大县乡集中式光伏发电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覆盖面,将这些地区的发电量优先纳入保障性收购范围内,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设置公益性岗位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以“光伏+农业”为着力点,在有机蔬菜、食用菌、观赏苗木、家禽等种植、养殖领域应用光伏大棚,形成“上可发电、下可种植养殖”的新兴产业,实现一地多用,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价值,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棉花、番茄、葵花等农作物种植领域引进光伏农业排灌、节水灌溉等水利应用技术,实现农业智能化管理,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3.6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光伏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1]。培养技能人才是赋能实体经济、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人才战略,技能人才是促进新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应采用本地培养、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光伏产业技能人才的供给。

加强校企多层次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人才培训机制,各合作高职院校围绕光伏产业发展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开展系统化教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企业应贯彻落实《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人社部发[2022]14 号),拓宽和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和晋升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深入发掘人才的潜能,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4 结论

本文以新疆光伏产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优势、政策加持、市场发展及光伏扶贫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新疆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要实现新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及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指导精神,在正视政治阴谋和国际舆论、推动光伏产业清洁生产、增加光伏发电并网规模、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采取措施,助推新疆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建设示范区。

猜你喜欢

双碳储能发电
浅析“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的措施
“发电”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柠檬亦能发电?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
摇晃发电小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