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贾岛
2023-05-04张康
张康
说起诗人贾岛,大家首先会想到一个词——诗奴,原因就是他过分追求诗的严谨和锤字炼句,像是被诗词戴上镣铐的囚徒。作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的他,因此成为唐代苦吟诗人的代表。
對于早年的贾岛,史料记载并不多,只说他出身贫寒,十岁便父母双亡,早年出家为僧,还俗后虽多次参加科考,但屡举进士不第。贾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诗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一、因诗入狱
阔别已久的老朋友吴处士离开长安之后,贾岛日思夜念,慨叹之余,不禁吟诗一首。当吟到“落叶满长安”时,没了思路,苦于无前句可对。一日,贾岛骑驴走在街上,突然灵光一现,随口吟出一句“秋风吹渭水”,内心一阵得意,谁知贾岛光顾了高兴,骑着毛驴直接就闯进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队。贾岛被擒,直至第二天天亮时才被从牢里放出来。贾岛虽在牢中,依旧沉迷于创作之中,并在牢中完成了这首名垂千古的《忆江上吴处士》。假想,如果吴处士有幸得知此事,定会感激涕零,兴许还会返回长安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惜,二人自分别以后再未相见,实乃憾事一桩。
二、“推敲”的由来
一日,贾岛去拜访好友,月上枝头,却发现主人并不在家,但这丝毫不影响贾岛的诗兴,他随即吟出了《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第二天,在返回的路上,再次吟诵起这首诗时,贾岛却对“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不甚满意,他纠结是用“推”字好,还是换成“敲”字更为恰当。于是,他在驴背上一边反复念着这句诗,一边两只手不停地做着推和敲的动作,街上的人们见了,都以为这个人精神不正常。
这时迎面来了吏部侍郎权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一心沉浸在自己的苦苦思索之中,骑驴直接就撞了上去。韩愈得知详情后,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斟酌之后说:“还是用‘敲字好。深夜访友,哪能直接推门而入,何况‘敲字以动衬静,更显夜之静谧。”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最后,二人并辔而行,还结为了布衣好友。现在人们就用“推敲”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认真,反复琢磨斟酌力求精益求精。
三、因诗被贬
你以为贾岛因为作诗“得罪”了两位大人物就算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第一次无非就是被关了一夜,第二次因祸得福认识了一位文学大咖,但第三次他得罪的可是绝对的大人物——唐宣宗。
贾岛刚举进士时,暂住在法乾寺。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行,听到钟楼上有吟诗的声音,好奇之下登上楼去,看到书案上散落着一些诗卷,信手拿起就看了起来。贾岛不认识皇上,见有人动自己的“宝贝”,瞬时变了脸色,一把夺过诗卷轻蔑地说:“郎君鲜 自足,何会此耶?(纨绔子弟光鲜自足,怎么会作诗呢?)”唐宣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又气又惭,只好讪讪离去。
当贾岛得知被自己骂走的就是当朝天子时,又惊又怕,后悔不已,就跪在皇宫门前等候发落,唐宣宗很惊讶。(以上故事《唐才子传》中虽有记载,但或有虚构成分,因贾岛在唐武宗朝就已去世,未能生活在唐宣宗朝。)唐文宗时,贾岛曾任长江主簿,因此世人也称他为贾长江。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哀叹他的孤傲木讷,如果不是这么冲动,很可能后来的贾岛也不会是这般模样。
据《唐才子传》记载,除夕之夜别人都是祭祀祖先,贾岛却捧出过去一年所写的诗稿放在几案上,焚香设酒,拜上几拜,长叹一声“这是我一年的心血呀”,然后一饮而尽。从中,我们可以再次看出贾岛对自己诗作的珍爱。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贾岛迁为普州司仓参军。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贾岛在普州司仓参军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贾岛一生清贫,坎坷艰辛,临死时家里没有一文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不禁让人倍感痛惜。他视艺术为生命,对诗句精雕细琢,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更在中华文化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笔。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多少次,我看到一位苦吟诗人骑着驴走进我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