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进中学,甚好,但须慎为

2023-05-04唐山市第一中学王卫国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学历高素质博士

唐山市第一中学 王卫国

近年来,高学历(博士)毕业生应聘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新闻频频刷新网络页面,时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博士研究生竞聘到中学任教,甚好,值得点赞;但对这一现象,要理性思考,慎重而为,科学有序推进。

一、博士进中学——甚好

博士进中学是时代之需,是育人所需,意义深远。

1.时代发展需要高学历人才入职教师岗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关键要打造一批卓越的师资队伍。卓越教师即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须具备深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专业基础,勇于创新,善于育人,拥有较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

当前,高中教育面临“三新”(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已步入教育改革的关键期,“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体系亟待破除。发展高质量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提出更高要求。因而,教育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长,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所需。

2.让优秀的人才成为教师,教育才能长足发展。教育应当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者是参天大树,要根深叶茂;是一片飘逸的云,要纯粹洁净。为人师者,要用学识哺育学识,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引领人格。

教师须是高素质的人,以人化人。《大师铸就的春晖——1920 年代的春晖中学》一书中写道:20 世纪20 年代,在经亨颐、夏丏尊纯正的教育思想感召下,丰子恺、朱自清、刘薰宇、刘叔琴、朱光潜、匡互生等一大批名师齐聚春晖,蔡元培、叶圣陶、吴稚晖、俞平伯、杨贤江、黎锦晖、黎维岳、舒新城、陈望道、黄炎培等专家学者慕名前来游学演讲。这些大师也铸就了春晖中学与当时南开中学齐名的辉煌。

高质量教育呼唤名家大师,而名家大师多源于受过优质教育,多为高学历者。芬兰的教育水平之所以全球领先,究其原因是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芬兰建立了一套高质量师资的选拔和培养体系。自1979 年始,芬兰教委会就规定,中小学教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院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申请人必须具备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为10%的师范院校之门。

古今中外的优质教育无一不启示我们: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教师助力,只有让优秀的人才成为教师,以优秀引领优秀,以卓越浸润卓越,教育才能长足发展。

二、博士进中学——慎为

博士进中学,需要理性而为,有序推进。

1.把好入口关。学校在选聘高学历人才时,不要盲目从众,应科学谋划,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确定好人才招录计划。

以唐山市第一中学为例,近年来,学校根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五大学科竞赛的需要,选聘有竞赛经历的博士毕业生担任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深入探索。在对博士毕业生进行面试时,唐山一中把对“教育情怀”的考查放在首位。因为,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能做好教育。其次是对博士毕业生的从教基本功进行考查,因为不是每个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都适合当中学教师。比如,当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可是却因为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然而这次失败的经历却成就了他,陈景润放弃教职投身数学研究,最终成为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伟大数学家。

因此,学校在选聘博士毕业生时一定要“选对人”,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做到人尽其才。

2.把好培训关。首先,学校对新入职高学历人才要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训培养全过程。其次,补齐短板。对于非师范类博士毕业生,学校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此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再次,做实“三种对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饶从满等所著的《教师专业发展》一书指出:三种对话(反思、合作、教学相长)能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积极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在与同事的对话中发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共进,促进新入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3.把好用人关。高学历人才并不等同于好教师,高学历只是成为好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高学历人才需立足学校实际,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苦心钻研。学校也要把高学历人才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高学历人才均经历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具备严谨规范的学术态度,可以请他们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工作,总结提炼学校的创新实践成果;或是带领团队开发高端校本课程,诸如大学先修课、STEAM 课程等。总之,学校要引好、用好高学历人才,真正做到才尽其用。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审时度势,识势而为,顺势而动。面对“博士进校园热”,需做好规划,把好“三关”,让高层次人才诗意栖居在美丽校园,成为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高学历高素质博士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制冷博士来帮忙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高学历人才未必“低就”
神奇博士感冒了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学历人才实现价值谈
博士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