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教育真谛 回归育人本心
——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双减”工作纪实
2023-05-04左秀芳通讯员李义静
本刊记者 左秀芳 通讯员 李义静
如何做到减负提质增效?如何做到无作业有成长?如何落实“五育”并举?为了推动“双减”落地,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围绕这三个追问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培养会学习、爱读书、有特长的新时代学子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以用促学:学习可以更有趣
围绕“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二实小把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生活都视为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作业设计和低学段无纸化评价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在作业中读懂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在这里,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再是单纯刷题,而是有很多依托课本知识的实践类作业。比如,低年级运用分类知识整理书包,运用米尺或身体尺测量卧室的长和宽。中高年级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家里选购不同规格的地砖,设计家具摆放图纸等。语文课上,学了《春夏秋冬》一课后,老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寻找冬春过渡时期大自然的特点,外出寻找春天的足迹;学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后,老师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天然的指南针”,学会利用自然物和自然现象辨别方向。
平时,老师们想方设法地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整合,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鲜活的教育素材。二实小校园里种了90 棵杨树,春天飞杨絮,秋天飘落叶,虽然绿化美化了校园,但却给环境卫生、消防安全都带来了困扰。学校成立了杨树项目学习小组,引领学生就“认识杨树”“清扫杨絮落叶小妙招”“清扫杨絮工具小发明”“如何减少杨絮”等问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对于一、二年级的无纸化评价,二实小依照生活化、融合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原则,创设生活化情境,融合多学科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畅游书屋”测评,就是让一、二年级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借书、阅读、还书的全过程。学生先在图书管理员处领取任务卡,然后按照任务卡上的要求借阅书籍。例如:找到“I 文学”类书架,面向书架,在从右手边数起第三列、从下往上数第二行的格子里借出指定的一本书。接下来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测评,任务卡上注明要求学生朗读的段落页码。学生完成朗读后,把书还回原处,再将任务卡交还,“畅游书屋”的旅程就圆满结束了。整个过程融合了数学、语文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图书检索能力。
二年级设置了智慧超市,全面考查学生多学科素养。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合作,以20 元代金券从超市选购3 件同种商品和自己喜欢的1 本书合计总价,再把算法和结果说给老师听。如果能够最大化地使用这20 元钱,就会得到最高等级的“思维力”评价值。
“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改,改死读书、读死书为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我们要让孩子不仅会解试卷上的题,更要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校长李义静说。
让学生爱上阅读,让读书真实发生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学校加大投入,积极营造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阅读氛围。学校的图书室精心布置,每个楼层的开放区域都设计成了阅读空间。这些场所,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校园打卡地。
老师们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读得不深入,读写不能结合。针对这些问题,裴培老师引导学生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既要读得册数多又要读得有质量。她鼓励学生自读,在此基础上组织共读交流,寻找写作点引导写作训练,助力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提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了引领二年级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孔娜老师设计了读前计划,包含读中分享、展示、质疑,读后交流、感悟等几个环节,并通过“阅读日历”“阅读交流群”“故事我来讲”“好书推荐”“读书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奇峰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了填目录、讲故事、猜人物等多个趣味游戏,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
阅读《稻草人》时,张占华老师鼓励学生开展“故事我来演”活动。学生深入揣摩人物心理,表演更加生动。之后的“你的故事我来写”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每月一期、每期历时一周的“小书虫读书分享会”,每周二下午的“师生共读”课,晚上的“亲子阅读”时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读书之星”。获得“读书之星”的学生自动升级为学校图书馆的VIP 读者,可获得一个月借4 本书的优厚待遇。
随着阅读推广的逐渐深入,读书也悄悄改变着老师们的生活。即使在防疫一线工作的那些日子里,老师们也依然把读书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让读书真实发生,二实小每位老师都在不断探索,努力播撒阅读的种子,做好孩子们思想上的引路人。
让幸福的老师教出快乐的学生
“‘让幸福的老师教出快乐的学生’是二实小的办学理念。在校园里,每一名学生都很重要,我们尊重并重视每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出独有的芬芳。”校长李义静这样说。
二实小创设了68 个社团,分为智育、体育、劳育、美育、国艺五大板块。每周四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学生全员参与社团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组老师把技术、战术训练的形式进行了创新,竞技性和观赏性相互交融,学生练得劲头更足了,兴趣更高了,也更有自信了。
劳育让学生手巧心更灵。从课本到生活,在劳动中发展学生身心;从认知到实践,在劳动中回归教育本真。一年级的劳育社团从练习擦黑板、扫地、整理书包、洗手绢、分类处理垃圾等活动开始,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学校还利用食堂资源开设了系列节气课程: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学生不仅学到做美食的手艺,而且了解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美育不仅是获得多少艺术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净化心灵,提升人生品味和精神境界。在二实小,以传承非遗技艺为主的国艺社团颇具特色,琴、棋、书、画、诗等各类国艺社团多达34 个,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书法是二实小的又一亮点。学校按学生的书写水平分层设置了10 个书法社团。校园里,笔走龙蛇的地书,学生书写的各具特色的校牌、班牌、楼牌,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书法艺术气息。而书绣社团,更是将书法的刚劲与刺绣的细腻巧妙地融为一体。学生因为有书法基础,往往能够更快地掌握书绣技巧。
书写后的废纸,手工制作剩下的边角料,这些废旧物品到了古法造纸社团学生手中,摇身一变,成了崭新的白纸、彩纸甚至精美的花草笺。新造的纸又提供给书法、国画社团的学生,用来写字、画画。这样,社团之间材料的使用流动起来了,做到资源共享,相互融合,相互丰盈,相得益彰。
深度学习:让实践体验更丰盈
在二实小,所有社团课的学习都不是点到为止,辅导教师是从课程观出发来打造社团活动的。书法社团、古法造纸社团、流沙笺社团、书绣社团,这些都属于学校笔墨纸砚系列课程中纸课程“纸与艺术”板块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纸的前世今生,分析纸的未来走向,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形成学科素养。
深度学习还体现在劳动教育上。2021 年10月,劳动社团的学生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挑开垄沟,撒下小麦种子。几天后小麦发芽了,麦苗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吸引了许多孩子观看。为了保护麦苗,学生制作了告示牌,组织了“守望麦田”活动。施肥、浇水、除草,每个人都眼巴巴地期盼着小麦快点长大。2022 年5 月,到了收获的季节,学生手持镰刀,认认真真地收割麦子,一捆一捆地晒干。干透的麦穗一搓,麦粒脱颖而出。
怎样把掺杂在麦粒中的颖壳、麦芒分拣出来呢?这里面可是蕴含着劳动的智慧。师生又忙起来,一是簸:靠腕力簸起麦粒,靠微风吹走颖壳、麦芒;二是摇:靠臂力摇动大盆,让颖壳、麦芒随着摇动聚拢在大盆中间,集中清走;三是筛:通过摇晃筛子将麦粒漏下,滤出颖壳、麦芒;四是扬:扬高麦粒,让颖壳、麦芒随风飘走。
残余的颖壳、麦芒怎样彻底清除掉呢?学生马上想出办法:放入水中,漂走它们。经过“漂洗”,麦粒终于彻底告别了杂质。之后,一部分麦粒晒干,用石磨磨成面粉;另一部分直接熬成香喷喷的麦粒粥。孩子们和冬小麦一起经历了整整七个月的寒来暑往,雨雪风霜,劳动过程中的所有体验都丰实而饱满。
“和阅读、动手实践、社会体验、习惯养成等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具实操性、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校长李义静说,“推动教育改革,探索无止境,行动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