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课程思政研究
2023-05-04刘家琳王守华戴元鑫
刘家琳 王守华 戴元鑫
为了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课的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阐述女排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使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实践去体悟女排精神,推陈出新。女排精神是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永不言败等精神观念,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当前的高校的排球教学现状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对女排精神的产生、传承、发展与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把握不断发展的女排精神的本质,深入阐述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课程思政的价值,更好的推动高校排球课程的发展,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前言
排球是一项开展的较为普遍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王军伟(2017)说过30 年来,中国女排的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在自强不息信念的支撑下,克服重重困难。当处于竞技状态的低谷、备受外界质疑时,她们选择咬牙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征服对手、化解质疑。女排精神在不同时期都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它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豪迈的宣言:“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成长环境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中国女排所彰显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学生作为国家新时代的未来和希望,在思想政治的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将女排精神融入于高校的排球教学之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课程的思政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对于排球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逐渐提升团队凝聚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对于高校排球课程提供良好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女排精神的表述
2.1 女排精神的概述
新时代的大背景中,伴随着体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在面对于国外各个国家的差距时,我国国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在此之际,我国组成了女排队伍,积极参与训练,主动请缨为国争光。
1981年至1986年的五连冠时期,是中国女排的第一个巅峰时期,由此衍生出了了“女排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时隔多年,在第13届世界杯赛事中,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且只丢3局的成绩,成功卫冕此届世界杯冠军之后,排球运动在国人的心目中地位更是不断上升。2021年,女排姑娘们再一次勇敢出征东京奥运会,然而,面对连连失利,女排姑娘们从未气馁,依然是团结一致面对强敌,勇于面对失败,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正如郎平所说,一届比赛的失利,并不能代表当下中国女排的真正实力,也不能说明中国女排就走向了低谷。中国女排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时刻,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这一路从来就没有水到渠成,一定会遍布荆棘,四面受敌,女排姑娘们在漫漫岁月中铸成了钢铁般的意志,这背后是长年累月艰苦训练的负重前行,是面对强敌敢于亮剑,舍我其谁的霸气和豪情!
所谓女排精神,是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永不言败等精神观念。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铸就体坛传奇的精神瑰宝,蒋旻(2016)认为正如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所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而是“队员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并非顺风顺水,而是筚路蓝缕、充满艰辛,而且高低起伏,并伴随质疑诘难。
女排精神从诞生到传承至今天,更是融入了更多的元素于其中,如创新、发展、突破元素等融入其中,而这种精神也成为了我国国人不断追求的信仰。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女排精神呈现出其独特的时代性,第一,在价值观方面,更好的引导人们树立全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并且为之不断奋斗;第二,在利益方面,更是直接體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三,女排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利于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第四,女排精神深深的影响到当代学生的一言一行,不仅更加有激情的融入到体育运动中去,并且对于日常生活也影响颇深远。
女排精神更是代表着高度的凝聚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民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紧张而又激动的盯着电视中播放的女排比赛,在我国夺冠那一刻,全国人民举国沸腾,大家都相互拥抱在一起;在2019年我国再一次夺冠时,同样的场景再一次出现;即使在面对2020东京奥运会中的连连失利,我国人民依然是心系女排姑娘们,坐在电视机前为中国女排不断地加油鼓劲,以及在一次次的训练和一次次比赛中,女排队员们不断地相互鼓励,这无不体现出我国高度的凝聚力。
2.2 女排精神新时代的内涵
在三十多年前,我国女排曾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燃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心。从女排精神的出现到逐步的发展来看,核心的内涵一直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永不改变的底色。这种永不言弃、为国争光的使命感,也使得“女排精神”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内涵。在当今新时代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其中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女排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不谋而同。这种精神不仅在体育行业,更是成为了全国各行各业争相学习的范本。
任何事物在各个阶段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来说每一次的冠军也都是来之不易的,敢于挑战,永不言弃,忠于祖国,为国争光是女排姑娘一生的追求。在我国,女排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但在比赛中她们从不轻言放弃,进一步阐述了女排精神中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永不放弃等的观念,在比赛中将高度团结的合作精神凝聚成自身勇往直前的战斗力,使得女排精神能够贯彻到底。
3 高校排球教学现状
3.1 学生对专业认知不足
目前高校的体育课开设了多种课程,在多种选择下,排球的技术动作难度较易掌握,考试轻松、简单,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将排球作为自己的学习课程。然而,部分学生对于排球的了解仍是停留于表面,学生对排球根源的了解大部分都是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教师对于排球技术的讲解方式单一,对于排球根源的讲解几乎是少之又少。此外,部分高校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资源匮乏,例如场地问题等,使得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在课上也只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去训练,课后便不再进行复习,导致许多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不足。
3.2 学校推广力度不足
当前,部分学校对于排球运动的推广不足,尤其表现在学校排球比赛开展的次数太少。总体来说,学生们还是很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排球比赛的。排球作为我国三大球类项目之一,但并未真正地走向校园,大多高校仍是以足球、篮球、田径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排球的接触较少,除了上课以外,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校园比赛中去。
4 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课程思政的价值
4.1 提升学生对于排球的专业认知
女排精神从诞生到发展至今,历尽磨难,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新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与女排精神所展现出的精神观念相吻合,相互的影响下,这就使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女排精神,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在比赛的过程所展现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因此,在开展排球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女排精神,通过实践去践行新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学会独立的思考、面对失败和错误时反复的反思,使新时代中女排精神能够推陈出新。乐玉忠(2009)提出目前部分高校对学生关注较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很多事情都是敷衍了事。并且,在教学方面,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评价过于的古板,未能充分发挥其激励进步、奖优罚劣的机制,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甚至有很多同学本身是很喜爱这项运动的,但是随着古板的教学方式,从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在此情况下,在排球教学中,适当的进行女排精神的渗透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使得彼此能夠互相信任也是十分重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是知识的引导者,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女排精神,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从中继承、弘扬女排精神。教师通过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女排精神的发展史,将女排精神融入课堂学习中,以及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去,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女排精神。
4.2 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团队意识指的是一种主动的、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等的意识,是将自身融入到整个集体中的一种意识。是大局观念、团结协作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团结协作,表达的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具有目标导向、团结凝聚、促进激励、实现控制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众所周知,排球运动是一项多人运动项目,比赛规定,在一方最多3次击球,把球打到对方场地,并且每人只能击球一次,可见,排球是一项十分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运动项目。而纵观我国女排比赛历程,不论是巅峰或是低谷,女排队员们总是保持着一颗团结的心。当赢得比赛时,大家共同分享喜悦之情;当比赛失利时,大家也从未气馁,从来没有互相推脱责任,而是一起总结失败的经验,再接再励,继续奋斗。这种精神,正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一种精神,多数同学步入大学以后,对于团队的合作日趋淡忘,习惯了我行我素,团队精神严重缺失,而排球运动这一项目,就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们的团队配合。在排球教学中,不断地使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对女排精神的学习,能够从精神方面激发起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4.3 女排精神对大学生体育自律方面的影响
体育自律指的是自觉、主动、自发的去参与体育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倡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塑造。在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指出,在大学生刚毕业的年纪,体质综合指数下降趋势反而更为严重。由此可见,学生除了体育课以外,很少通过自觉、主动的去参加体育锻炼。经过调查,影响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人原因、学校影响、教师影响、家长影响、社区影响等等。良好的高校体育教学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需要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将女排精神融入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形成大学生体育自律的态度。
女排精神在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指引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选择体育课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排球运动较为轻松,并非是真正的喜爱排球这项运动。因此,在教师教授技能的过程中,融入女排精神的烘托,增强学生对于排球的热爱程度,逐渐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将体育课程转变为日常锻炼的体育项目,从而形成体育自律的态度,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4 培养体育教育者的后备人才
党的十九大以来,体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体育强国上升为国家意志,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诞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排精神,给予了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使得全国各地男女老少无一不激动震撼,激励着人们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拼搏。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收较为被,因此,将“女排精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女排精神并激发爱国之心。中国女排队员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与“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而顽强拼搏、不断奋斗的强大意志,有利于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力量”。“女排精神”的价值引导功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途径,有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外,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要从事的是教育者的工作,因此,徐丽(2018)指出在课堂之中融入女排精神的教学,不仅是在课上激励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承担起体育教师的职责,为我国培养体育教育者的后备人才。
5 结论
(1)通过本次研究使学生在排球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对女排精神的引入与融合,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于排球的学习兴趣,提高对于排球的认知,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的养成。
(2)通过研究了解到,女排精神中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等精神观念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始终保持像女排姑娘们一样有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并敢于迎难而上,使学生明白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进步与成长,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
(3)女排精神包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永不言败等精神观念,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将女排精神与排球课程思政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学生自律观念的树立奠定了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