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体育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3-05-04王园悦
王园悦
近些年来,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日益加大,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拥在良好的体育素养,而且能够让学生从中习得更多的德育素养,特别是“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育人功效值得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然后分析“教、练、赛”一体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讨论大学体育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难点,最后探究创新大学体育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措施,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现阶段,素质教育是时代进步的鲜明特征色,要求学校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大学体育俱乐部越来越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新模式,也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赢得了师生的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改善,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育人价值。为此,本文着重探讨基于大学体育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期望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以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行走向未来。
1 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它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为主体,一切从体育课堂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体育竞赛等,而且取得的这些活动成绩也会被纳入到学生的在校体育课程考核中,也就是将学校体育教育从课堂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体育活动,从而实现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大体上讲,“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教”“练”“赛”,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只有将“教”“练”“赛”很好地衔接起来,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才能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本质内内涵。经过许多高校的实践证明,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确实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可以持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
2 “教、练、赛”一体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越来越重要,素质教育的推出更是突出的体育学科的地位,但是大学体育教学基本上侧重于体育教师的“教”,很少留给学生更多的“练”的机会,更别提“赛”的数量了。长此以往,这样的体育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整个体育教学效果不会突出地呈现出来,学生也不会获得更大进步。不过,有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大学体育教育带来了福音,那就是“教、练、赛”一体化教学,它要求体育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既要教好,又要练好,还要提供赛事,能让学生多方位地参与体育活动。面对丰富多彩的“教、练、赛”体育教学活动,学生不会再感觉体育课堂的枯燥无味,而是带着一份好奇心去参与其中,自然会认真地参与每一次体育锻炼,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学科,这样有助于大大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2.2 有助于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目前,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会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呼声,体育学科也是如此,并且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对于大学体育课程而言,它既不是人文社科知识课程,又不是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却是一门人类自身必不可缺的肢体锻炼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少关注体育锻炼,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课程方面,再加上体育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很容易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倦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特别是引入了“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体力、技能、情感等三者的协调发展,并在此基出上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中获得成就感,逐步认识到体育的本质内涵,进而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3 有助于营造校园体育文化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如果拥有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本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一定不会很差,基本上都会达到中上等水平。正如有一句话所说“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必然会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事实上,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水平,像“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就具备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功能。大体上讲,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技术训练、体育竞赛、健身指导、健美操活动、啦啦操等,活动类型多样,体育氛围浓厚,可以让学生看到体育的丰富多彩性,也使得他们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有劲头,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体育活动,为营造氛围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奠定人力基础。
3 大学体育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难点
3.1 大学体育俱乐部的基本特征
3.1.1 体育俱乐部的要求
一般来说,大学体育俱乐部坚持“学生自愿原则”,不强制每一位学生参加,尊重学生的选择。也就是说,体育俱乐部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进行体育锻炼,从自身的身体基础条件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同时要求体育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取得进步。除此以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还有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以“会员关系”为主导,比如:在这样的俱乐部课程下,学生都要以群体的方式参与活动,而且以主动的心态参与体育锻炼,不存在被动地运动,这一切都表明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落实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计划。
3.1.2 体育俱乐部会员身份
从职能上讲,大学体育俱乐部会员的身份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双重性质。因为大学体育俱乐部的会员是由大学生组成的,这些会员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在校学生。当然,既然是在校学生,必须按时学生的课程表完成所学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也就是要在学校期间修满一定量的学分。进一步讲,作为在校学生的身份,会员会热情地参加大学体育俱乐部活动,但是每一位会员都将关注点放在了期末考试成绩上面,期望通过大学俱乐部的锻炼达到提高成绩的学习目标,这也是由俱乐部会员的双重身份所决定的。
3.1.3 体育俱乐部的活动
根据国家的要求,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需要满足一定量的体育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让大学生在其中轻松地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带着兴趣进行体育锻炼,一定会让大学生获得巨大进步。站在俱乐部本身的角度来看,其体育活动不可枯燥无味,而要具有朝气和活力,同时要确保提供的这些活动都在大学体育俱乐部会员的参与能力之内。站在会员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是主要参与者,需要缴纳会费,还需要投入足够的热情,甚至应有的体育能力,这些都是体育俱乐部的活动特征。
3.2 “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难点
3.2.1 知识理论
从当前来看,我国大学俱乐部教学的知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而且缺乏经验,许多都是照搬其他国家的俱乐部教学模式,缺失了本土化的味道。针对大学体育俱乐部内部的“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看起来毫无压力,实则面临着较大的改革难度,因为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知识理论不丰富而导致“教、练、赛”无法达到统一,甚至也不能很好地形成一体化体育教学形式,学生在俱乐部内部的体育锻炼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虽然以体育实践为主,但是实践也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否则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切都显得不力不从心,难以确保体育实践的质量。所以,高校要想深入推进“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必须关注知识理论不足的改革难点,重视知识理论基础对大学俱乐部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作用。
3.2.2 教学内容
根据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俱乐部的“教、练、赛”一体化教学内容应当具备“娱乐性”,也要具备一定的“竞技性”。事实上,许多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都倾向于“娱乐性”,常常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娱乐感,毫无体育运动的压力,失去了体育俱乐部本应有的“竞技性”内容。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不全面也是大学体育俱乐部内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突出难点,尤其是竞技性内容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如果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持续加大娱乐的比例,势必会让大学生陷入自我放飞的境地,无法很好地贯彻“教、练、赛”一体化教学的计划,自然就难以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达到要求,该问题值得重视。
3.2.3 考核评价
无论是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还是大学体育俱乐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都需要良好的考核评价工作,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前,在大学体育俱乐部内部的“教、练、赛”一体化教学中,缺少对大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利于大学体育俱乐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在某些高校,实施大学体育俱乐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味地使用传统体育测试法,侧重于改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此外,还有的高校只针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整体体育能力进行评价,但是没有统一的判别标准,整个大学体育俱乐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显得毫无章法,既不能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质量,又难以大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缺点,抑制了其在大学体育俱乐部活动中的全面发展。
4 创新大学体育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措施
4.1 建立教学俱乐部理论体系
由于当前大学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效果并不突出,需要进一步创新,这就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俱乐部理论体系。在创新的过程中,高校领导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一切可以发展自己的运动项目,并拟定严格的训练计划,从理论上层层推进,逐步实现大学体育俱乐部内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看到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魅力,必然会积极地参与其中,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4.2 丰富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
由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压力会日益俱增,大部分时间都愿意花在學习文化课方面,无暇顾及体育锻炼,除非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为此,在大学体育俱乐部内部,必须丰富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体育训练和比赛,都缺一不可,这也是“教、练、赛”于一体化教学得以推行的重要原因。例如:大学体育俱乐部负责人要提供一些生活讲座活动俱乐部比赛活动,还要组织大学生自己训练一些比赛活动,像观摩交流、录像欣赏等,自行管理活动内容,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一句话,只有丰富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大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从而把“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到位。
4.3 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作为大学体育俱乐部,一定要发挥应有的育人功效,尤其是“教、练、赛”于一体化教学的创新实践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为此,高校需要尽可能地完善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学生的体育锻炼跟进工作,保证大学生能在体育俱乐部取得收获,为其全面发展铺平道路。科学地做好体育俱乐部考核评价机制,需要体育教师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比如:根据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独立锻炼能力、自觉锻炼习惯等全方位进行考核,而不是仅凭一个方面来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认可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不断提高“教、练、赛”一体化教学质量。
4.4 加强俱乐部师资团队建设
作为大学体育俱乐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力量,体育教学的知识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体育俱乐部师资团队建设,确保他们在体育实践技术、比赛技能、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为“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高校为体育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以资金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短期、长期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在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执教能力。另一方面,大学体育俱乐部也要加强校外优秀体育师资的引进,增强新型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师,丰富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内容,以多方位的体育师资打造优质体育俱乐部师资团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普通体育教学无法传授到的体育知识,无论是体育兴趣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将更上一层楼。当然,要想将大学体育俱乐部“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到位,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增强我国青年一代的身体素质。所以,高校应当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考评机制师资团队等方面抓起,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俱乐部活动项目。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实现其综合素养的大幅度提升,这也是“以体育人”的核心要求。
基金项目:本文为校级重点教改课题“基于大学体育俱乐部内‘教、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JG202202。
(作者单位:营口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