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3-05-04徐晓芳

成才之路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综合素质

徐晓芳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总体教学目标,注重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渗透德育,全面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学教育,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划分明确,整体效果良好,可辅助教师定位合理的教学导向,促进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9-0109-0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了18个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而在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中,第一单元被命名为“青春激扬”,首选课文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第二单元的课文与粮食、工匠精神息息相关,第三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第七单元被称作“自然情怀”。教材编写谨遵“整体设计,自然渗透”原则,贴近生活,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每个单元都有学习主题、单元学习任务,本文以第三单元为例,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各单元在一脉相承的同时,具有格局独立的特色,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应深度理解单元主题,体现单元特色,传承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诗人用诗歌呈现诗意的人生,引导读者感受生命的乐趣,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艰难,探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欣赏生命的情态与魅力,这是学习本单元诗词的人文素养目标。本单元的8首诗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与中国古诗词发展史相契合,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诗,接着是唐诗宋词,艺术风格各具特色。教师在设置这一单元的诗歌教学任务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诗词鉴赏方法,让学生学习中国诗歌史,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本单元是诗歌组合,教师可在课前预习任务单中让学生收集中国诗词文化发展史的相关内容以及诗人的生平简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文化。学生通过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相关内容,激发情感共鸣,感悟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下诗人的生命体验,从而领略诗人的“诗意人生”。例如,在教学《归田园居·其一》的过程中,教师可和学生一起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那一时期,很多文人难以实现个人抱负便归隐田园,陶渊明就是其中一位。陶渊明出身世家,是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的外祖父是魏晋名士孟嘉,曾做过征西大将军。不幸的是陶渊明九岁丧父,和母亲、妹妹三人艰难度日。公元393年,29岁的陶渊明因为家贫不得已而出仕,品行高洁的他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久辞职回家。35岁那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桓玄府中任职,因为母亲病逝,回家守丧。40岁的陶渊明在刘裕府中担任参军,在这一年8月,担任彭泽县令,为官清廉。有一次,上级官员要来视察,身边的人劝陶渊明要备好丰厚的礼物,殷勤招待,陶渊明再也无心羁绊官场,表明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选择辞官归隐,在归途中,他写下千古名作《归去来兮辞》,此后,他开始如心所愿,过着田园牧歌生活。陶渊明写了五首《归园田居》,第一首前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绘恬静的田园画卷,与生态和谐理念相契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炊烟袅袅,充满人间烟火的温暖,鸡犬相闻,呈现了淳朴和谐的农家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回归自然后心情喜悦而宁静,如沐春风。教师可让学生将《归田园居·其一》和以前学过的《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桃花源记》进行对比赏析,体会田园诗清新自然的美。在陶渊明笔下,回归自然的生活是真实的,读陶渊明的诗,要回归本真,体会平静与祥和,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心灵的桃花源。

此外,教师可以从诗歌内容、风格、体裁等方面,简单介绍中国诗歌文化发展历程,也可以设计相关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风格。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完成宋词溯源和派别的资料整理任务。在古典文学阆苑中,宋词可与唐诗争奇斗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在两宋时期,无数词人倾注深情,寄托豪情,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具有不同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词起源于隋唐,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词最初流传于民间,因为音乐的广泛流传,许多优伶乐师根据音乐节拍创作出一些句式长短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到了唐代,李白、刘禹锡、白居易、张志和都写过词,将词引入文坛。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和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及李璟、李煜、冯延巳等南唐词人的创作为词的成熟作出重要贡献。词之所以独盛于宋朝,除了晚唐五代词为宋词的发展做好了准备,主要是和當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息息相关。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都城汴梁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成为新声(也就是大量的词)创作的聚集地。宋词派别大致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纲等,婉约派代表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程垓等。

在学习宋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追溯词牌名的来源,回顾历史文化。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知词牌名《念奴娇》。《念奴娇》为双调,上阙9句,押四仄韵,49字;下阙10句,押四仄韵,51字,一共100字。《念奴娇》词牌名源于唐代天宝年间著名歌女念奴,她歌声清亮激越,音色优美,唐玄宗每次举办宴会,念奴都会出场演唱,颇受称赞。唐玄宗称誉她“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游览黄州赤壁所作。在这首怀古词中,苏轼遥想当年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英姿雄健,风度翩翩,风流儒雅,联想自己也有政治抱负,却并未实现。下阙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有壮志未酬、未老先衰、人生如梦的叹息,也有自我安慰的旷达,这也是豪放派诗词的特征。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题材分工,他以诗的内容与题材入词,以词抒写豪情壮志。苏轼在词中怀古伤今、谈史论今,抒发爱国情怀,描写田园风光。读苏轼的词,能体会到词能反映丰富的生活内容。苏轼在词史上还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拓宽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使词与诗气脉相通,创立了“豪放派”,因此有“词至东坡,其体始尊”的称赞。

在教学《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时,教师可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比较婉约词风和南宋词风的异同。婉约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词风柔美,典型意象是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杨柳细雨、梧桐琵琶等。婉约词堪称词家正宗、当行本色,呈现出一种中和的清婉之美。婉约派以凄婉哀怨的情绪、柔媚神韵之风味、清新淡雅的语言为特色,这一派词人大多是纯粹的抒情词人,他们的词情韵兼胜,清淑柔婉,缠绵凄怨。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作品集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集》等,惜已失传,后人收集了《漱玉词》。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母亲王氏是能诗善文的才女。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自幼文采出众。十八岁那年,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夫妻琴瑟和鸣,共同致力于文物收藏。因为丈夫时常外出做官,夫妻两地分居,李清照写了大量的相思之作。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半壁江山丧于金人之手,爱国文人为此发出忧国、爱国的悲叹。李清照是杰出的女词人,创作横跨两宋,她的词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线,前期明快,多是反映甜蜜的爱情生活和离愁别绪。南渡后,她历经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文物大量丧失、再嫁婚变、颠沛流离之苦,词的内容多是反映个人今昔之感、思旧怀乡和忧国之情。《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怎一个愁字了得”不仅反映了个人流落天涯的孤苦无依,还反映了当时众多北方难民的共同遭遇。李清照虽然是婉约派的代表,其爱国情怀不亚于豪放派,并不是一个只会以泪洗面、自叹自怜的小女子,她也写过爱国忧国之作,如《夏日绝句》《清平乐·年年雪里》等,不只担心晚来风势,还为南宋朝廷的命运担忧。这样的学习任务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提升单元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怀和爱国思想,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报国。

语文也是一门艺术课程,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融合美学元素,优化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引导学生缘景明情,领悟诗眼和词眼的艺术魅力,分析诗词修辞手法。学习任务群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每个学习项目又由若干学习任务组成。基于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课文,对教材“学会知人论世”“学写文学短评”的任务要求以及相关鉴赏要点进行适度分解与整合。在设计诗词鉴赏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任务分为五部分。第一,对诗词进行整体阅读,领悟诗意。第二,领悟诗眼和词眼,知人论世。第三,分析意象,体会诗词意境。第四,对比分析作者的不同作品以及不同派别的风格。第五,欣赏诗词,有感情朗诵,练习写短评、诗词故事和作诗填词。教师可定期组织古诗词朗诵会,增强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同时,教师应注意诗词中的典故教学,让学生体会诗人用典的意愿。辛弃疾的词中经常大量引用典故,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师在讲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这首词,体会内在情感。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词中典故。首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了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的典故,孙权曾经在京口建都,后迁都南京。“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描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曾在京口起事,后来当了皇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宋武帝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北伐,结果大败而归。“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指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到写这首词时已过了四十三年。“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他击败王玄谟陈后,曾经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建立过行宫,后人称这座行宫为佛狸祠。此时的宋人在佛狸祠下开迎神赛会,乌鸦来吃祭品,祭神的鼓声不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指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在晚年被黜投奔魏国。后来因为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有心启用廉颇,廉颇闻听后在赵国使者面前吃了一斗米和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馬,以表示老当益壮。在解析典故的同时,教师要融入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将诗词扩展成故事,练习写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作诗填词,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如按照《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醉花阴》等词牌的用韵填词,适当借鉴词中修辞手法,学会借景抒情、革故鼎新。诗词在古代用以吟唱,教师可组织学生唱诗词。曹操的《短歌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横槊赋诗》中被吟唱,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这段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曹操的远大抱负和礼贤下士的思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曹操的感慨,教师在解读这些诗句的过程中,可以教导学生人生苦短,要珍惜时光,不能虚度青春,要为理想奋斗,激发学生的志向。

教师应注意开展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对比分析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风格。此外,《声声慢》《一剪梅》(歌曲《月满西楼》)都被改编成歌曲,优美动听。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聆听和吟唱,也可以借鉴歌曲的音调吟唱其他诗词。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因此,教师应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创意课堂,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中国诗词。例如,在教学第三单元第一课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诗歌节活动,让学生为选读的诗歌写开场词。学生为完成任务,必先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梦幻中天姥山的美景:美丽明灭的云霞,横空出世的天姥山,山阴镜湖,湖光月色,浙江剡溪,谢灵运的宿处遗迹,从东海升起的红日,桃都仙山,蜿蜒的山路,五颜六色的山花,水面青烟,日月同现的奇观,光芒闪烁、金砌银筑的仙人台,云中仙子,白鹿等。学生不仅可以置身诗境,更能感受李白恣意昂扬的生命体验。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不同于绝句和律诗。梦境是潜意识的幻化,这首诗的梦境反映了李白当时的心态。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飘逸,天姥山原本只是丘陵,梦中的天姥山高峻出世,镜湖明澈,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云霞绚烂,青云可触,令人心胸开阔。因为在长安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被赐金放还,李白选择了离开,皈依自然,寄情山水。在梦中,李白领略了仙境忽开,群仙纷纷降临的奇观。虽然未能实现理想,梦中的仙境随着梦醒而消失,诗人未免感到惆怅,却依然不失旷达,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本性。

以学习任务群为指导,合理地将多个文本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本、跨文体、跨介质的创新性阅读。做好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解读工作,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编写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将学习任务作为导向,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方案,融合美学元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与亮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9(09).

[2]茹清平.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为例[J].中国语文教学,2020(06).

[3]杨志宏.学习任务群视域中课文的价值功能与单元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06).

[4]李红艳.任务群视角下高中语文“读写共生”实施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2).

[5]汪志朋.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任务群课程开发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1).

[6]张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关键要素探析[J].语文世界, 2022(11).

[7]吴莉玲.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25).

Research on the Overal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Unit Teaching Based on Learning Task Group

———Taking the Third Unit of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Compulsory Textbook of Senior Chinese as an Example

Xu Xiaofang

(Pucheng County No. 2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should tak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overall teaching goal,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training requirements,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actively penetrate moral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optimize teaching strategies, so that students can enjoy aesthetic education while learning Chinese knowledge, and develop subject core competence. The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has clear unit division and good overall effect, which can assist teachers in positioning reasonable teaching guidance,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single teaching and unit teaching, and let students cultivate sentiment and impro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hinese knowledge. Taking the third unit of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compulsory Chinese textboo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hinese unit teaching based on the learning task group.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Chinese;unitteaching; learningtask group; comprehensive quality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综合素质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