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探索

2023-05-04曹子墨

成才之路 2023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创新践行

曹子墨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入中国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新闻工作者沿着历史回顾、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三条研究路径进行了新探索,获得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特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实际相結合三方面,对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探讨,以促进新闻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理论创新;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0;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9-005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智库项目“关于加强黑龙江省融科学创新平台建设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沟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积极和广泛的沟通将促进社会的发展。其中,心理联想是意识的一种表达,是第一种“人与物关系的直接产物”,它不存在自主性。但是,当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分开以后,文化交流存在一定的自主性。马克思之所以为马克思,其哲学的魅力在于:认为物质实践只让人类生存,精神实践才让生命自由。而文化交流不但体现在特定的生产力层次,还体现在一种特殊历史文化和社会状态中,具有历史传统的延续性。正因为如此,精神传递的发展速度通常是相对渐进的,而推动精神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发展思想从人的实际出发,并把它的社会基本意义归结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类的社会化必然离不开广泛交际联系和交流行为,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却又基于广泛交往联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背景。而促进新闻传播向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理念的主要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影响范围广泛,且普遍根植于当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是一种具有意义重大的文化沟通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念的重要基础。本文对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探讨。

目前,媒体广告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新闻主题的多样化,受众和市场的分散性,产品形式的多媒体性,传播途径的复杂性,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这一变化不仅促进了媒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也给党的媒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成为“四力”兼备的主流新闻媒体人。而如何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旗帜,制作优质、高水准的新媒体新闻产品,更好地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党的媒体跟上时代步伐的一次大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着实践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三次理论飞跃,并且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是新闻宣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新闻传播内在规律是新闻真实,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闻,作为反映客体的结果,具有真实性。用事实来理解,反映现实世界,是马克思对待新闻问题最根本的出发点。其实,“真实事件”既是马克思关于报纸报道的坚定原则,也是中外官方公认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即新闻之生命和内在属性。

马克思还提到报纸在“舆论”中的作用,这是基于舆论的真实性。所谓的“制造”和“归纳”不是想象和虚构,而是舆论的传播和对更广泛舆论的影响相对较小。“真实性始终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普遍公平”原则即客观报道原则。马克思认为,新闻媒介具有关注国家大事、维护人民利益的功能。当时有些国外报刊曾对马克思进行批评,但是马克思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被确认了的。“普遍公平”是指媒体必须遵守公平原则,不分派别。总的来说,新闻工作者应该公平地报道每个方面的事实。从具体的报告角度来看,马克思从一个独特和深邃的角度理解新闻传播之生命就在于新闻传播本身的法则。

马克思认为,唯有推动互动持续发展,人才有可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传播作为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活动之一,对个体社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其传播和发展的历程中,科技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时期,人类对于科技的态度和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马克思也始终乐于用正面的眼光来审视科学技术进步,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总的来说,媒体的变革总是给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可能,使原有的传播系统更加充实,使传播向更加完备的方向演进,这是推动新闻传播领域发展的具体路径,亦是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真实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是,新闻应该从真实客观实际出发去描述事实,而不是从大家的主观意愿出发。

第二,喉舌论。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喉舌,又是人们表达思想观点的工具。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部分西方国家的新闻理论中是没有的。

第三,导向论。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党和政府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舆论等,指导着人们的意图与行动,并有效地影响人们的意识,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循。

第四,社会效益第一论。新闻宣传要“以人为本”,坚持竭诚为人民服务。新闻媒体要在正确舆论导向下发挥好主流媒体作用,就要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宣传的期望、要求和期待,努力做党和政府所需要的人。新闻媒体应当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观点。

第五,正面宣传是主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来,新闻媒体在原则上应始终把正面宣传作为主要内容,对社会光明面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持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同时,新闻媒体也应对其中的阴暗面、落后面予以曝光与批判,促使它朝着光明、先进的一面发展。

第六,与时俱进创新论。新闻媒体充分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转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创业与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新闻媒体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新媒体极大地扩大了创作者的来源,几乎人人都能当新闻制作人。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中个体发言障碍更小。此外,互联网用户基数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得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渗透力。在这种条件下,传统媒体已经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发布及获取信息的需求。在移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也变得更加快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将消息传达给受众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每个受众都可能成为传播者,可以在更大的时间范围内传播新闻。而且还能够第一时间发布海量信息,常常是具体事件发生时获取有关信息的首要方式。然而,使用门槛低意味着它不能保证信息发送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新媒体中,有时会出现虚假信息作为事实传播的情况。新媒体对传统媒介的冲击是巨大的,而这种变化也让人们产生许多疑问:新媒体是否真的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强大?它究竟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去探究。

社会中的一切活动,都源于人的抉择。价值追求的差异导致社会活动的差异,社会活动管理模式自然也不能例外。世界范围内的新闻活动都反映了各国的价值选择,并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新闻传播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社会活动主体往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价值选择不能违反事物内在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活动与社会行为有其相通之处,都要受其内在规律的支配;而新闻活动又不能脱离自身特有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出现偏离目的的现象。即使新闻传播活动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新闻传播活动内在规律也始终不变,它永远是新闻传播活动所应遵守的法则。很明显,马克思对新闻传播规律尊重的观点不仅仅限于具体的时间、空间与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尊重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思想就是尊重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新闻传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它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而存在。对转型期的社会而言,新闻传播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应该注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人民民主思想在新闻活动中的实践,就是把舆论监督与其他各种监督联系起来,这是确保人民民主的核心目标。新闻工作者要聚焦典型事件,理解和把握好舆论监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是同寻求真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用实践的眼光来考察新闻舆论工作,是为了“忠于事实”“忠于真理”。忠于真理,就在于它是普遍的、具体的,无数人在日常生活中证明了这一点。现实中的真理,不同于一切个性化的观念;对真理的绝对忠诚,就是意识到真理是可验证和可感知的,而不是“神秘”和“另一面”的东西。事实上,真理产生于人类直接参与的实际社会活动之中,有着直接的可验证性和可感知性,而不仅仅是人类主体内在的主观形式。这一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真理观”,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只追求孤立的“事实”,片面地报道单个“事件”与“观点”,而摒弃综合、有联系地探究真理与规律。

在实践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把握好舆论引导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结合舆论引导的强大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其职责所在。在一体化的世界中,这“既事关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也事关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更事关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新使命,他们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发挥“增进信任,凝心聚力”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总之,新闻舆论工作有着重大的责任和特殊的使命。新闻工作者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围绕全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毅前行,真正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才智。

参考文献:

[1]周红路.从“强起来”到“美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美学审思[J].理论探讨,2021(06).

[2]胡百精.重返基源问题:中国传播思想史的知识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04).

[3]黄志申.化成天下的智慧:孔子的文化传播思想及启示[J].今传媒, 2020(03).

[4]潘祥辉,王炜艺.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传播思想及其启示[J].新闻大学,2020(01).

[5]李丹阳,赵国政.试探我国民间的传播思想———基于《中国俗语谚语库》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14).

[6]赵永华,孟林山.时局、外交与对外传播思想:新中国成立70年的演进[J].对外传播,2019(06).

[7]李彬.再塑新闻魂———浅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科学与价值[J].新闻记者,2016(06).

[8]刘卫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化大众化的时代表达[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9]黄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有机结合———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中国记者,2015(02).

[10]高晓虹.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评析[J].新闻战线,2015(01).

[11]钱婕.印花税是“对以自由精神创作的作品的一种禁止制度”———马克思《报纸印花税》考证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09).

[12]刘宏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考证研究———马克思首篇政论文的历史背景及思想观念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1(09).

[13]姚晓鸥.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的现象学分析———社会主义、宪政与新闻自由的三元结构[J].国际新闻界,2011(07).

[14]吳晓明.施蒂纳的“唯一者”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15]詹姆斯·劳勒,段忠桥,吕梁山.虚无主义的共产主义与辩证的共产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6(02).

[16]吴晓明.卢卡奇的总体范畴及其存在论上的黑格尔主义方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7]展江,王晓竼.从“四种理论”到“去西方化理论”———比较媒介研究的演进[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ing Marxist Journalism in the New Era

Cao Zimo

(School of Arts and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Marxist journalism into China,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PC and journalists have made new explorations along three research paths of historical review,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created new breakthroughs, made new achievements, and formed a Marxist journ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Marxist news view in the new era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basic content of Marxist news view,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news view and reality, so as to promote journalists to practice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Marxist news view with practical actions.

Key words: Marxistview ofnews; media; theoreticalinnovation;practice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创新践行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