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探析

2023-05-03戴正东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网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网络已经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与定性研究法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网络素养需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需要提升等。文章提出,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实践载体,开展凝心铸魂、典型示范、网络安全教育等措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全底线,以进一步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3-0180-03

网络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确定因素日渐增多,“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遵循网络技术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平台载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线上学习、购物、娱乐、交友等已经是常态化。大学生对新媒体应用越是乐在其中,越是存在很多风险隐患。这一现象一方面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另一方面给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升带来巨大压力。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需要提升

随着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网络素养的提升越显重要。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素养、网络文明素养和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

1.网络安全素养需要提升

近年来,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轻者造成财产损失,重者危及人身安全。这说明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对网络行为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

2.网络文明素养需要提升

由于大学生缺乏信息甄別能力,易被网络信息误导,轻易相信网络谣言,特别是在对一些网络事件缺乏了解的情况下,随意在网络发布倾向性观点,易造成以讹传讹,出现网络暴力,甚至形成负面网络舆情。

3.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需要提升

现在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更强,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除了睡觉,几乎都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这种状况更容易使大学生长期处在“个人日报”信息体系中,大数据技术更是助推了这一现象,久而久之,便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对生活、集体、社会的感知与判断容易变得狭隘,甚至沉迷网络游戏或不健康网络行为。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需要提升

1.专业素养需要提升

大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是原有岗位人员转岗或者兼职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几乎没有新媒体专业背景,对新媒体技术了解不多、研究不深、应用不广,导致他们不能融会贯通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开展不能驾轻就熟。同时,部分新入职人员不仅没有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备的新媒体专业技术背景和工作经验,还缺乏专业培训,造成人岗不匹配。

2.道德素养需要提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阶段的大学生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人员只有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才可能培养出具有正确道德观念的大学生。

3.政治素养需要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既然担负这一重要使命,责任重千钧,这便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措施

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网络发展规律,丰富内容载体,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一)坚持凝心铸魂,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近阶段,主要通过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师生的思想,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

1.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

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学科优势,组织高校党史专家、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青年学生等群体,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2.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依托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以及高校门户网站、“两微一端”、校报、校园广播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刊发重点理论文章,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师生中广泛传播,入脑入心。

3.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工作

组建由专家学者、思政课骨干教师、优秀大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师生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园巡讲活动。同时组织演讲比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坚持典型示范,强化网络空间行为规范

典型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的具体宣传达到教育的目的,将教育的具体内容寓于典型之中,受教育者能通过这种具体的、直观的教育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改变自己的行为[3]。

一是开展典型事迹学习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如开展“最美大学生”“最美辅导员”等先进典型推选活动。借此既成功推出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和青年榜样,又能组织好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宣传活动。

二是不断健全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借助高校新媒体积极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发布“文明上网倡议书”,开展“网络文明行为”等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4]。

三是借助高校门户网站、“两微一端”、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充分展示高校师生群体的良好精神风貌,在网络空间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

1.增强“正能量”内容渗透力

高校在充分应用校内外传统媒体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应用,增强内容的时效性、生动性、代入感,创造高点击率和转发率,实现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窄播”,加强碎片化全场景裂变式的传播渗透。

2.提升线上“思政课”影响力

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思政课教学资源,着力打造“网络+课堂”模式,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社会实践、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的“三位一体”多元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教学,专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大学生的热情。

3.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

00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参与感。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新闻网、校报、广播台、官微官博等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组成的媒体矩阵,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立体平台。

(四)丰富实践载体,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对高校推动构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新场域提出了新的要求[6]。坚持高位高效,丰富内容载体,打造品牌活动,夯实工作基础,汇聚网络空间向上向善力量,唱响时代主旋律。

一是开展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和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每年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创作微视频、微电影等一系列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二是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参加“网络安全课”、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竞赛、线上网络安全知识学习等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坚守法律底线,强化安全意识,崇尚社会公德,积极守护网络安全,传播网络正能量。

三是组织参加“网络文明”活动。组织大学生开展“争做校园好网民”“文明上网”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做网络文明行为的生力军和实践者。

(五)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筑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安全底线

1.推动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

作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纳入高校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统筹部署、整体推进、齐抓落实。强化工作考核,制定高校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和考核评价办法,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情况作为重要基础考核项目。

2.推动网络安全宣传教育长效化

强化专项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网络安全教育相关培训等,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者、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养。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专业人员(ECSP)培训,推动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面对育人环境的新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的新特点,高校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常态长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领导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高校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完善补充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建设。高校应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应覆盖所有相关部门单位及二级学院。二级学院也要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两级工作网络,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架构。同时,要建立定期联合公安部门和通信管理部门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机制。

二是建立分析研判制度。要定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风险分析研判工作,规范风险预警、风险研判、风险管控、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等工作机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季度工作任务,建立工作目标跟踪台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考核到人。

四是建立学习研究培训制度。不仅要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学习与培训、交流,同时还要组织高校一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五是建立工作简报制度。简报内容要全面,简报发布要规范及时。按时通报重要会议纪要,工作部署及落实情况,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情况,研究新突破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等。

(二)强化团队培育,建立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7]。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打造“品牌”工作团队。积极打造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参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将课堂移至网络,改“说教”为“说理”、变“传递”为“对话”,把传统课堂知识灌输转换成思想智慧的碰撞,从原有的发挥个人作用,延伸至品牌团队运作,最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品牌。

二是创建“大V”工作室。借助新媒体平台,让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故事讲道理,让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乐在其中,形成独特的工作方法。

三是成立网络思政工作研究会。为全校网络思政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学习研究制度,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四、结语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将逐渐增多,“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在最短时间内积极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上文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总结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希望可以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晓会.以“三个培养”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时代意蕴[J].天津电大学报,2020,24(2):1-4.

[2] 温红彦,张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EB/OL].新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1629 7786674265388&wfr=spider&for=pc,2018-11-05.

[3] 王康.强化典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效应[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45-47.

[4] 赵永.网络文明公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0):19-20.

[5] 李君.运用新媒体增强思政吸引力[N].光明日报,2018-04-05(007).

[6] 王建亭,林晶.推动构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新场域[N].中国教育报,2023-01-04(011).

[7] 魏国强.培养造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EB/OL].光明网,https:// m.gmw.cn/baijia/2020-09/21/34207177.html,2020-09-21.

作者简介 戴正东,助教,党委宣传部科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新媒体。

猜你喜欢

网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永续债券探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