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采编业务影响及应对策略探析

2023-05-03刘安天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闻资讯新闻采编自媒体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资讯的主要传播阵地。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化、渠道多元化、交互广泛化等特征,对新闻采编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改变,才能胜任新闻采编岗位,持续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新闻。基于此,文章围绕新媒體对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展开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尝试分析新媒体环境对新闻采编业务产生的影响,并得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面临海量信息难辨真伪、渠道多元难寻出处、交互对立引发争议等困境,需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保证新闻真实;坚持“内容为王”,强调深度报道;加强导向意识,恪守政治底线等措施,方能在新媒体环境下优化新闻采编业务,从而更好地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持续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采编;虚假信息;自媒体;新闻资讯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3-0146-03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特征

(一)信息海量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借助搜索引擎即可获取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输入任何热点新闻,都能够从互联网中寻求线索,为新闻采编选题、扩展提供了便捷[1]。

以北京冬奥会新闻采编为例,新媒体为采编工作人员创造了极大便捷性,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网络搜索等渠道,获取关于冬奥会的各类信息,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信息寻求线索,制定独具创意的新闻主题。

比如新闻采编人员想对历届冬奥会单项赛事进行回顾,不用再费力查阅资料、采访主办人员,利用搜索引擎就可以掌握历届信息。

此外,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中还包含不同群体的言论及观点,便于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了解新闻事件的舆论状态,也便于从多角度、多立场剖析新闻,对热点新闻的脉络进行梳理,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深度。

(二)渠道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新闻源”。新媒体让信息发布更加便捷,人人都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由他人进行分享和传播,这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社会公众不再只是新闻的阅读者,也是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新媒体时代的多元渠道,让新闻采编人员获取资讯更加便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各类社交平台,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热点资讯,并利用专业的采编技巧,形成完整的新闻报道。新闻采编人员不用再走访调查、深度采访,就可以使用高效、便捷、低廉的方式获得信息资讯,更易于完成新闻采编任务。

同时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报道实现了多渠道传播,新闻报道不再单纯依赖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介,而是可以使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传播。由于传播渠道不断扩展,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也更加明显,这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三)交互广泛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由于获得了海量的信息,能够对社会舆论及受众观点进行预判,从而利用新闻报道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更能够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同时,不同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是新闻采编人员唯一的表达方式。

新闻采编人员还可以利用新闻报道的留言评论,与读者进行互动,此种互动方式不仅更加高效,还能拉近新闻采编人员与受众间的距离,形成更为和谐的互动关系,而读者的留言评论也是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一种肯定,会激发新闻采编人员的持续创作欲望[2]。

同时,社会公众容易对新闻报道产生一些困惑与不解,利用留言评论的功能,便于新闻采编人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受众困惑之处予以解答,便于读者理解新闻报道,肯定新闻采编人员的观点与看法。

此外,新闻采编人员还可以组建粉丝群、互动群,不仅能够定期向目标群体进行新闻报道推送,增加读者黏性,让其成为忠实用户,同时,定向推送新闻报道还能够提升阅读量,加快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打造优秀的新闻品牌栏目。

二、新媒体环境对新闻采编业务产生的影响

(一)海量信息难辨真伪

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确给新闻采编业务带来了便捷,为新闻采编人员收集新闻资讯、预判舆论走向提供依据,更便于新闻采编人员创作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新闻报道。

但是,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化,其中掺杂着诸多虚假新闻,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去伪存真,自行完成筛选。而数以亿计的新闻资讯,无疑给新闻采编人员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并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坠入虚假新闻的陷阱,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3]。

以近期热点新闻“胡某宇案件”为例,前期新闻报道中均对胡某宇自杀行为提出质疑,并有不少媒体罗列他杀证据,比如校内视频存在删减、可疑车辆未经排查、百余人搜索未及时发现现场等,也存在诸多权威媒体跟风报道,将“胡某宇案件”视为他杀案件。但是,最终经过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专班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第一现场。

可以看到,在该热点新闻中,诸多新闻采编人员未能从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反而成了别有用心之人的“帮凶”,以“阴谋论”的观点报道该新闻,不仅对社会舆论走向产生了不良影响,也让社会公众质疑媒体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权威性。

(二)渠道多元难寻出处

多元化渠道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并且也支持新闻采编人员使用更加丰富的渠道传播资讯,为优秀新闻报道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下渠道多元,掺杂了诸多自媒体,而且部分自媒体从业者并不具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仅为了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在新闻创作的过程中以夸张的方式博取眼球,通过流量兑换经济收益,导致虚假新闻充斥于新媒体平台,也给新闻采编人员获取新闻资讯带来难度。

从本质上看,新闻采编人员也渴望劲爆的新闻资讯,只是职业素养要求其恪守底线,但部分自媒体编纂的新闻极具说服力,一般新闻采编人员也难以形成准确判断,就容易对此类新闻进行分享、转载,虽然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短期关注,但却让新闻采编丧失了公信力[4]。

以“唐山打人事件”为例,该事件被视频监控曝光之后,全国媒体都高度关注,为了摆脱新闻资讯的同质化现象,部分自媒体编纂出“被打女子死亡”的消息,并配上图片、视频加以佐证,乍一看极容易让人信服,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类信息多数由自媒体发布,即便存在造假现象也难以追责。

自媒体的横行现象,不仅使新闻采编人员无法验证新闻资讯的真实性,社会公众在阅读此类新闻时还容易被报道所影响,从而对事件产生错误的判断。

(三)交互对立引发争议

交互广泛的确能够引发社会公众阅读新闻报道的热情,利用高效、即时、便捷的交流服务,拉近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形成更具黏性的粉丝关系。但是,相同的新闻报道由于立场不同,也容易产生争执,尤其是新媒体表达意见更方便快捷,更容易掀起“网络战争”,诸多新闻报道之下,都可以看到对新闻采编人员和其他读者的嘲讽与谩骂,已经偏离了交互的初衷,对清朗的网络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以关于“城市马拉松”新闻报道为例,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开展马拉松赛事,新闻采编人员也对其进行报道,普遍认为马拉松赛事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但是,在此类报道留言和评论区时常能够看到对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抨击,认为马拉松赛事劳民伤财、阻碍城市交通,属于面子工程,应予以叫停。

可以看到,新闻采编人员报道此类新闻要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留言评论区也充满“火药味”,并且随着新闻的传播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形成了两股舆论风气,部分过激受众往往会使用人身攻击的方式捍卫观点,污染网络空间。

当新闻采编人员创作的新闻报道引发争议,甚至到了人身攻击的地步,早已不是新闻采编人员能够控制的,为了消除舆论,往往删除报道,这也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困扰。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业务优化与发展途径

(一)引入先进技术,保证新闻真实

面对海量新闻中掺杂着的虚假夸大资讯,单纯依赖新闻采编人员甄别并不现实,为避免新闻采编人员将虚假夸大的资讯引入新闻报道,就要启用现代先进技术,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对涉及的资讯进行筛选,恪守新闻真实底线。

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引入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通过对新闻源、新闻同质化、投诉举报记录等信息进行筛查,最终选择可信度较高的新闻。

同时,即便是引入先进技术,由于新闻资讯普遍具有突发性、时效性特征,利用技术也难以甄别,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保持端正的态度,不盲目抢报道,尽量以官方公告为基础,并向官方予以核实,防止新闻反转对媒体权威产生不利影响[5]。

此外,为保证新闻资讯的客观性、真实性,新闻采编人员在创作新闻报道时,也要尽量使用中立性的语言,减少对结果的直接性判断,由社会公众自发对事件进行判断,始终秉承新闻资讯的客观中立原则,将事实呈现给社会公众。

(二)坚持“内容为王”,强调深度报道

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来源多元且难以寻求原始出处的现状,新闻采编人员要意识到新闻资讯中可能存在虚假夸张的报道,要减少对他人陈述、语言、观点的使用,而是将他人资讯仅作为选题标准,其余内容由新闻采编人员独立创作,并且要坚持“内容为王”,在其他媒体报道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求证。

当社会出现热点事件后,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利用他人的报道,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自行创作新闻报道,坚决抵制照搬照抄等行为,既要减少同质化倾向,也要避免受到他人的误导。

当新闻采编人员确定选题之后,要认真寻找切入点,可以参照他人观点,但不能雷同,而是要梳理采编思路,寻求更为深入的报道,尤其是本地及周边资讯,仍要坚持传统的新闻创作方式,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并尝试创作有别于其他新闻的报道,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观点,客观辩证地看待事件走向。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要与自媒体形成差异,抵制夸张虚假的新闻资讯,任何关于新闻资讯的观点都要做到有理有据,要经得起推敲,只有坚持原创报道、独立报道,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占据竞争优势,赢得更多社会公众的支持和信赖[6]。

除此之外,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并不一定完全追逐热点新闻,而是能够深挖新闻线索和题材,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获得社会公众的青睐。

(三)加强导向意识,恪守政治底线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更为频繁,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捷,这虽有利于拉近新闻采编人员与读者的距离,增加新闻黏性,但也容易激发不同观点受众之间的矛盾,甚至出现“网络战争”,破坏网络生态环境。为此,新闻采编人员要有意识地引导读者理性沟通,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冲击,更要恪守政治底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新闻采编人员在创作新闻资讯时,要注意自身的观点及语言使用,做到观点全面、保持中立。新闻本身就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表述,而争议往往源自不同读者间的立场冲突,新闻采编人员不仅不能倾向性选择观点,更要利用留言评论引导读者理性看待新闻,维护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

新闻采编人员恪守政治底线是其职业操守的最基本体现,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都要保持政治操守,更不能让自己创作的新闻报道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新闻采编人员为了增加读者量,提升新闻报道流量,会组织粉丝群、读者群,对此,新闻采编人员也应肩负起相应职责,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存在政治倾向、别有用心之人予以清除,防止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为社会公众获取新闻资讯提供了极大便捷,也为新闻采编人员进行新闻报道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新媒体信息海量化、渠道多元化、交互广泛化等特征,也加大了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难度,集中体现在海量信息难辨真伪、渠道多元难寻出处、交互对立引发争议等方面,需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保证新闻真实”“坚持‘内容为王,强调深度报道”“加强导向意识,恪守政治底线”等措施,寻求立足之地,持續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报道。

参考文献:

[1] 陈希锋.探究新闻采编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J].中国报业,2022(23):38-39.

[2] 陶盛爱.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采编业务的转型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2(22):52-54.

[3] 祖海星.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采编能力的提升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0):200-202.

[4] 鞠燕燕.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的角色转型[J].记者观察,2022(30):52-54.

[5] 吕雅琴.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采编创新思路探究[J].中国报业,2022(20):38-39.

[6] 陈加典.新媒体时代采编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研究[J].记者观察,2022(24):37-39.

作者简介 刘安天,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实务。

猜你喜欢

新闻资讯新闻采编自媒体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高校新闻资讯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新闻价值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