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3-05-03刘梦娟李亚青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刘梦娟 李亚青

摘要:作为新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产物,短视频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和娱乐阵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但是,短视频盛行致使教育出现了“去中心化”的倾向,对大学生三观的培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文章紧扣短视频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主题,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以调查探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探寻高校应该如何借助短视频的正向合力破除短视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困境,开辟出“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高校必须加快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短视频思政文化育人,不断积累丰富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内容供给,同时不断强化思政短视频专业队伍建设,打造师生一体教育队伍,全面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矩阵,牢牢把握短视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挥多维教育合力,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短视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4-0082-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委托课题“提升思政课课堂‘抬头率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TZX202329;2021年度河北农业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师‘智慧+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产物,短视频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认清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态势,利用短视频“赋能”思政工作,将新媒体技术显著优势与学生成长特点结合,抢占舆论教育新阵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一、短视频的内涵与传播特征

(一)短视频的内涵

短视频又称“短片视频”,是移动媒体技术和时代发展进步的标志。从字面看,“短”与“中”“长”对应,“视频”与“文字”“图片”对应[2]。就时间而言,短视频多在15秒至5分钟。从表达内容看,短视频以生活和娱乐为主,贴近实际,易引发共鸣。加上短视频更具节奏感和创意,因此社交性更强。就生产者而言,短视频时代,用户本身就是生产者,能随时随地制作并发布视频,技术门槛低,灵活性强。

总之,短视频就是以秒为单位进行传播,以“精准推送”为主传播机制,以“音乐+视频+社交”为融合传播形式,能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快速拍摄和制作,然后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实时传播分享的一种新型媒介传播形态。

(二)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1.时间短,内容丰富

如今,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在选择信息时倾向于“短、平、快”,故观看短视频成为大学生乐于选择的休闲方式。短视频能更加直观地将新闻、生活和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呈现出来,使公众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接收并理解相关信息,信息传播效率显著提升。所以,各大高校要及时将短视频纳入思政教育工作领域,赋予其丰富内容并及时传播,这既能使学生更加理解并配合学校工作,又能更好更快地达到教育目的。

2.碎片化传播,灵活性强

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契合大众的休闲娱乐习惯,它能在短时间内为人们提供优质内容,让人们在无形中养成随时随地刷短视频的习惯。短视频的这一碎片化传播也更易吸引学生关注,让他们在琐碎的时间里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校必须思考: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灵活传播思政教育内容,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若能解答这一问题,那么高校未来的思政工作会更加顺畅,教育效果也会提升。

3.互动交流频繁,黏性强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电视、广播等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公众是接受者。短视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都能通过短视频收发信息,还能“@”同学好友交流讨论,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将短视频运用于高校思政工作,会增加教育者与学生的多维交互,且教育不仅面向学生群体,社会公众也会受到一定启发,甚至有人主动与学校沟通交流。如此下去,高校思政工作会更具人情味,受教育群体辐射面也会扩大,思政教育黏性也会增强。

二、短视频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短视频凭借其独特的融合性、直观性和即时性,迅速占领了互联网空间。以短视频进行赋能,对不断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深化教育影响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扩大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场域

过去,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书本学习”方式,空间较固定,教育成效相对低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备受各行业青睐。短视频背靠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推送及高频次互动,吸引高校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快速占领教育新高地。这种文化传播形式与高校思政教育因时、因事、因势而进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为主流价值观跨时空传播拓展了新交互空间。

(二)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表达路径

纵观国内高校的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可以发现,其思政相关内容的表达方式从“纯文字”或“文字+图片”,发展到如今“视頻+文字+图片”,逐渐呈现“可视化”趋向。作为一种传播新媒介,短视频打破了信息载体的固有定义,以极强视觉张力和兼具审美趣味的信息表达,迅速席卷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这也迫使高校网络思政必须尽快跳出话语表达固有模式,以短视频创新思政教育的“可视化”媒介表达,增加可看性和记忆点,提升教育效果。

(三)丰富了高校思政育人的内容资源

视频作为新一代传播媒介,对教育内容的呈现更为直观形象,短视频则更加符合年轻人的网络使用诉求。一方面,短视频覆盖海量内容,既包括社会性质的内容,又涵盖个体性质的内容,能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新鲜教育资源,让教育内容更具时代性和感染力。同时,这些资源能很好地契合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还能利用短视频平台更加贴近学生,详细了解并捕捉他们的兴趣所在,为创造更多学生喜爱的好作品积累素材,使教育资源更丰富多彩,以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四)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给人的印象是枯燥的,其实,这一刻板印象与“宏大叙事”视角有密切关系,它使教育内容表达专业严肃,与人疏离。从叙述视角看,短视频多以“微观视角”叙述,与现实紧密联系,极易引发共鸣[3]。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度看,“微观叙事”使教育内容更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很快理解信息,然后通过新媒体将反馈意见传达给教育者,使教师能在把控学生理解程度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策略,以寻求理想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能利用短视频平台的评论与私信,与学生实时沟通。可以说,短视频平台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单一被动模式向双向主动模式的转化,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短视频赋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困境剖析

由于短视频具备某些互联网传播特质,因此它在助力高校网络思政的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影响着教育的最终成效。

(一)内容同质化严重,创作缺乏深入思考

如今,虽然短视频行业发展火热,但高校短视频平台建设仍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最适合的运营模式。一是高校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多以专业内容为主,缺乏师生共同参与,如理論时事宣讲类内容生产制作模式单一,缺少对内容特色的发掘创新,同质化严重。二是各大院校在内容创作上缺乏深入思考,其短视频作品多为宣传简介和校园景观等,这类内容虽与本校学生息息相关,但未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只是将其作为校园宣传娱乐载体,内容较空洞。更重要的是,该类视频未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思想深度不够,多维教育效果低下。

(二)“去中心化”明显,思政教育者主导地位降低

“去中心化”是短视频受公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这一特性却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不小挑战。通常来说,高校思政教育由思政教师、辅导员主导开展,他们会筛选、优化教育内容,以减少不良信息的干扰[4]。但是,短视频的“去中心化”使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教师话语权受到考验。

此外,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比教师群体更善于学习新鲜事物,能迅速掌握信息选择主动权,导致教育者权威性被削弱。随着学生获取信息积极性越发高涨,他们不再像先前那样钦佩和依赖教师,甚至会质疑教师。所以,如何在短视频兴盛的今天保持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推进思政教育纵深发展是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媒介素养偏低,尚未构建网络育人媒体矩阵

从时间维度看,高校短视频账号众多,但多数知名度和利用率不高,内容更新效率低,有时一年半载也不更新,仅是占据一个名头而已[5]。但纵观高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其更新速度明显高于短视频平台。这也反映出,目前高校宣传主阵地仍聚集在“两微一端”[6],未充分挖掘短视频育人优势,网络育人矩阵尚未成形。

另外,与思政教育者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经验相比,他们在新媒体技术方面力所不及。同时,负责新媒体相关工作的多为新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多数思政教育者很难有机会参与其中,这也使部分思政教师产生在教育“舒适区”徘徊的念头,难以适应教育媒介的更新换代速度。所以,广大高校如果不尽快掌握并适应短视频特性,就非常容易错失网络育人阵地建设窗口期。

(四)短视频思政育人环境复杂,学生价值观培育面临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引导和培育大学生三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短视频的迅速崛起便于人们获取信息,迎合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诉求[7]。但由于网络环境复杂,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短视频不免会携带一些杂音,给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带来消极影响。比如一些账号,通过短视频传播低俗话题和有害内容,弱化主流思想权威,影响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同时,短视频的变现功能衍生出的某些网红,为过度逐利,视频表现趋于低俗、拜金主义。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认知方面也欠缺一定理性,极易被不良信息引导,动摇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短视频的个性化推送功能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使学生群体禁锢在自己的世界中,难以形成综合思维认知,对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四、短视频赋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

针对高校利用短视频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制定策略,找到现实路径,让短视频真正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

(一)坚持“内容为王”,优化思政教育内容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8]。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化。在此情况下,短视频也更容易传递错误理念,对学生成长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加之,利用短视频开展教育工作,虽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但很难保证“深度学习”“优质讲授”[9]。为此,思政工作者必须从内容层面把握主导权,优化教育内容“供给侧”,满足学生“需求侧”。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引导校园舆论导向。思政工作者要及时整理集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于一体的思政教育内容,打造主旋律短视频,用小故事讲述大情怀,让思政教育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二是贴近学生实际,助力学生成长。思政教育者要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思想特点,以此为基准对短视频内容领域垂直细分,增强实用性,如针对不同需求,分板块推送就业指导短视频或校园文化短视频等,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出指导。三是注重教育资源的原创性。思政教育者要学会自主开发教育资源,挖掘校本文化,打造原创性思政短视频,实现学生的固本培元。

(二)革新教育理念,打造专业化短视频思政教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方面要求,在“思维要新”方面,强调“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10]。所以,高校要想占领思政教育新阵地,就必须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打造专业化短视频思政教育队伍。

首先,对思政教育者进行短视频教学能力培训,让他们学会运用视频符号营造话语互动模式,增加教育中的交流,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其次,高校要不断强化IP意识,打造兼具温度和深度的“思政网红”[11],鼓励老师主动挖掘自身知识优势,捕捉学生兴趣点,推出高能“产品”,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和转化应用率;最后,各大高校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挖掘大批具有潜质的学生骨干和专业教师,及时整合相关网络资源,定期对一些热点问题做讲解评价,引导学校风尚。同时,他们还可组织热点引导和评价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打造专业化短视频思政教育队伍。

(三)提升媒介素养,深化专业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与互联网共成长的一代,是网络“原住民”,由于思想不成熟和缺乏社会经验等原因,成为受短视频亚文化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这些消极文化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大学生作为活跃于短视频平台的主要力量,其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思政的最终成效。因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规范短视频使用迫在眉睫。对此,可以从视觉素养培育和文化素养培育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视觉素养培育。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种资源,通过专业讲座、知识推文等传播媒介知识,创设饱含时代气息的话题,營造良好校园网络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拒绝视觉沉溺,培养正确的媒介使用观[12]。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自律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使他们能提防不良信息侵害,保护自身权益。

另一方面,文化素养培育。高校应充分利用新闻实务、融媒体新闻等相关课程,为学生传授媒介专业知识,提升赏析评估和创新生产能力,深化媒介专业教育。另外,高校须尽快加强平台监督,关注热点问题和舆论,与短视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优化有关短视频推荐算法,构建高质量思政内容生态,最大限度发挥短视频育人功能。

(四)搭建服务平台,构筑短视频育人新阵地

以短视频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和传统思政教育载体相辅相成,产生育人合力[13]。短视频为大学生开辟了一个新交流平台,想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内在需求,高校须增强阵地意识,主动入驻短视频平台,创建本校短视频品牌,扩大短视频领域思政教育覆盖面。

首先,创设本校短视频品牌,构建“校—院—班”日常管理和教学短视频账号,构建集趣味思想性和教育理论性于一体的短视频平台矩阵。同时,当不同账号分别发挥教育作用后,应与其他平台账号及线下阵地配合,做到线上与线下联动,推动思政教育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14]。其次,建立专业化平台管理机构。短视频存在于自由虚拟的网络空间,每个平台都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才能发挥良好效用。为此,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短视频官方媒体机构[15],为已建立的短视频平台矩阵服务,确保短视频的传播率和应用率。最后,各大高校必须找准短视频与传统媒介的结合创新点,实现二者的融合互补,规避教育模式发展困境。然后借助微博、微信等成熟新媒体,增强短视频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实现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无缝对接,构筑多方联动思政教育阵地。

五、结语

短视频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新阵地,高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思维,把握教育规律,为短视频应用于思政教育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和甄别能力,充分发挥短视频资源优势,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生活性、趣味性和针对性,更好调动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0).

[2] 刘莎莎,王清悦.短视频APP中意见领袖的传播模式探析:以抖音为例[J].传媒论坛,2018,1(23):37-38.

[3] 张璇.浅议短视频新闻的叙事与表达策略[J].新闻世界,2021(7):42-44.

[4] 王国超.教育学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成效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6(5):40-43.

[5] 郑诗翌.高校短视频制作与传播思考[J].新闻传播,2020(17):45-46.

[6] 李文畅,冯晨静,袁永军.网络育人体系下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困境与路径优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2):21-24.

[7] 罗亚宣.短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6(6):27-31.

[8] 郎晶晶.融媒体时代党报如何坚持“内容为王”[J].社会主义论坛,2023(1):51-52.

[9] 蒲晓梅.运用短视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47-48.

[10] 吴晶,胡浩.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新华社,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 content_5374831.htm,2019-03-18.

[11] 姚伟宁.“网红”思政:思政育人新模式[J].人民论坛,2020(Z1):130-131.

[12] 隋文馨,秦燕,黎红友.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2):112-118.

[13] 刘日.探讨新媒体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J].知音励志,2016(10):18.

[14] 张润杰,齐成龙.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EB/OL].人民日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0/c_1125599453. htm,2020-02-20.

[15] 冯敬昭,杨希.融媒体时代高等院校“短视频”平台建设状况、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2):115-117.

作者简介 刘梦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李亚青,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