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2023-05-03唐艳华
摘要: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陕西乡土文化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握发展机遇,推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乡土文化、陕西乡土文化的内涵,随后分析了当前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包括革新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理念、构建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推进文化交流合作、依托旅游业推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等,为促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传承发展;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3-0089-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西安思源学院陕西省教育厅项目“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陕西地方文化对外传播问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JK0681
乡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包括陕西乡土文化在内的中国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陕西乡土文化具有乡土性、封闭性、独特性、多样性、传承性、发展性等特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及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得以传承发展的精神结晶,是与其他文明存在显著区别的特征之一,也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增强的动因之一。物质与非物质乡土文化都是无价之宝。当前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面临文化品牌效应薄弱、制度建设不完善、高素质人才匮乏等困境[1]。因此,对陕西乡土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探索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陕西乡土文化相关概述
(一)乡土文化的内涵
乡土文化主要指的是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为满足生存发展需求,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共同生活实践中,在当地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行为、语言环境等一系列要素的影响下,构筑起的物质性、非物质性的综合体系。
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来理解。
一是乡土社会为乡土文化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乡土社会为乡土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地理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结构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构筑了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環境空间。
二是乡土文化以农民为创造主体、传承主体。一方面,乡土文化即在以农民为主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因此其以农民为根,以农民为创造主体。另一方面,乡土文化的形成发展赋予了农民文化内涵,使农民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农民生产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转变,原本的乡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在此过程中,农民成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主体[2]。
三是乡土文化是集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乡土文化是以各式各样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存在的,在影响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特色美食、传统建筑、地方服饰等物质存在主要为源自地方漫长历史积淀的一系列实体,它们以显性方式推动着乡村生产生活的发展延续;而语言、节庆、民间艺术等非物质存在则为地方人民在一系列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观念意识,可使该区域的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特征
陕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纵横跨越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与四川、甘肃、湖北等多省接壤,是我国接壤省区最多的省份,交通十分便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陕西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省份,也为陕西打开了对外开放、重振丝绸之路风采的大门。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依据地域不同,可将陕西乡土文化划分关中地区乡土文化、陕北地区乡土文化以及陕南地区乡土文化[3]。陕西乡土文化主要包括秦腔、皮影戏、陕西剪纸、眉户、面花、唐三彩陶、鄠邑农民画等。
陕西乡土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乡土性、封闭性
陕西乡土文化在陕西乡土社会这一稳定的地域环境中不断与土地相适应,形成了不同于现代城市文化的浓郁的乡土特质、乡土韵味,进而造就了陕西乡土文化的乡土性特征。同时,因为陕西乡土文化的乡土性,其流行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不同区域之间接触有限,相互间保持着彼此独立的社会圈子,由此使农民在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进而造就了陕西乡土文化的封闭性。
2.独特性、多样性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土地广袤,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尽相同,由此孕育了各具特色且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域文化圈。比如,地处陕西地区的三秦文化,具有以农为本的文化特征;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为典型的水乡文化。就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关系而言,两者的差异性增强了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另外,在陕西各区域乡土文化差异性、独特性及陕西多民族特征的影响下,还造就了陕西乡土文化的多样性。
3.传承性、发展性
任何文化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转变,乡土文化亦如此。陕西乡土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积累沉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因而表现出一定的传承性特征[4]。同时,在陕西乡土文化传承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乡土社会的演变,乡土文化的内在精神、外在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或被时代摒弃,或焕发新的生命力,因而陕西乡土文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性特征。
二、当前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
(一)文化品牌效应薄弱
就当前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而言,陕西乡土文化创意产品数量较少,具备品牌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基于此,强化陕西乡土文化的品牌效应存在不小的难度。以陕西乡土文化中的美食文化为例,对在国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陕西美食“三秦套餐”而言,其在国内市场进行传播时,并不需要对风味进行过多调整。而在对外传播中,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各不相同,所以其在传播时不仅要保留本土特色,还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方可更好地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接受。这种调整是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文化为前提的,因此需要对该部分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方可使本国乡土文化实现品牌化传播。
(二)对外传播模式单一
当前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所采用的模式包括线下传播、线上传播以及线上线下结合传播等。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陕西乡土文化通过线上对外传播的高质量产品相对偏少,线上线下结合传播也存在不小的操作难度,因而发挥主要作用的传播模式仍是线下传播,模式较为单一。而在线下传播方面,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事业单位、民间机构、个人参与较少。
(三)熟悉乡土文化且精通对外传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
陕西乡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极大需求,而配备普通的对外传播人才已存在不小难度,要招募既熟悉乡土文化、又精通对外传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难上加难。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使得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受到不小的制约。
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在于:首先,在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中,一些地方积极引进相关人才,但因为乡村条件有限,人才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相应的激励制度不够,所以人才不断流失;其次,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不易,地方教育水平有限,难以培养出符合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一)加强陕西乡土文化品牌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为各区域文化交流与传播创造了便利。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乡土文化。陕西应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加强陕西乡土文化品牌建设,切实让陕西乡土文化“走出去”。
对于陕西乡土文化品牌建设,可借鉴陕西建设“国风秦韵”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的经验,该品牌致力于推进陕西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将颇具地方特色的陕西秦腔、陕北民歌、陕西皮影等各种文化精品项目带出陕西,推向世界,由此不仅提升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力,还推动了具有陕西特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5]。因此,陕西应致力于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品牌建设,并不断创新、丰富陕西乡土文化的内涵,顺应发展形势,让陕西乡土文化“走出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要认识到外国友人体验陕西乡土文化的方式主要涉及美食、民俗等方面,基于此从国外友人认知度偏高的文化入手,推进乡土文化品牌打造,比如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的一部分,陕西剪纸不仅可很好地彰显陕西乡土文化特色,还是外国友人认知度偏高的文化产品,因而可依托陕西剪纸打造对外传播品牌,逐步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二)构建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构建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对推动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促进陕西文化可持续传承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推进全媒体全方位的动态化传播
在当前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中,应构建起集线上传播、线下体验、自媒体宣传等于一体的动态化传播体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线上传播大行其道。线上传播主要是依托新媒体优势,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展线上宣传。线上传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用户数量庞大等优势,可为乡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有力支持。比如,西安过去发起开展的“西安年,最中国”宣传,依托线上传播、自媒体传播,收获了十分可观的传播效果。线下体验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体验基地,让人们可深度领略陕西乡土文化,体验陕西美食、民间工艺、服饰等,以此推进陕西乡土文化的對外传播[6]。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单凭相关部门、主流媒体宣传乡土文化并不足以满足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需求,因此,在线上传播、线下体验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乡土文化爱好者、本省居民、中外游客等各方主体,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对陕西乡土文化开展宣传。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组织开展以“陕西乡土文化特色”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托配套机制推动陕西乡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2.建立基于乡土文化产品的传播路径
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中,对文化产品的传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该种文化产品,必须以乡土文化为重要依托,如果离开实质性的乡土文化,便难以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乡土文化产品。比如在乡土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中,其以乡土民俗为重要依托,能否有效反映乡土民俗的历史文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生存发展[7]。鉴于此,基于乡土文化产品,推进对外传播平台搭建,是实现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应有意识地建立以乡土文化产品为依托的对外传播路径,通过乡土文化产品让陕西乡土文化“走出去”,推动陕西文化对外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与海外主流媒体的合作宣传及推广
为推动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要加强与海外主流媒体的合作宣传及推广,明确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功能价值,推进必要的业务、体系建设。对此,在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中,应发挥当地主流媒体的优势作用,如在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上开通账号,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传播陕西乡土文化,以此提高外国友人对陕西乡土文化的关注度、认知度,推动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
(三)推进文化交流合作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为文化交流合作创造了契机,陕西在开展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中应牢牢把握机遇,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交流合作的过程实则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在此期间,首先,应加强对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研究。近年来,我国省份针对其他国家地区构建的档案库,在文化交流合作中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在推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中,可借鉴此方面经验做法,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打造文化档案库,并基于具体的传播对象,建立配套完善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其次,应创新文化交流合作形式,打造多样化的交流合作平台。比如围绕“丝绸之路”这一主题,举办文化交流会,推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此期间积极对外传播陕西乡土文化,如秦腔、皮影戏、陕北剪纸等。又如陕西相关部门依托“部省合作”模式推进对外交流,陆续与丹麦、巴基斯坦等国家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推进了陕西乡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为陕西乡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助力。另外,陕西拥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而教育交流合作也是文化交流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应充分发挥陕西教育资源优势,秉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构建乡土文化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及培训机构[8]。
(四)依托旅游业推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陕西乡土文化依托新媒体等渠道的传播推广,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了解,特别是长期以来随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一个都不能少》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的传播,很好地激发了国内外受众对陕西乡土文化的探索欲,为陕西旅游事业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空间,使陕西的知名度得到明显提升[9]。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继而对休闲旅游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对此,在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中,应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紧扣陕西各地人文风情、民风风俗,打造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发挥陕西在地理方位上的特有优势,加强周边旅游环境建设,助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
(五)围绕乡土文化打造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是乡土文化对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农产品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乡土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我国疆域广袤,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俗文化与生活习惯。每一片乡土之地都拥有其独特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不仅可以供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更可以作为乡土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在拉動乡村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乡土文化的对外传播。陕西乡土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可以将乡土文化与当下潮流的时尚元素相结合,在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赋予其时尚性、趣味性、差异性的标签。如陕西鄠邑区葡萄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葡萄汁多味美,尤其是户太8号葡萄色泽光亮、含糖量高、鲜食加工皆可。鄠邑区葡萄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特色方向。鄠邑区葡萄规划团队对鄠邑区域文化、产业特点等情况进行深入挖掘后发现鄠邑区葡萄背后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资源。鄠邑区葡萄充分利用当地农民画的艺术特点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以农民画为载体的品牌形象体系。鄠邑区葡萄品牌形象以葡萄为主题造型,巧妙结合汉字“户”,辅以鄠邑农民画来描绘鄠邑区葡萄丰收的场景。通过充分利用鄠邑区葡萄当地的乡土文化,使得其具备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色彩,为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围绕乡土文化打造特色农产品进行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选择真正独特的,对产品品质能够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文化品牌,尽可能结合国际环境中对中华民族文化、对陕西文化的联系点,有针对性地传播。
(六)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本土特色文化对外传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鉴于此,陕西应重视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人才培养。
1.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
、针对乡村难以留住人才的问题,相关部门不仅要提高人才的工作待遇,还应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包括将既有骨干人才送出去学习深造,引导本土人才加强自我学习等,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乡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人才支持[10]。同时,应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引进利用。依托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积极推动本土人才加入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事业,使其主动成为乡土文化的保护者、传承人,做好陕西乡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
2.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人才下乡
陕西拥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应推进农村本土企业与地方高校的交流合作,培养出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推动乡村与地方高校签订共建协议,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乡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地方高校将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纳入自身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储备与流动的良性互动,为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3.建立完善的对外传播人才保障机制
乡土文化所处的生存发展环境表现出边缘性、封闭性的特征,大量颇具特色的乡土文化通常尚未被人们了解便因对外传播不足,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鉴于此,应建立完善的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人才保障机制。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保证所选拔的对外传播人才不仅熟悉乡土文化,而且具备对外传播的良好素质。另一方面,应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人才的选拔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从事乡土文化传播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乡土文化。陕西乡土文化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印记,陕西乡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对推进陕西国际化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创新发展拥有了良好契机,对此,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地推动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展开探索研究,把握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从革新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理念、构建完善的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推进文化交流合作、依托旅游业推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入手,促进陕西乡土文化对外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赵星.文化认同语境下的乡土文化传承路径浅析[J].汉字文化,2020(20):142-143.
[2] 王建娜,王淙.陕西文化走出去视角下关学经典人物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2020(7):14-15.
[3] 张哲浩,杨永林.陕西西安:乡土文化“新”在哪里[J].决策探索,2020(76):78.
[4] 卢剑伟.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保护及传承浅析[J].河南建材,2020(12):160-161.
[5] 王长寿.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与路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16.
[6] 李名飞,邓妍.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乡土文化挖掘与传承研究:以江西古村为例[J].老区建设,2021(2):11-17.
[7] 高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0):38-41.
[8] 杨泽喜.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现状审视与提升路径[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3):58-63.
[9] 李赟,刘媛媛.“一带一路”下陕西文化传播方式创新性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1):109-112.
[10] 谢宇恒.“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策略探究[J].文化产业,2022(19):136-138.
作者简介 唐艳华,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字、跨文化交流、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