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弦指忽两忘 世事如商参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赏读

2023-05-01江南忆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伯牙

□江南忆

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在于它提供的审美经验是与我们民族的血液紧紧相连的。在历次朝代的更迭中,元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必然具有自身的特点。蒙元时代,画院的消亡让当时的画家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画家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求神舍形、逸致简洁的绘画风格一时竞相发展,绘画因此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国画的分支,人物画的发展也更是让人期待。

其实,唐宋时期人物画的发展已经完备,到了元代,群起而动的画家则促使了文人画的兴起。在这种情势下,虽然面对的题材与前朝有所不同,人物画的创作也趋于渐少,但仍不乏优秀的作品传世。其中,王振鹏创作的《伯牙鼓琴图》便是重要一幅,为当时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从技法上来看,此图师法北宋李公麟,用笔劲健流畅,线条高古不俗,注重人物表情描绘,且白描以淡墨渲染的方法更是突破以往单纯用线描的程式,可见当时人物画创作的特点。

《伯牙鼓琴图》绘制的是春秋名士伯牙为子期鼓琴的场景。画中一共五人,画法凝练,人物造型生动、表情丰富,各具神妙。仔细观看,画面由左右两组人物组成:左边一组,伯牙与一个侍童;右边一组,钟子期及身后站立的两个侍童。两坐三立,两主三仆,交代出画里的人物关系,也交代了这幅画的空间关系——人物排列疏密有致。这样的布局,合理而规矩,使画面趋向均衡。

再进一步细看,会发现两组人物的处理方式其实不尽相同。左侧,两人的“状态”是一致的,即伯牙聚精会神在弹、侍童认真倾听;右侧,三人的心理活动是不一致的,两名侍童似在交流。抑或是画家为了强调钟子期的专注才如此为之!这一微妙变化,正是画作的精妙所在。

《伯牙鼓琴图》元·王振鹏 绢本白描 31cm×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人物大小的安排来看,伯牙、子期作为画面的主角,继承了人物画“主大从小”的方式方法,以小衬大,突出主体形象,区别身份。另外,如果以伯牙身后的侍童为高点延伸至子期的话,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便呈现出从高到低的趋势,既能展示人物的实际身份,又能迎合观者的心理感受。单就画面布局而言,这样构图的好处是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其次,人物的面部造型和神态亦各有特点。从表情来看,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最右侧侍童的面部刻画甚至能看出画家对头部骨骼结构的研究。除去以上两点,从衣着来看,众人脚上的鞋子也不尽相同,衣服亦通过墨色的浓淡而产生变化。

此外,画中人物的线条使用也十分讲究,为我们提供了元代人物线描极好的样本。实际上,在唐代人物线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白描人物画并未显得十分“过分”,依旧散发出唐代绘画的魅力。

再看画面中的根形香炉架,与古琴串联在一起,不仅表达了作品的文人气息,同时也把两组人物关联在同一画面中。于是,我们看到,忘我弹琴的伯牙与低头细听的子期,仿佛在这炉烟缭绕的氛围中,通过琴声紧密地融为一体。知音本就难觅,何况即将失去,正可谓“弦指忽两忘,世事如商参”。没有了知音,纵有高山与流水又有何用。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处境来看,鼓琴者或许正是以画家为代表的元代文人们郁郁不得志的真实状态。

最后,《伯牙鼓琴图》的传世,无疑也为我们研究元代的古琴与香炉提供了参考。

每个时代都有应时而生的绘画作品。从中,既能看到当时的绘画技艺与艺术水准,又能看到当时的时代面貌,即当时的生活现状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一画一世界,风弦自有声。《伯牙鼓琴图》正是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下,表达着画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观察。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伯牙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知 音
泉水滴答
高山流水
伯牙子期
临街的窗
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