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023-05-01周朝爽
周朝爽
学校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爱好、发展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部门更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与身体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模块,其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示出来,并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所以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提高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挂念,并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目前体育教学应当实现内容上的丰富,更新教学方法,将趣味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锻炼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出更多高素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进行探讨与分析。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关键性作用,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前提与基础。体育教学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门,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下,更加应当以学生兴趣作为基础,使通过体育学习并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和信心,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坚持运动的习惯,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关键阶段,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于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与特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增添更多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变被动为主动,在体育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现阶段高校提升体育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素质教育引入体育教学中已成为当下的必然趋势。
1 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
1.1 体育教师的影响
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引导、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运动大部分都是通过体育课程来实现的,教师的上课方式、个人影响力都是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注意讲解方法与动作肢体的表达,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白运动动作要领,快速接受新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满足学生兴趣。目前有些体育教师存在教学不认真的情况,对于一些体育专项教学中存在教学动作不够标准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动作的细节、无法正确地开展体育运动。同时有的体育教师无法掌握体育运动的强度与密度,在实际体育课程中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与厌烦,进而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安排,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适应体育强度、逐渐上升体育能力,加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1.2 传统教育思想对体育学科的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成绩上,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接触体育教学的时间严重不足,也无法使体育兴趣培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加上社会不断发展,学习压力的增加,许多学校、教师、家长等都认为体育无足轻重,而更多重视学生最后的中考、高考等,甚至剥夺了学生许多体育锻炼时间。这种长期以来的思想导致了学生体质能力下降,对于体育的兴趣不足,也使得学生逐渐选择逃避体育运动,不愿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将更多心思放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因此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体育锻炼,导致体育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
1.3 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阶段的学生内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自尊心较强,面对失败的能力比较低,而体育学科充斥着大量竞技运动,体育运动重视个人能力与追踪结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学生对自己缺少信心,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与比赛竞技,没有形成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意识。此外部分学生自身体育意识淡薄,没有从小培养体育运动的习惯、缺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与想法。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展差异性较大,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这些差异性会在体育运动中直接体现出来,学生身体变化同时也容易带动学生的心理变化,影响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体育运动[1]。
1.4 场地、教材的缺失
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运动不重视,在体育课程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设施不足,导致体育教学条件落后,缺乏先进的体育器材。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感到单调乏味,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久而久之,极大程度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影响积极性。运动器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与体育运动接触的时间,同时,在有效的课程时间和有限的体育器材条件下,学生往往会在课堂上将较多的时间花费在器材的等候上,待其他同学完成动作后才能开始进行,严重影响课堂质量,更减少了学生们接触体育运动的时间。此外体育学科教材较为落后,不够新颖,内容大多重复,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之一。
2 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足够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中,不断地钻研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发展良好身心健康的作用。中学阶段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活动。提高了体育兴趣之后,有利于学生对于运动的了解,更深層次地掌握体育运动技巧。以往体育课堂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不足,所掌握的技巧性也不够,积极性弱,在体育课堂上存在敷衍了事的问题,但逐渐的培养起运动兴趣以后,学生上课注意力将会更加集中,更加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课后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练习。同时这种的氛围也能给体育教师更多信心与积极性去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去研究更贴合学生要求的体育技术动作[2]。
3 培养体育教学学生兴趣的方法措施
3.1 营造体育学习氛围
体育活动大多属于户外运动并具有竞技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动作完成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养成集体意识,服从规定、遵守纪律。体育教学必须做到规范化、风趣化、积极化,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当出现一些比较难的体育活动时,比如引体向上、一千米、三级跳等,这类体育项目比较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个人技巧,学生往往没有自信、很难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及时传授一些技巧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常练习,或采用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形式,运用集体的力量促使学生走出困境。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自身语言表述与肢体表达,合理运用一些趣味性语言与动作表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动作要领,避免教学的枯燥性。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成为班级体育委员,代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示范,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有利于增强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正确穿戴好所需要的运动装备,并保持队伍的纪律性,使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同学需要及时提醒与惩罚,进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3]。
3.2 引导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游戏环节,以此来调动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例如开展课堂团体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体意识,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去,在活动中学习到体育技巧,活跃身心。其次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增游戏规则,调整难度,避免内容的单一、死板化,以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更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相互沟通交流,与学生共同丰富完善整个体育运动游戏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的爱好,同时也能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对教师增加信赖感,增加对体育学科的热气。此外体育游戏运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热身,降低体育运动的风险,激活学生们的身体状态。
3.3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与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与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更有趣的语言来促进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多讲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由于体育老师与学生的年龄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老师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语言应用,能够地抓学生们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第二,要恰当地使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术语,例如,在教授足球知识时,老师向学生解释时,老师可以将其形容为“形如狡兔”,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到“假动作”的具体意义,增加学习兴趣。
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更多网络化教学引入到现代教学课堂当中,体育老师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将多媒体因素加入体育教学的内容当中。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有效将体育学科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兴趣。比如体育教学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场地、天气等一些不可控因素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无法在室外展示一些专业的体育动作,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多媒体设备上为学生进行展示,帮助其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4]。
3.4 团体活动
群体性是人的一种基本特征,它决定了群体行为对个体具有重大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集体主义的文化环境中,群体行为可以有效地激发个人的自觉,从而提高个人的积极性,这就是社会助长效应的直接表现。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多开设团体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老師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运动,如拔河、400米接力、足球、篮球等。由于团体竞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会使其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促进其竞争意识的产生,并增加其内部团体偏好和失败团体的挫败感,因此,在安排学生进行团体活动时,必须明确“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主题,削弱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如此方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感受到团体体育运动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体育竞技观念。
体育课程是一项复杂的、双向的、多层次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能、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大部分需要在户外进行,教师可以和学生之间形成更为直接和紧密的接触,这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参加体育竞赛、游戏等各种体育活动,与同学们共同竞争,共同合作,从而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在“快乐体育”理念指导下,学校的体育活动应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老师的亲和力。比如在篮球赛中,老师可以作为篮球队的一名队员,和同学们进行比赛,也可以担任裁判;在短距离接力赛中,老师可以参与到最后一棒的项目中,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使得体育教学更加有趣、丰富[5]。
3.5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能力也各不相同,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性较大,身体素质也存在明显不同,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要注意对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关注。对于能力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耐心辅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并制定一些个性化针对性训练内容,使学生逐渐树立自信,积极融入到体育活动中。首先,要详细分析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与其进行交流,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比如,老师可以把性格比较活跃、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分成一组,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老师可以让表现优异的同学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展示,把所学的知识分层次地呈现出来,使他们能够进行模仿、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6]。
3.6 思想教育的开展
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了解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应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体育思想教育班会,或者进行体育运动的黑板报活动让学生们对体育科目形成更为全面的理解,明确体育学习对于思维,身体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使其认识到学习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未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个人体质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现代化体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并不断提高个人体育技能和教学素养,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明柳.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精品,2020(8):1.
[2]潘玉波.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3):2.
[3]宋娟.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17(11).
[4]徐建平.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2(33):2.
[5]丛文胜.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1(1):337-337.
[6]王忠爱.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刊,2011(3):1.
(作者单位: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岗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