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体育教学的新思考

2023-05-01兰峰云丁元江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技能

兰峰云 丁元江

文章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剖析何为“教会、勤练、常赛”,避免将掌握基础运动技能看作“教会”、片面追求大强度、大密度看作“勤练”、技能掌握不牢,无法进行“常赛”,希望一线体育教师精准把握体育的核心素养,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促进体育育人、全面发展的目标。着眼当下的体育教学,只有整体性规划与设计、进阶式设置与实施、全面性联动与协同,即采取一体化推进措施,才能更好地将其落细、落实、落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1](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针对新时代体教融合、增进体教改革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这个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和常赛”,这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所面临的重点工作,也是摆在全体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新任务和新课题,必须要明确实施“教会、勤练、常赛”的有效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应在准确领会体育新课标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形成“发现问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专业提升”的研究路径,通过共学共研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效”课堂,根据新课标建立适用学生终身发展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

1 “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模式中,教会主要强调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真正的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勤练是基于健康中国理念所提出的一种体育训练方式,要求学生每天需完成校内、校外一小时的训练目标[2]。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达到锻炼意志、健全人格的目的。常赛主要指为每位学生提供比赛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以一种更为良好的体育文化渲染学生思维,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放松,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强健体魄,形成全面发展。由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积极采取“教会、勤练、常赛”的教育方式,为实现体育教学“更高、更快、更强”的核心思想奠定基础。

2 “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2.1 将“教会”看做简单的掌握基础运动技能

“教会”指的是教师结合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条件,逐渐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技术,通过不断练习丰富个人的运动技能,合理的教学安排助力学生形成优秀的运动能力,按照层层递进、难易结合的教学设置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精神,形成坚定的体育意志[3]。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教会学生动作方法外,还应让学生了解教材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自定锻炼目标能力”“自选锻炼内容能力”“自选锻炼方式能力”“锻炼安全判别能力”及“自评锻炼效果能力”等。

2.2 片面的追求高强度、大密度的教学内容设计

当前体育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类型的选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动条件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普遍存在设计密度较高、强度较大的体育训练,与体育实际教学条件不符。并且,一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负荷过重,会对身体产生极大损伤,与最终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引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逆反心理,这种极端化的教学设计具有极强的危害性。

2.3 部分教师认为缺少展开“常赛”的基础条件

当前教师对“常赛”教学开展的认识不足,“常赛”并不单一的指高规格赛事,在教学设计阶段可以针对某一单项训练内容,采取随学随赛的教育方式,按照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多个竞赛小组,彼此之间团结协作,掌握优秀的体育组合技能。还可以与学校协商定期举办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课外比赛,常赛教学内容多种多样,经常性的比赛能够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2.4 “教会、勤练、常赛”无法完全融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三者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靠“练”巩固,“练”靠“赛”提升,而“赛”又得靠“学”再次丰富,三者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往复的过程[4]。但是,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与“赛”,或只注重了学生的“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与“赛”,从而导致了“学”“练”“赛”脱节或分离,出现了体育课成了“演讲课”“训练课”等不良现象,“教教材”“轻能力”等弊端屡见不鲜。

3 “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体育教学的教学策略

3.1 以“教会”靶向体育教学目的

于素梅教授指出:“教会,是理解、掌握和能用的综合体现。教会的最终体现是能用,而不是简单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真正意义上的“教会”是要从学习运动技术,到掌握运动技能,再到形成运动能力的系统递进。”“教会”技能才能享受勤练和常赛的乐趣。方法的掌握、概念的理解、如何运用都属于“教会”的过程。

首先,由于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需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5]。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新的体育教育理念贯彻到体育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需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有限的体育教学资源内,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保證所制定的教学模式能够符合学生成长特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其次,体育教师还应当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应立足于学科素养的培育目标进行体育教学课堂的创新,依托新的教学理念、模式进行,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构建适宜的学习和探究环境,由此调动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继而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开展“快速跑”相关的课程教学时,虽然许多学生最开始被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吸引,但部分学生耐力较差,常感觉身体疲惫不愿再次参与运动,同时快速跑的训练课程也较为枯燥,学生对于快速跑兴趣度较低。为此,教师需以增加项目兴趣度的方式,提高学生运动热情。教师可将引导学生组织小组共同参加“你跑我追”等类型的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程中。最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以问卷调查、课堂提问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教师能够及时指导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过程中所遇见的难题[6]。并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需要多多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印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让班级内的生轮流担任教师的助教,让助教在其他学生前面展示自己的体育运动技能,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发现自己所做的动作是否正确。

3.2 以“勤练”保障体育教学效果

为了夯实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运动实效。我们应该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校外各参至少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若想真正达到勤练的目标,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需根据学生基础能力设置体育练习次数和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合理训练。实际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体育能力进行分组,尽可能的减少学生练习的等待时间,根据学生的体育优势和不足开展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练习密度,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高质量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往返类练习项目时间,以此强化训练密度,达到勤练的目的。教师需明确学生作为体育教学主体,在为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的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练习的习惯,从而更好的开展体育训练[7]。

例如:教师在开展“立定跳远”相关的课程内容时,可根据学生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开展训练,如若学生基础能力达到标准,可增加一些器械训练,如若学生基础能力较差,可通过小组间的互相监督形成基础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实现能力的提升。此外,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学生只是利用课堂时间练习,那么就很难提高自己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因此,需要生合理运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生要将学校中的课余时间以及校外的时间运用起来,例如:学生回到家后,教师可以为生布置饭后慢走半小时类型的家庭作业,并让学生借助运动类APP完成,并将完成后的截图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中[8]。通过体育课余作业的设置,不仅能够让“勤练”的目的达成,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3 以“常赛”作为体育教学途径

体育比赛是一种可以检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育运动成果的标准,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点训练通过竞争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比赛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在某些比赛方面的兴趣。因此,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比赛,然后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当然也可以与其他学校一起组织友谊赛,这样既能够不断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通过比赛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而且,通过比赛学生可以释放积压在内心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真正地释放自我,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例如,《脚背内侧传球》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教师可以从固定→原地→行进、结伴→模拟射门的教学情境入手,通过方法多样的练习,层层推进,由易到难,以结构化的设计结合游戏、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抓牢技术要点,把动作关键简化成“撑、摆、踢”的口诀,便于学生理解学会动作技能,很好地体现了“教会、勤练、常赛”的新课标要求。

3.4 大单元教学为体育教学保驾护航

为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2022年新课标提倡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的教学。需要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地连续学练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避免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断断续续实施教学,或在一个时间段内教授不同项目,导致运动技能学习的负迁移。

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运动项目完整的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唯有从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教材结构和通盘设计着手,宏观审视一个体育项目完整的过程,发掘课标与教材之间、运动项目与教学之间相互关联和互为补充的内在关联,使每个单元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单一的技术点”,而是一个“知识链、知识块”,一个“技战术配合链”。此外,为适应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泛化—分化—自动化—动力定型),大单元教学也提倡在一个项目上用一学期相对集中的课时连续教学,使学生在课上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去练习、去比赛,相互间进行深度探讨。在体育大单元教学中,不论是哪个运动项目,什么年级和水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将基本运动技能和组合运动技能有效结合,以组合技能的学和练为主,有些运动项目予以学练战术配合。

“体育教学大单元”是一种教学形态,其初心和目的是为了“保证充分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学懂、学会、学好、勤练、常赛”才是目的,所以一线教师作为具体实施者,一定要领会其精神,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运用它,用好它。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编写与实施时,要注重大单元学习目标、大单元教学内容、大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大单元学习评价和大单元教学反思的设计,根据“目标引领内容”原则,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课时安排,采用结构化运动知识和技能为教学主题,既要有针对性、有效性,还要有关联性、递进性,并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进行单元学习评价,最大程度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利用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水平、模块(或大单元)、课时教学计划,采用结构化教学,真正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帮助学生在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 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谭磊.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教学策略的探究[J].体育视野,2022(10):59-61.

[3]林通.基于“教会、勤练、常赛”关系视角的体育教学优化策略[J].体育师友,2021,44(03):14-16.

[4]赵鹏.“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构建[J].中国学校体育,2022,41(01):31-33.

[5]王娜娜,吴永华.篮球课堂教学融入“教会、勤练、常赛”实践[J].新体育,2021(24):69-71.

[6]尚力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22(05):96-103.

[7]纵克.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中高年级篮球教学为例[J].体育教学,2022,42(03):8-10.

[8]读者QQ群.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教会”“勤练”“常赛”[J].中国学校体育,2021,40(01):72-75.

(作者单位:1.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2.扬州市邗江区运西中学)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技能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