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大学生跑步APP锻炼失范行为的影响
2023-05-01李秀琪欧阳航宇潘晨煜吴雪旎
李秀琪 欧阳航宇 潘晨煜 吴雪旎
在移动学习环境的背景之下,使用基于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式解决了教学、玩乐和活动等相关方面的需求,而这种软件又称APP(外文全称:Application)。学习者所使用APP完成的课程为非正式学习,而使用它则可以享受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的课程,目前这一全新教学方法已成为一般民众实现终生学业的最有效率可选择方法。各类移动学习资源发展涵盖到了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财经、法学、生物、信息技术等,而其中使用价值最高的就是表现于教育,特别是在高校,而移动学习应用与教学发展研究也变得及其广泛,跑步软件便是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进行与体育教学信息的资源整合的全方位移动教学应用软件。
2007年,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提高中小学生体格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必须进行3次课外体育锻炼;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共产党中央对于全面深化改造几个问题的决议》对中小学校体育活动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增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增进中小学生身心,体魄强健”;2016年,中共国务院办公印发《中共国务院办公室有关完善学校体育推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若干意见》,该《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入教改,增加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根据上述文件建议,全国各地高等学校也开始关心并注重校园体育管理工作,积极引导我校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不过通过研究,大学生身体素质仍呈明显减少的态势。表明我校大学生普遍在运动中出现问题,主要具体的表现为运动回避。为此,该文还对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回避现象展开了深入研究,以寻找影响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躲避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改进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躲避的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课外运动逃避及危害机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了浙江高校的非大学体育专业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国万方数据信息服务平台(www.wanfangdate.com.Cn),可以“大学生、课外运动逃避、计划行为理论、自我决定思想、训练自我效能、结构方程模型”等关键字展开搜索,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期刊论文、国内优秀研究生博士论文、论著和国际学术会议文章五百多篇。基于科学研究的需求,从浙江高校图书室、浙江高校资料室等检索大量运动心理学及有关量表方面的图书,并对这些文献信息加以总结和深入研究,为本研究工作奠定了大量的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按照调查内容确定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是指导词,说明了如何选择问卷,第二次是对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填报了性别人口学数据,第三次分别为各个测量的量表具体内容,第四部门为感谢词,完整具体内容见附表。
(1)测量工具
① 锻炼自我效能量表
量表使用了Marcus创建的《锻炼自我效能(简化版)》中文版,共有6个题目,为单维,并采用了五级评分制,由1“完全不可能”到5“肯定能够”。
② 锻炼气氛问卷
测评量表使用由Coral Lim和John Wang共同创建的《锻炼气氛量表》,共有6个题目,测试量表采用了七级评估标准,由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
③ 計划行为量表
测试量表使用了胡艳在二零零六年测试的由国外Ajzen编制的《计划行为理论测量》,测试量表中共有10个问题,采用了六级评估,可以衡量逃避意愿、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等四大层面。
④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量表采用了梁德清的《体育活动分级测量》。本测量包括了参与运动的程度、持续时间和频次,这三方面中强度和频次的5个级别各自对1~5分,而持续时间的5个级别则对应0~4分。体育活动的等级量表目前已经应用在人体锻炼活动范畴内,当效度和信度都进行过多次试验后,本研究也将不再进行检验。
⑤ 运动情境动机量表
量表采用由GuRay F与ValleRa r.J编著的,由田宝与杨铭等修改的《运动情境动机测量》,共计16道选择题。用以衡量日本研究中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内在动力、鉴别准则、外化准则和缺乏动力四大维度。各个维度分数表测量得分越高,就代表在各维度中的动力水平越高。
结果如表1所显示。
1.3 问卷发放及回收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杭州师大非体育院系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选取大一、二、大高三毕业生,随机抽出男女生各200人,选取班级负责人对问卷进行发放,对负责人说明回答前必须注意的所有事项,共发出400张,回答不全面或存在无明显规律作答的问题有20份,结果得到了380多份答卷,回收率约为95%。基本状况如表2显示。
1.4 测量工具的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共同方法偏差指由共同测定的外部环境、由共同测定的数据来源,以及共同比对数据进行打级的评分者,或量表本身特性所导致的数据共向变化。本研究考虑到在信息收集处理过程中的能存在人为共变的可能,则采取了匿名问答,量表的正反方向计分等问题,以及在问卷发放前与回收等方式来进行控制。应用Harman单原因检测法,对全部量的题目通过未旋转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后,检测结果得出第一公因子的均方差解释为39.483%(低于40%),证明在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向变异问题,不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1.5 测量工具的信度检验
量表型问卷的信度系数描述的是在同一共维下各题项的聚集性以及相关性,如果同一共维下各测试变量高度关联,则代表信度系数最高。可以通过克隆巴赫系数来检测测试量表项相互之间的内部统一性,选取值区域一般是0,结果值越靠近一代表信度系数越高。Cronbach'sα系数>0.9说明量表可信度很高,具备相当好的测试准确性;Cronbach'sα系数>0.7说明量表可信度较高,具备较好的测试准确性;0.6 根据上表4项显示,规避意愿、主观规范、行动管控和状态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数载荷都在0.5之上,表示四种潜变量都能表达与之对应的问题,且其中四种潜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值均等于0.5,平均组合信度系数等于0.7,并且规避意愿、主观规范、行动管控、状态之间都具有明显的关联值(p<0.01),说明聚敛效度理想。 2 结果分析 体育运动力度是衡量大学生课外运动状况的主要指标,体育运动力度一般被界定为五种,第一为轻度体育运动,第二运动强度不太剧烈的体育运动,第三为中强度的较剧烈的持续体育运动,第四个体育运动力度为喘息紧急、流汗很多的大力度的,但却不能长期持续的体育运动,最后一个则是喘息紧急、流汗很多的大力度的能持续长久的体育运动。从表3中得出,大学生选择最高的是运动强度不太剧烈的体育运动,选择人数有127人,仅占总人数的33.4%;然后为轻度体育运动,选择人数有84人。选择最小的为呼吸急促、流汗很多的中强度的能持续长久的体育运动,选择人数有40人,仅占总人数的10.5%。结果与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在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时较愿意开展运动强度小的体育运动,而开展散步、休闲等消遣性锻炼身体活动的可能性也很大。 按照下表六规定,大学生在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活动时,每一次坚持运动时间在十分钟以内的人数,占总样品数的15.0%;11小时至20分钟内的人数,占总样品数的38.2%;20分钟至30分钟内的人数,占总样品数的19.2%;每一次运动活动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占总体人数的72.4%。而李哲学者所提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划分标准则为:一次开展体育运动频次三次及之上,每一次运动时间三十分钟及之上,每一次体育课的教学活动力度达到一般水平程度或之上。但该调查结果也表明,超过一0.5的中国大学生并没有坚持每天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时间,并不能满足经常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时间要求,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为研究中国大学生课外运动中存在的健康问题,论文中根据梁德清活动等级数据量表的分数统计了锻炼身体活动量,方法是:锻炼身体活动量=训练强度×(训练持续时間)×活动频次。而体育运动量的判断准则为≤19分的为小运动量,≥43分的为大体育运动量,介于小运动量和大体育运动量中间的为大体育运动量。而按照体育运动量的计算来看,本研究中凡是小于19分的个体,基本上都是不能进行体育运动的,而且即使进行也是运动强度过小的或是持续时间较短或者活动频次过低的,因此锻炼身体活动量几乎都是零分。而通过图七的结论即可发现,被研究的中国大学生中活动量为小运动量级的人偏多,达227人,占总体数量的59.7%;其中男性为100人,占了逃避当时总人口的54.6%,而女性则为127人,占总人口的64.5%。中大体育运动量的人口则有153人,占总数的40.3%。说明了绝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时间坚持课外锻炼,甚至出现了逃避情况。 3 讨论 跑步APP,一个以“天空白云下让我们身体健康愉快地活着”为理念,致力于促进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处共存的跑步应用,意在引导高等院校莘莘学生们踏出校园,开始奔跑之旅,健康人生,用碎片时光在学校里随时奔跑,让跑步更方便地进入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跑步APP则是学生通过移动GPS在设定的学校里的位置以及相关的跑步规则,当学生在移动端使用此APP后,可以选择位置以及跑步方向,在跑步过程中软件自动记录跑步结果,当学生跑完成后,由软件将其跑记录存档后上传给老师手机中的客户端。跑步APP的跑步对象与具体需求,跑步APP主要为辅助运动课程,为训练学员在人校时期便开始慢慢培养长跑运动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其具体实施条件如下:大一、大二年级的学员必需参与,第三、四学员自愿参加,而跑步APP必需在每学年的第一周开始到第16周完成,每学期内必需进行60-80千米的校内长跑;每日跑时间为6:00-22:00,每学期内至少三十次,但每天每人限跑一次,且每场跑的有效上传里下达数最多为2000米,每2000米的时间不能大于16分钟或小于6分钟,且车速不得小于2米/秒,否则,网络系统将默认为无效数据并没法传递。 跑步APP应运而生,是新时代产物我国教育处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l-2020年)》中所明确提出,把“推动信息与课堂教学融合发展”列为未来十几年国家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中,而移动教学环境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由于手机的日渐流行,携带方便,应用方便快捷,所以移动APP将迅速进入中国人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教学领域,为跑步APP普及与应用创造更广阔的平台。顺应社会要求,跑步APP势在必行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及有关文件规定,增强中国大学生体魄、保障其具有强健体魄、训练其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技巧、培养其保持良好的健康身心状态,是各大专院校实施学生运动保健教学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健康逐渐减退的问题,困惑了许多学生家长,跑步APP手机跑步应用正在尝试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运动学习方法来指导和督促学生运动,从而增强健康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打造丰富多彩的绿色健康的大学生活方式。所以,跑步APP的应运而生,为全国高校提升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开辟了全新的视野。 跑步APP拉长体育课时间,使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更高效常规学校的体育课一般只有每周一次(9O分钟),而贵州师大的跑步APP纳人了课程中并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从而间接的拉长了班级的体育课以及学生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这样跑步APP也能给学生们一个全班学生在一起上体育课的错觉。跑步APP在传递有效记录上规定的距离是2-4公里,每日长跑可以上传2-4公里,想要在一学年内跑到80公里则需要大学每天坚持跑2-4公里,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大学生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型的突击式长跑,同时还有助于长跑的高效。 跑步APP的锻炼项目较为单调,不利于培养大学生主动体育锻炼的能力且学校开展跑步APP时仅规定跑步一个项目,无法适应大学生体育锻炼时对不同跑步项目的需求。跑步APP中对时间和路线的规定如果不够细致,会影响学生自由运动的时间和空间。而对于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校方和老师也必须相信大学生拥有相应的自身约束力和运动能力,同时校方还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不能让学生因为分数而奔跑,更不要使其产生因为达到成绩合格标准就厌倦奔跑,或者成绩舞弊的情况。 跑步APP约跑功能,形同虚设跑步APP的约跑时间只设晚上18:00~22:00,使得晚上有课的学生不能约跑步而错失了结伴奔跑的好时间。共走道路除终点一致以外其余地点都不相同,但三位同志在按时问要求并同时打开约走的功能门后,却要走出另外三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最后才返回同样的终点,并没有体现结伴奔跑的趣味与意义。 开展跑步APP活动的指导意见与注意事项为更好的开展跑步APP活动,提出了如下意见。第一,逐步取消定点点位项,学员们可以在跑中查看跑步路径图,在奔跑流程中移动更多的精神放到奔跑与自身安全问题上,并尽量地降低看手机的频率;其次,把学校跑步APP中的必经地点放在校内的田径场、图书室和开阔的公园等地方,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保障学校自身安全,二来也能间接的引导学校学生多在田径场上运动、多阅读和多亲近自然;再次,加大了监督力量,选择性地和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刘春燕,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普通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干预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4):1-4. [2]谢丽君,陈善平,宋迪,张祺.大学生《标准》测试失范行为、锻炼行为和身体健康的关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5):89-90. [3]张中江,陈善平,刘丽萍,潘秀刚,宋绍鹏.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7):81-83. [4]廖培安.中国大学生足球超冠联赛运动员体育道德失范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5]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刘丽萍,包静.中国大学生体育动机分型及其体育行为特征[A].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會.第三十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2020:35-39. [6]陈善平,刘丽萍,张中江,潘秀刚,包静.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识别与分类[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01):12-18. [7]张中江,陈善平,刘丽萍,包静.中国大学生体育课堂失范行为的调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76-177. [8]陈善平,张中江,刘丽萍,潘秀刚,宋绍鹏.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失范行为的调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84-185. [9]刘丽萍,陈善平,包静,张中江,潘秀刚.大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的失范行为研究——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241-244. [10]刘丽萍,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大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实施中的失范行为研究——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分析[A].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2018:360-365. [11]周恒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项目基金:2022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编号:2022R426A051;2022年杭州师范大学“星光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名称: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跑步APP锻炼失范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