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线上音乐演出的实践流变与突围路径

2023-04-29郭涵钰

网络视听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郭涵钰

【摘要】:近年,线上音乐演出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但随着线下演艺产业复苏,以线上音乐演出为代表的互联网演艺产业的发展方向亟待关注。本文梳理线上音乐演出的发展过程,基于当前遇到的技术壁垒、内容瓶颈、资源偏倚等问题,提出了平台化、垂直化、审美化的突围路径。

【关键词】:线上音乐演出 内容生产 创新路径

数字时代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移动设备日益普及、数字媒介发展迅速,以直播为主要形态的线上音乐演出进入人们视野。尤其自2020年以来,网络空间一度成为人们文化娱乐消费的主要阵地,一系列“云制作”“云节目”应运而生,线上音乐演出数量激增,其曾被遮蔽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在多个平台实现“破圈”式传播效果。

一、线上音乐演出的实践流变

(一)探索期:尝试转播的偶得

线上音乐演出并非近几年的新生事物,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出现。在转播技术发展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大多数线上音乐演出最初以现场“实况转播”的形式出现。2000年,麦当娜首次尝试了线上演唱会的形式。随着数字音乐产业兴起、智能终端普及和高清直播技术应用,音乐演出o2o多元变现模式日益成熟。2015年,中国互联网演艺市场规模近80亿元,音乐节、演唱会等在线直播开始实现全面常态化,并逐渐进入了付费观看时代,成为赞助、票房之外的新的盈利方式。[1]其中,既有前沿技术的探索应用,如2016年腾讯视频Live Music推出了“幻乐一场”线上演唱会,全程采用4K制作,并开设VR视角;也有对于无观众、影视化形式的尝试,如2018年林俊杰《伟大的渺小》新歌演唱会采用无观众的线上直播形式。

(二)过渡期:作为替代品的选择

线上音乐演出的集中涌现和迅速发展,是新媒体环境、时代语境、数字交往情境、社会群体文化及个体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一方面,特殊时期的生产环境反推音乐产业谋求新出路。传媒行业和文化产业纷纷寻求多样化发展的转危为机和“降本增效”的保守化进路。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革命触发了网络视听内容生产的巨变,为大规模、超高清、高质量、智能化的视听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根本性支撑力量。过渡时期,线上音乐演出作为线下表演暂时的替代性消费品而被大众选择。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观看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8000万[2]。这一阶段的线上音乐演出已打破原有“播出—观看”的单向受传关系,已具备互动性、接受场景多样性等特点。但受制于制作条件,演出内容较单一,传播规模较小。

(三)爆发期: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随着制作技术、播出模式的探索创新,线上音乐演出已从临时性、过渡性的“替代品”,演化为日益成熟的展演形态。2022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的各类型线上演播活动达1.21万场,线上观众人数57.3亿人次,线上收入2.43亿元[3]。线上音乐演出数量爆发式增长,其平台化生产和传播形成一定规模,商业化变现能力也跃上一个新台阶。数字技术在线上音乐演出产业的深入应用,在影响媒介可供性的同时,丰富了线上音乐演出作为技术产品的体验维度,视听效果、互动体验有所提升。同时,新媒体的传播环境表征了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和广阔的价值传递空间,随着“泛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线下部分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互动得以在数字媒介空间充分实践,线上音乐演出也被赋予了社交属性。

二、线上音乐演出的发展困局与突围路径

(一)发展困局:技术壁垒、内容瓶颈、资源偏倚

技术问题是伴随线上演出发展过程的一大痛点,其一,线上音乐演出的观看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设备等技术条件影响,网络技术为随时随地观看的破时空在场提供了条件,但是网络质量、网速差异形成的延时和卡顿也会大大削减演出的观看效果。其二,临场感受和破时空在场作为矛盾双方,左右着观众的观看选择,但目前来看,线上音乐演出依旧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体验,即使是VR演唱会,也只能实现形式上的临场想象,而达不到面对面交流的互动体验。其三,相关硬件普及度和使用率低制约着线上音乐演出的效果,一方面,家用音响设备有时难以匹配现场演出的环绕式声场;另一方面,VR穿戴设备并非像手机一样普及,也注定了VR音乐演出暂时无法实现破圈式传播。

内容上,随着线下演艺市场复苏,特殊时期被“催熟”的线上音乐演出面临受众选择、内容创新等多方面“夹击”。其一,内容定位模糊,线上音乐演出或是服务于现场表演,或是继续探索数字化拓展。其二,内容审美向度单一,尽管有虚拟制作、拓展现实技术为线上音乐演出加码,但大多数线上音乐演出仍只能通过平面化屏幕、固定横竖画幅展播,画面美学风格较为单一。其三,以往多数线上演唱会通过打“情怀牌”获得出圈机会,但随着线下演出产业重新繁荣,怀旧情绪的热度逐渐衰退,线上音乐演出从内容创意到传播布局都亟待改变与优化。

资源分配上,随着2022年几场演唱会的成功,明星线上音乐演出的热度攀至顶峰,而在互联网技术、人才、版权的激烈竞争下,线上音乐演出也易出现“马太效应”,即艺人知名度、吸引广告能力也两极分化,知名度高、粉丝号召力强的艺人永远享受头部资源倾斜、实现商业变现转化,而腰尾部艺人线上音乐演出的能见度低、经济效应也不佳。

(二)突围路径:平台化、垂直化、审美化

1.借力平台生产环境

数字时代的平台不仅是中枢,还是形塑内容格局的关键。线上音乐演出始终依托平台触达受众,而平台的内生技术、文化和消费实践决定了其内容偏好、交互模式和视听效果的差异,进而影响着音乐演出的生产和传播。

线上音乐演出借力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交传播作用。数字时代的网络传播中,线上音乐演出被赋予了“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的社交属性和审美尺度,既能够满足人们无处安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让人们在音乐演出的云端互动中纾解焦虑,通过媒介拥抱彼此、抵达远方。微信、抖音、快手等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能够发挥用户社交分享的作用,激活社交互动的扩散式传播力。演出直播内部的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场域契合了数字化时代的个体文化需求。

线上音乐演出能够借力平台实现内容的差异化生产。如抖音、快手等平台以内容生产和直播生态为主,线上音乐演出能够借平台庞大且生产主体多元、交互方式多样、入驻电商直播等特点,为演出内容增添趣味互动,还可以嵌入购物链接建构合理消费场景。

2.探索细分领域潜能

在当下中国的传媒行业中,小众的利基市场或细分的主题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关注垂直化的内容生产方式、推出细分领域的产品,能够实现“从更少的人那里赚到更多钱”的效益[4]。

结合当下文化多向度、受众需求差异化的背景,线上音乐演出可以对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细分化探索,吸引集中度和黏着性高的用户。内容上,线上音乐演出既可以继续开发表演者自身品牌价值,也可以不局限于单一类型,尝试摇滚、民歌等更细分的音乐品类,或歌舞、乐队等更多样的表演类型。形式上,进行“音乐演出+”的探索,将音乐演出与“微综艺”融合拓展,在线上音乐演出中加入游戏、访谈等综艺元素。2020年,游戏《堡垒之夜》举行了“Travis Scotts Astronomical”虚拟现场巡演,完成了音乐演出与游戏融合的成功实践。除此之外,线上音乐演出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热门社会话题进行场景化、主题化内容策划,也可以开发影视剧原声演出、拼盘歌会等创新形态,为线上展演创造更多时空场景。

3.提升作品审美体验

视听呈现上,升级线上音乐演出的质量,通过超高清拍摄和AI(人工智能)、XR(扩展现实)等制作新技术,营造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奇观。充分发挥线上音乐演出与生活场景结合的能力,在日常性、有亲和力的语态下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品格回归。互动体验上,除了评论、点赞等基础互动形式,一些演唱会通过定制化策略,提供多视角切换(multi-view)的功能。而在VR演出中,用户既可以转动身体对演唱会进行全景式观看,也能体验多角度观看位置切换与互动视角。在跨文化传播场景中,艺术交流和文化交流互鉴也可以成为未来线上音乐演出创新发展的新方向。

三、结语

随着线下演艺产业重新恢复活力,线上音乐演出迎来了全新挑战,互联网演艺产业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线上音乐演出不应是线下实体演出的附属品或替代品,两者可以探索互为补充、互为延伸的发展可能,继续提升视听和交互体验、充分利用平台逻辑、探索垂直细分领域的潜能。线上音乐演出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能够创造更多跨文化内容交流的可能,“我听世界、世界见我”的音乐跨文化传播也能得以实现。当今,全球数字化进程深入,音乐流媒体平台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音乐消费阵地,流媒体视频平台也扮演着发起者、中介者的角色,线上平台进行的各种跨国界、跨文化的音乐交流活动,能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音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将带领中国音乐在全球音乐产业中逐步拓展更广阔的空间。W

参考文献:

[1]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15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https://www.capa.com.cn/#/index/ ResearchList.

[2]《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市场专 题研究报告》,https://www.iimedia.cn/ c400/73574.html.

[3]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https://www.capa.com.cn/#/ index/NewsDetail activeName=通知公告&id=1645261405070340098.

[4]王宇琦、曾繁旭:《崛起、逻辑与挑战:传媒业的垂直化创新研究》,《编辑之友》2020(6).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丽水网“问政直通车”:网络媒体问政平台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非遗视角下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互联网+”时代经济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路径探析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