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行文特点比较
2023-04-29
《改造我们的学习》所论及的核心问题是在学习研究中如何处理理论和实际的问题,即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伟大的革命事业更进一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讲话中毛泽东首先谈及了我们在现状研究、历史认知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是正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两大障碍。无论是由于收集的资料过于零碎从而导致了研究态度的盲目乐观,还是由于盲从于希腊和西方故事导致的对本国历史的忽视,这些都是对中国实际的认识不足。上述不足自然而然地会引起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教条认知和盲目运用,其结果是“谬种流传,误人不浅”。由此,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我们要抛弃脱离现状和本国历史的主观主义的、不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要秉持根源于现状和本国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上述讲解的基础上,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伟大的革命事业更进一步的问题就变得清晰明了了,于是就有了最后几条建议。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一篇内容简短、思想深刻的论说文,除了弄清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以及如何形成正确的思想这两个问题外,我们还要弄清作者是如何做到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辩透彻的,后者对于我们写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毛泽东的文章一向以简洁有力为人们所称道,此文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奔中心。作者先用一个疑问句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紧接着又连用两个设问来强化正确的思想并不是毫无来由的空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自问自答,在形成波澜的同时用两个“不是”引出了下文的“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
分而总,总而分,形成思想的闭环,主体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辩透彻。
通过各种斗争和实践活动将外界现象和经验转化成感性认识;通过不断积累感性认识,使之成为理性认识。由此总结到:“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简单过渡之后,又总结了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详细阐述第二个阶段的具体内涵后,正确思想的形成过程已经明确,在此基礎上,作者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理论不能脱离实际,要求人们在现实中去践行理论,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结合现实,指出人们对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识的不足,提出加强宣传教育的希望,提出用它来形成正确的思想指导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这正是文章观点的现实意义。至此,文章在结构思路和事理逻辑上都形成了闭环,实现了言之有据(观点的支撑)、言之有架(文章的构架)、言之有物(观点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