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3-04-29王学军宗红霞
王学军 宗红霞
“双减”政策就是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一种教育政策,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改革目标。本文以“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对合理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与广大教学工作者分享及交流。
一、运用游戏化教学
“减负增效”是“双减”政策的根本宗旨,倡导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必须保障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不能将目光锁定在“减负”维度,更要全面探索强化教学成效的路径。笔者认为,通过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合理“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开展“采摘节——混合运算”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的载体,为学生营造“一边玩,一边学”的良好环境,如此一来既能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先设计出“混合运算题”,尽量保障练习题覆盖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由学生随机选择十道练习题,并在教师的监督裁判中进行竞赛,正确率最高且最快完成计算题的学生则为胜者。通过实施游戏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对实现“减负增效”教学改革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
提高教学的综合成效是“双减”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创新教学的方式、内容和目标,旨在为学生营造更加高效、轻松、适宜的学习环境。以生活化教学方式为例,在开展“新校服——条形统计图”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原本单一、枯燥的书面作业,转化成生活性、操作性、体验性的实践作业,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二来借助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再者运用实践性作业强化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深入实际生活针对超市顾客开展统计工作,此种教学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保障与强化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旨在为学生营造健康、高效、轻松的学习环境。上文主要从游戏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两个方向,提出了相对合理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