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3-04-29韩青松
韩青松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位公民应具备的社会公德,是培养年轻一代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羔羊尚知跪乳,乌鸦懂得反哺,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探索,谈谈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主渠道
小学教材中所表现出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父母之恩、老师同学之恩、自然之恩等。教师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人文学科,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感恩思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内容回顾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帮助,教育学生知恩、感恩。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感恩教育素材,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在爱心的驱使下使感恩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文明行为。
二、少先队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主阵地
加强校园红领巾记者站、红领巾广播站、德育手抄报编辑部等组织的建设。注意捕捉校园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并及时宣传表扬。在班级中,要经常开展道德行为储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成道德行为储蓄评价小组,来评价每一个人的日常表现,督促学生争做文明人。为了从感性上增强对感恩教育的认识,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爱”践行感恩教育的主题中队会。组织感恩教育方面的书法、绘画大赛,用心灵、用情感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赞美自然的美好情感。把感恩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从中理解感恩的内涵。
三、校园文化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主旋律
校园文化是把学生、教师、家长调动起来,使大家参与到特色活动中,使大家都能体验到其中的价值,彼此形成共识的一种文化。学生身处其中,才有切身体会。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制作各种贺卡,通过征文、诗歌等形式表达出孩子们节日的喜悦。让无声的墙壁显露生机,展示魅力,与同学们共同成长。走廊文化直观醒目、形式丰富多样、色彩浓厚,极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通过综合利用以上渠道,使学生直观感受感恩教育的魅力以及由感恩带来的快乐。每次活动结束时,学校都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正确地评价每一名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这点滴进步汇集成册,装订存档,帮学生记录自己成长中取得的成绩。这点滴进步足以成为使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习惯养成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奠基石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坚持写感恩日记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鞭策自己的一种好习惯。鼓励学生常做好事,把具体的内容记录在感恩日记中,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故事记录下来,每周在感恩日记上留下父母或老师的评价。久而久之,看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们会继续努力,乐此不疲,从而使感恩教育的道德要求真正深入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
五、教师融入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助推器
教师不仅是感恩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实践表明,只有当教师完全融入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以平等、民主的姿态参与学生活动,教师才会更受到学生尊重和热爱,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例如:利用余暇时间,师生共同演唱《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我的祖国》《感恩的心》《母亲》《父亲》等蕴含感恩的歌曲,能有效营造感恩教育的温馨和谐氛围。
六、家校协同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主力军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趋于完善。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物质上总是尽其所能,甚至不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只能是不知不觉增长孩子的欲望。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因此学校要与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廊、倡議书、发放喜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实现家校协同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人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
只有扎实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方可使孩子们从小了解国家、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和大自然给予的恩情与恩赐,并能予以报答。同时才能教会他们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培养美德,陶冶情操,步入文明,真正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