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3-04-29朱桂林
朱桂林
关键词:国学经典 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
研究引言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通过经典的学习、生命的认知,以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方法】在课程中对儒家与道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语录进行深入学习,探究其真实含义,了解生命的意义。
【结果】通过学习,很多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心理。
【结论】经典中对生命的解读和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生命的宝贵,有效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一、选题背景与缘由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生命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借助经典的引导,让学生们在学校期间就对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有清晰的了解,明确未来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之后,学生必然会珍惜生命,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概念融入其中,实现“知行合一”。
二、国学经典与生命教育的理解
(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季羡林说:“读国学,可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人的心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文明智慧的结晶, 以及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其通过丰富的形式留存下来,供后人学习和领悟。
(二)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是教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体会生命无穷的力量,为社会发展进步、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从而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活动。
三、儒家与道家生命论述的差异
我们主要借用儒家孔子、曾子、孟子、王阳明等人的观点。而道家我们借用老子和庄子对生命的认识,他们在不同条件下围绕生命教育做出了各种诠释。
(一)生命的本源
儒家和道家都认为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认识生命的本源。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季路问孔子死亡的事情,孔子说,没有搞清楚是如何生的,又怎么会知道死?从表面意思看,孔子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个人是如何生出来的,再说死的什么意思。孔子这里讲的不再限于生物学,根据后人的解释,生,不仅仅代表个体生命的起源。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当下这个思想、念头产生的地方,所有的思想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又是从这里消失。《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最大的学问就是要认识明德自性,本自具足智慧,本自圆满。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个明德自性,便会了解生命的真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
万事万物生命的开始,都只是这个“道”,那我们如何把握、如何认识这个“道”呢?为道,每天都需要减少内心的执着、纠结与挂碍,直到最后见到这个本自具有的道。
所以儒家和道家都认为要想了解生命,必须首先认识生命的本源,只有认识生命的真相,才能够发挥生命的价值。
(二)人生的志向
生活中会有种种的选择与考验,在种种的压力之下就会导致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儒家教导我们要立定志向,确定前进的方向,发挥生命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社会价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问立志。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传习录》)
孔子教导我们,做人要立志,要明白人生的真谛。王阳明也解释立志就是念念回归,认识生命的本源(天理)。《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是什么地位、身份,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修身。
“道者,万物之奥,……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道德经》)
道为人最宝贵的,所以虽然有机会立天子,置三公,但是都不如首先认识这个道重要。当认识清楚之后,才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地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四、国学经典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国学经典在学生生命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日渐凸显,学校生命教育可以有机融入国学经典,主要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纳入心理健康之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生命教育。因此可以将国学经典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二)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
人师易得,经师难求。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邀请名师宣讲培训,定期学习分享,不断加深教师对经典的认知。
(三)与学生社团发展相结合
学生成立国学类社团,深入学习,可以影响带动身边人对经典的认知,发挥经典更大的价值。
五、结语
国学经典中包含着对生命的认知、生命价值的真谛。作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参与者,我们有责任品读经典,认知生命,感悟生命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